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汉末的白露诗:月光那么美,白露那么冷,那么让人心凉

汉末的白露诗:月光那么美,白露那么冷,那么让人心凉

古诗19首之白露: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汉朝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节录

汉末的白露诗:月光那么美,白露那么冷,那么让人心凉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可以说是中国先民对太阳和地球之间关系最早最客观的认知,虽然那个时候并没有证实地球是圆的,但是,二十四节气完美体现太阳在黄道的有规律的运行,指导着农业和生活,人们在这个知识体系下创造了无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二十四节气远起在上古时代,在汉朝初年正式纳入日历体系。所以我们看到的诗歌文字记载远远晚于它的流行和运用。但是仍旧能在诗歌中感受这种科学与生活交织的巨大人文之美。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是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此时正是进入农历秋季的第二个月,开始明显呈现出秋天的特征和体感。此时有比较明显的空气降温,空气中的水分降低,并形成早晚壮观的秋露,来自北方的风使植物干燥并成熟,草木开始由绿转黄。人体比夏天和初秋时节体感舒适,思维也相对活跃,是切身环顾人和自然和世界的联系的好时期。所以从古至今,留下关于秋和白露和个人大量的文字诗章。

《诗经》是最早记录先秦时代民歌的文字文本,关于白露,名篇就是《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苍苍,白露未晞”,就是描写秋天的美句,其中的白露,既应对节气,也应对真实的自然环境,千百年久颂不衰。

汉末的白露诗:月光那么美,白露那么冷,那么让人心凉

而我今天解读的是晚于诗经的汉朝作品,古诗十九首中的白露,如果《蒹葭》有一种苍茫之美,而这首白露诗,则更加明晰贴近个人的客观感受加心灵体验,更有一种真实感。

“明月皎月光,促织鸣东壁。”

汉朝幅员辽阔,人烟相比现在稀少,汉朝的人口峰值大约是6,000万。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大约剩下2,400万左右。但是汉朝的疆域,国土面积约为609万平方公里。在如此广袤的国土上,农业是重要的经济和生活基础,人和自然处在相对亲密的状态,出门经常看到的是无边的原野。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说的是促织,也就是蟋蟀,因为秋凉,开始从原野靠近人家相对温暖的居所。

于是你在夜晚站在院子里,会看到白露时节明净皎洁的月光铺洒在户外,那月光皎洁如雪,伴随着月光的,是这个时节的蟋蟀在房子四周。仿佛是给女主人提醒,织布啦,秋凉啦。汉末的白露诗:月光那么美,白露那么冷,那么让人心凉

夜空景观,多星多云。自然背景。Landscape of night sky with many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秋天的凉爽,往往会使人失眠或者早醒,至少这两天我是领教过的。这是因为白露时节,不再酷热,睡眠好,脑袋清醒,反而睡眠时间减少,质量提高。这样清醒的后半夜,现代人刷微信看电视给朋友留言,但是在古代,没有这些便利,睡不着就出去走走,他们的亲近自然实在是无所选择。当然对自然的变化,观察更细腻。

当然光亮是吸引人眼睛的最好地方,于是他看天上的月亮。此时月朗星稀,但仍旧可以分明看到星辰在明净秋空里闪耀,那玉衡星是北斗星的斗柄,它指向天象中的孟冬,虽然孟冬还没有来,但是根据恒古不变的远离,秋天来了,冬天还远吗?

寂静旷野的画面,月亮星辰明亮,天地间寂静寂寞的时刻,他仰头看着。虽然现代仰头看天,是治疗缓解颈椎病最好的方法,但这是现代生活造成的疾病。此时此刻,没有颈椎病的他,独自享受天地间如此壮美的月光星辰,美到了极致,却也美到了郁闷。因为这种美,美到没有朋友。他也真是没有朋友,至少此时他是闲人一个,被月光和星辰,心里一瞬间长满秋草。他不能不有所感慨。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这是下半夜,此时空气降温,他在家附近行走,明显可以感受凌晨气温的变化。下露水了。脚分明可以感受露水打湿鞋子和裤脚的那种冰冷。这是最直接体感上的秋寒。仿佛秋来是一瞬间的事。实际关在户内的当代人,对于秋寒的感受会迟缓,那通常是白天的温度下降到令人冷的时候,所以当代对秋天的定义是最高温度持续22度五天以上,才算入秋。

古人没有当代如此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半自然的状态,对秋天特别敏感,因为秋天忽然是丰收的季节,但也是风险多的时候,尤其因为冷而引发各种疾病。

斯人半夜不睡,又踏着露水,这秋天的感知,比许多人都强烈。秋天来了,该往哪里过冬呢?

