中国诗词文化几千年,产生了众多的诗人、词人,他们如璀璨繁星一样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作品,成为了民族的富贵财富。
这些诗词争奇斗艳、风格各异,有的推陈出新、有的自成一体,有的寄情山水、有的直面现实,有的飘逸灵动、有的朴实自然。对于诗人词人中的娇娇者,后人便以他们的个人名义对所作诗词命名为一体,既是表达对他们诗词的喜爱,更是对他们成就的褒奖。
不过,想要获得被单独命名的荣誉可不容易,在成千上万名诗人词人中,也仅有可数的几位能得此殊荣,就连李白、杜甫都没有这种待遇,那究竟能被单独命名为一种“诗体”的都有谁呢?
上官体
《咏雪应诏》唐·上官仪
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
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飘素迎歌上,翻光向舞移。
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奉和山夜临秋》唐·上官仪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滴沥露枝响,空蒙烟壑深。
“上官体”是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宫廷诗风,它也是唐代诗歌史上首次以个人为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上官仪(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游韶,为唐代宰相、诗人。他擅长五言诗,因为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即相当于喉舌,所以基本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路数,讲究形式美感,诗句“绮错婉媚”,词藻华丽、格律工整,又因他贵为宰相,一时模仿者众,竟自成一体。
因格律工整,“上官体”对于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渡到律诗的一座桥梁,同时代表了宫廷诗风的创新,超越了唐初诗风的“学术化”趋向,而开了唐诗风貌显现的端倪。
六对、八对
上官仪重视诗的形式和修辞之美,在归纳了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后,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从一般的词性字音进行对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对偶方面,对于规范和发展诗的对偶有着积极意义。
六对:
- 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
- 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
- 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
- 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
- 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
- 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
八对:
- 地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 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
- 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 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信。
- 联绵对:残荷若带,初月若眉。
- 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升花。
- 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
- 隔句对:相思复相异,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半山体(王荆公体)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半山体”又称为“王荆公体”,指的是北宋王安石的诗的风格。因为他晚年时隐居在江宁钟山的白塘,白塘距离江宁城7里,距钟山的山顶也是7里,所以称为半山,而王安石是晚年在此,便说是“晚号半山”,自称半山老人。“王荆公体”则是因为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也称为王荆公。
王安石写诗注重炼字炼意,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据说王安石改了“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终才确定了“绿“字,这是他“炼字”的一个典型例子。
另外“半山体”注重修辞的运用,使得诗在形式上新奇工巧,在意境上含蓄深婉,在风格上丰神远韵,不足之处在过于求工,时有生硬处,这也是宋诗普遍的一个特点。
东坡体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东坡体”是指苏轼的诗。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才华横溢,李清照曾称其为“学际天人”,他是北宋文学家和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初时生活清苦,幸有朋友说情,黄州太守划了城东一处坡地给他,苏轼便自称“东坡居士”,人们也称他为苏东坡。
苏轼的诗自成一家,为宋诗中的优秀代表,是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他的作品生动有力、亦庄亦谐,主要风格特点为清丽之余犹有刚健,清旷之外更见闲逸。
山谷体
《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山谷体”是指北宋黄庭坚的诗,因他自号“山谷道人”而得名。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曾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一起并称为“苏黄”,还是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一宗(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
黄庭坚的诗注重章法和用典,强调“文章必谨布置”,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并追求创新,体现出雅致的艺术魅力,被评为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奇效。
黄庭坚好学杜诗,工于炼字,讲究字斟句酌、笔势奇纵,喜创拗句和拗律,力求出人意料。在他现存的诗作中,几乎有一半均为拗体,正是在于黄庭坚有意用拗,刻意打破平衡,以带来“奇峭倔强”的感觉,使他的诗形成了“生新硬瘦”的风格。
后山体
《除夜对酒赠少章》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示三子》陈师道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后山体”指北宋大臣、文学家陈师道(1053年-1102年1月19日)的诗,因他号后山居士而得名,他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陈师道作诗以朴实的风格见长,不喜华丽的辞藻而追求平实的语言,自谓“宁拙勿巧,宁朴勿华”。
陈师道一方面学习黄庭坚,注重文字的锤炼,讲穷苦吟,力求奇拙,诗体风格瘦硬,这可能也是因为他在华采方面不及黄庭坚而选择的方向。另一方面他又学习杜甫格律的精工和沉郁顿挫的风格,用字用词严谨致密、朴质深厚,由此自成一体,有着典型的宋诗之风。
易安体(漱玉体)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易安体”也被称为“漱玉体”,为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的词体。“易安”来自她的号“易安居士”,“漱玉”则来自于后人为她辑的《漱玉集》、《漱玉词》之句。
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词作风格以金兵入侵中原为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闲适的生活,词风明媚如画,后期四处飘零,境遇孤苦,加之丈夫赵明诚病逝,词风大为改变,多悲苦哀愁、情调感伤。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说法,强调词与诗、文不同,首重协律,再附典雅,反对以诗、文的风格和理念作词,这一点她始终一以贯之。她不多的诗即与词的风格完全不同,如她著名《夏日绝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情辞意切,慷慨激昂,气势不输男儿。
“易安体”的主要特点:
1、以寻常语入词,化俗为雅
李清照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入词,却又能将浅显的文字组合出清丽雅致的意境,读来明白如话又觉清新工巧。
2、文字协律流畅
李清照在《词论》中说,词要分五音(宫商角徵羽),再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再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以及区分发音的清、浊、轻、重。
如此作的词才协律流畅,可以歌也,因此李清照的词总是言语流畅清新,宛转如珠、音调优美愉耳。
3、风格悲怆凄婉
李清照后期悲凉愁苦的词让人印象深刻,融合了家国与自身之痛,悲怆凄婉,读之让人泪下,将传统的婉约词发展到了新的境界。
诚斋体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诚斋体”是南宋文学家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的诗体,因宋光宗曾为杨万里亲笔手书“诚斋”二字,因此人们也称他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的诗长于描写自然景物和近在身边的人文小景,自然清新而不俗套、语言浅白而有妙处、风貌多变而富有情趣。他的诗就像是一幅近景画,独特的氛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我们发现,除了“上官体”,其它的基本都是北宋的,难道是因为北宋的人善于做总结,而唐代的诗人们是真正的热爱写诗而忽略了这些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