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局部
说起一部喜欢穿越电视剧,大概会暴露自己的年龄,那一年最喜欢看的是《寻秦记》。
高晓松曾说过自己最想穿越的是宋朝。赵宋始于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立下“不因言论杀人”的规矩,赵匡胤祖训历代宋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朝,是文人墨客如繁星耀眼古今的朝代,文化艺术造诣达到顶峰。
问我最想穿越回哪一个时代?一直以来,我欣赏战国四公子之谋略、赞美强汉的金戈铁马、仰望盛唐的遗世独立。也知道,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美学。
可是,在我心中,宋朝是美好的,也是令人惋惜的,是让人怀念的,却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直到某一天,我读到一段讲述苏东坡和香的文字,实力吹宋,今日算我一人。
元祐1090年正月初七。
杭州下起了飘飘洒洒的小雪。
身为杭州太守的苏东坡早早起了床,
用银钗拨开狻猊炉中即将燃尽的香炭,
重新加上一枚香饼。
打开房门,他惊喜地发现,
目及之处,万物已被银装素裹
院中的梅花,明霜傲雪、娇而不艳。
他望着凌寒独自绽放的梅花品赏良久。
回到书房后,他在玉琮熏炉中焙好香炭,
取出得意门生黄庭坚
不久前托人送来的一坛湿香,
用竹刀割下一角香膏置于银叶中间,
轻放炭火之上。
炉盖尚未盖上,一缕馨香便飘然而出,
香气透彻肌肤,清润脱俗。
他整了一下衣襟,微闭双目坐于炉前。
这是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日常,温柔而清雅。
宋人的诗意生活中溢出的幸福感让人羡艳。
焚香,是宋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学之造诣,也在这绵绵蔼蔼的香韵之中。
梅在宋朝最受宠爱,梅香的清韵自然也为喜爱和香的文人居士所求。
宋人视焚香为日常,燕居而求幽玄的清境。
追求日常生活中的禅意,乃是宋人焚香的一种境界。
上文苏轼焚香所用的狻猊炉是宋朝封闭式香炉中最常见的一种,“龙生九子,狻猊听禅”。
在古代,狻猊被人们当做停止战争的福星,如果后世双方交战若有狻猊出现,双方必然不敢再战,休战言和。
狻猊成为了瑞兽,后世传说佛祖见狻猊喜烟好坐,十分有耐心,便收其为坐骑,所以在佛教香炉上常常雕刻狻猊神像。
卯时已过,
苏东坡慢慢睁开双目,
起身走到案前,
在一张用古藤特制的“东坡笺”上运墨陈色。
顷刻之间,一幅雪中红梅跃然纸上。
他将画作悬于壁上欣赏片刻后,
便匆匆走向他专用的香舍,
去完成这酝酿了7年之久的“雪中春信”
这里提到的「雪中春信」
据说是古代最美的香之一
「檀香半两、栈香一两二钱,
丁香皮一两二钱,樟脑一两二钱,
麝香一钱,山木炭二两。
右为末,炼蜜和匀,焚,窨如常法。」
——《香乘》
宋朝人将沉香、檀香、龙涎香等香料捣成粉末,加入蜂蜜、果汁等调制而成一颗一颗小香丸,风干备用。
焚香时,将精制的炭灰装入香炉。用专用的香箸拨开一个小孔,放入一块烧红的木炭,再盖上一层炭灰,将炭灰堆成小山,再用香箸戳几个通风的小孔。
然后,在炭灰上面放置一张银片,在银片上投放小香丸,通过炭灰的热量炙烤香料,从而散发出香味。
这就是「隔火熏香」,是宋朝最主流的焚香形式。
△听琴图
宋人朴素的焚香观念使得他们追求是淡雅清逸的芬芳气息。太浓烈的香味被认为是俗气的表现。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代雅致的文人四艺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美的境界。
在此,因着苏东坡和香的故事,看宋人凭藉独特的人生情怀和审美意趣创造属于个人的品味生活,我也妥妥做了一把穿越宋朝之梦。
话题回到当初,你想穿越回哪一个朝代?我想起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想穿越清朝?
清朝是真正的皇帝之下皆是奴才,绝对的服从是清宫戏中后妃争权夺位的迂回筹码,除了后宫上位的故事,清朝思想禁锢,根本没有文人的一席之地。
说到底,一个封建朝代的宫廷生活故事并不能给我们当下社会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启示。
△清明上河图局部
相比清穿剧的火热,宋朝在网上可以说被黑得一无是处。
还好有一个“富宋”的称号,提醒着后人,那是一个商品经济繁荣、社会风俗开放、文化艺术绽放光彩的朝代。
除去对外政策屈辱的朝堂局势,宋朝的魅力来源于它美学发展史上耀烁古今,宋朝的人间烟火和日常之美更贴近我们当下社会向往的诗和远方。
于是我开始思考,宋朝这个朝代,以臣下谋朝篡位开始、以被外族灭国而终、于当代历史教科书所轻视回避。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想穿越回宋朝 ?真的只是一种盲目的精神吹嘘吗?
流传后世的大量物质文化遗产表明:宋朝是一座文明的顶峰、是一个商业经济极度繁荣、民间财富激增的时代。
我们崇尚宋朝的美学,其实是在追寻一种文明的复兴,追寻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审美意识的认同和传承。
宋朝的文人,他们不拘泥于世态无常,而是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文人心中有山水,宋朝的人,似乎更懂得生活本来的意义。
宋朝的风雅告诉后人这还是一个思想高度自由、个性彰显、审美极高的时代。
回望历史长河,“积贫积弱”“屈辱求和”让宋朝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宋朝的灭亡可惜可叹。
历史悲剧的发生是复杂的内外因交错所致,我认为最值得铭记的还是那一句:落后就要挨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和故事,我们也要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
历经沧桑,宋朝的“雅”远走日本,让人唏嘘。
当下,我们处于大时代,大格局,却不能再让宋朝那值得传承的风雅与文明走丢了。
△弘益大学堂尚高德老师点茶作品图
作者:知秋公子 | 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排版编辑✎ 知秋公子
•图片来源:纪录片《苏东坡》剧照及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香乘》、《香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