白天已经可以看到最后的秋蝉在树间鸣唱,白天暖和所以不觉得,许多鸟都南飞过冬了,我这只困在这里的鸟该怎么办?由此可见,他并不是这个住所和这片土地的主人。这是他的寄身之所,和当代人一样,面临着房租吃饭的问题。

这真是压力和悲哀。他居然也是飘飘一族。只是不清楚他的家乡在哪里,他现在在哪里。

汉末的白露诗:月光那么美,白露那么冷,那么让人心凉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这是汉朝的末年,民生凋敝,工作不好找。在家靠兄弟,出门靠朋友,他已经是读书出来,不能依靠家人,要靠自己奋斗才能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的人。他有同门和朋友,此次抱着期望和热望而来,得到的却是冷漠。他们各自翱翔,有自己的栖身和发展之地,却不愿意帮他一把,仿佛将他遗忘了。曾经是那样的热血友谊过啊!

其实这种事情可以理解,谁又不是赶生赴死在乱世求一点上升和活路呢,别人看起来很美的生活,也许看起来美,就他的同门也不过是给人当门客,顺带有点体面,都不是一方之主,爱莫能助。但是很显然这位半夜看天的男人,可能遭到了需要朋友无私挽救的绝境。

我在想,他真的是闲吗?还是房租到期,连饭也混不下去,半夜里游荡,有一半是饥寒?大约我猜对了,我看见了他无奈的伤心和悲愤。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天上的星辰,看起来是这么的美,曾经的友谊,曾想象是如何牢固。我们要像星辰大海一样永远守望相助,但是现实是你们的情谊看起来像星辰月亮一样美,也和它们一样无情。

这个男人至少是付出过的。他对待朋友同门是真心的。但是此时他的心冷了。陪伴他的是看起来如此美的星辰月色,他的心却是如凌晨露水那样幽凉并渐渐痛苦但骨子里。

白露,对于富贵的人生是百花露水,对于丰收的农民是秋天让作物甜分增大的金风玉露,对于漂泊的他,是白色的霜一样冷的,无处不在的水,让路途更加泥泞艰辛。

汉末的白露诗:月光那么美,白露那么冷,那么让人心凉

那么这首诗之所以千百年打动人,有它特殊写实和贴近心情的魅力。因为自古能安稳从事农业,并丰衣足食的人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为了生存都会外出奔波奋斗,会经历生活各种困境和磨砺,而炎凉之感,是随时都会到来。那种在月光下白露浸骨的悲凉,并不罕见,相反它可能是所有人都会有的人生体验。

有人在坎坷里跌倒了,永远爬不起来,有人经历过了,仍旧会有似曾相识的痛感。而星辰和月光,它们永恒,在得意人的心里是良辰美景,在失意人的心中是如此无情。

所以在古诗词中,关于秋的描写,往往切中身世之感,离合之悲,那是因为,古代物质条件有限,秋冬是人们要花大力气对付的客观环境,秋冬也是最渴望有温暖和援助的时节。它让人感觉美,更多的是生存的压力。

这首汉朝无名氏的白露,写出了那个时期白露时节人心的幽微感受,月光那么美,白露那么冷,那么让人心凉。

我写下这些,是祭祀所有曾经在历史中生活的人们,我们的秋天依然和你们经历的一样,但是我们的条件好多了,我们在你们曾经愿望的盛世里,并将这盛世延续下去。

秋天,不再那么冷,那么令人心凉。

汉末的白露诗:月光那么美,白露那么冷,那么让人心凉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2250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