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雅是中国作家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是个美国剧作家,他的年岁比张爱玲大了整整29岁,他和她的父亲年岁相当。
老夫少妻的最尴尬是:我还正年轻,你却已经老了。与张爱玲结婚这年,赖雅就已经65岁了,而张爱玲却正处在风华正茂的36岁。
张爱玲是不那么看重现实和世俗的,所以,她虽知道赖雅已经很老了,可她依旧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在张爱玲的字典里:感觉舒服比什么都重要。
相比那些和张爱玲同龄的男子,赖雅的儒雅和成熟及善解人意最是令她动心。赖雅懂她,且懂她的作品,他视她为东方的一块瑰宝。依稀记得,张爱玲与第一任丈夫胡兰成相爱也是因为这种“懂得”。
越孤独的灵魂,越渴望难得,因为能读懂孤独的人本就极其少。何况,如张爱玲这般天才的孤独灵魂。
张爱玲不喜交际,她不仅谢绝一切应酬,就连正常的交往也不肯有。这样的张爱玲在世人眼里多少有些病态,可赖雅却很能理解她。为了帮助妻子了解外面的世界,一得空的时候,赖雅便会把四处打探来的消息用很轻松幽默的方式告知她。这样一来,即使张爱玲很孤僻,也能随时和外面的世界接洽上。
偶尔,赖雅还会给他们的生活里增加一些有意思的惊喜。有一次,张爱玲在埋头写作时,赖雅突然说家里将有一个特殊客人造访,张爱玲一听有人要来立马提出反对,她不停地跟丈夫辩驳指出她坚决不肯见客的各种理由。
最后,赖雅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即将来家里造访的特殊客人:是一头山羊。在得知真相后,张爱玲很愉悦地接待了这名特殊的“客人”。
在彼此的懂得之外,张爱玲和赖雅之间还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
张爱玲与赖雅
两人相遇是在美国一个叫麦克道威尔的文艺营,这个地方就是用来接济经济拮据文人的地方。当时的赖雅和张爱玲都是因为面临困窘才来到这儿避难,当时的两人和在这里的其他营员一样,有自己的小工作室。
张爱玲第一次看到赖雅便被这个长者一般人物的精神力感染,他被一堆人围在中间,他的谈话风趣幽默而有感染力。看到大家都笑成一团,张爱玲不自主对谈话者赖雅产生了兴趣,并对他投去了深深的一瞥。
正是这一眼,赖雅便注意到了这个看起来有些高傲另类的中国女人。一场与风月有关的爱情,便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仅仅半年后,赖雅就和张爱玲结婚并搬进了她在纽约租住的小公寓。两人初婚时的日子虽然也并不富裕,但因为当时赖雅身体状况还不错,所以,两人的日子看起来很是美好。
张爱玲生活自理能力并不强,于是赖雅就悉心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他每天都会花费很多时间来整理她的生活必需品,就连她的纸巾也被精心放置在了她随时能拿到的最佳位置,以方便她随时取用。
张爱玲喜欢喝咖啡,可她自己却并不喜欢煮,于是,赖雅就经常花一上午的时间时间研磨,亲自动手烹制出真正的意大利咖啡。
她爱吃的小点心他也经常为她备着,这些点心还被放置在一个英式的精致瓷碟上。每天,张爱玲起床的时候,精致的甜点和咖啡就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对于在原生家庭里缺爱的张爱玲而言,这种被爱呵护的日子曾是她梦里才会出现的场景。可这一切美好竟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她的现实里,那段时日里的张爱玲总是红光满面、精神抖擞。
因为有赖雅的悉心照顾,所以张爱玲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创作上,期间,她不仅将自己的《赤地之恋》翻译成了英文,还在整理旧作同时开始写一些类似回忆录的文字。
可这一切看得见的美好,却在赖雅突然中风后都迅速消失不见了。张爱玲并不在乎赖雅的年长,可当他的年长的劣势被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呈现在她的生命里时,她依旧很沮丧。
这之后,张爱玲不仅得创作,还得照顾躺在床上的丈夫赖雅。中风病倒后的赖雅坚强地向妻子保证道:“我会很快好起来的,前些年我也中风,那时候就躺了几天就好了”。
婚后第一次中风时,赖雅确实只躺了几天就很快好了,他还在事后向张爱玲保证自己一定会恢复健康。他还深情地对张爱玲说:“我们以后要一起走的路还长着呢,我以后还要照顾你呢!”
可世间事,几时真的如人愿过?
赖雅第一次中风的那年冬天,刚刚恢复健康的他便再次出现脸部麻痹,后来他竟致不能说话了。
唯一称得上“幸”的是在这过程中:张爱玲因此成长了。人都说病来如山倒,赖雅病倒后,张爱玲竟然在照顾丈夫的过程中迅速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她承担了之前赖雅的家务,不喜欢出门的她也开始为生活所迫出门去杂货铺采办。
因为赖雅中风后的医疗费激增,张爱玲不得不在照顾丈夫饮食起居的同时开始大量翻译和创作。可她在美国的发展却又一直不那么顺利,真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丈夫病倒后,张爱玲比任何时候都关心自己的稿费收入,她有时会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目的是为测算出哪部作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好。
想想,出身名门的张爱玲前半生怎么也是衣食无忧,可到美国嫁人后,明明已功成名就,可她却得时时为经济担忧。也不知,一向清高的她在算稿费收入时,心里是否会为自己感到一丝悲凉。
但,即便是悲凉的结果,只要是出于爱,便也就只是个悲凉罢了。
赖雅的病情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他还可以陪张爱玲逛商场、去国会图书馆看书,晚上,他还能陪妻子散步。而不好的时候,他则只能躺在床上等待张爱玲寸步不离的照顾。
因为钱不够,赖雅最终无法在医院继续治疗,这个结果深深刺痛了深爱丈夫的张爱玲。
张爱玲在这之后意识到:他们需要很多钱,钱是他们未来的保障。而这个钱,肯定不能继续去借了,他们真正能靠的只有他们自己。
眼见美国的发展受挫,张爱玲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香港发展。
于是,打定主意不久后1961年,张爱玲应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的邀请赴香港创作电影剧本《红楼梦》等。
张爱玲的本意是回香港好好发展挣更多钱维持家里的生活,可赖雅这个剧作家却在妻子决心回国发展后陷入了恐慌中。也难怪,即便没有生病,面对小自己29岁妻子的长期远行,哪个男子会不心生忧虑呢。
见丈夫忧心忡忡,张爱玲临行前不断安慰他说:“我就把资料搞清楚,然后看看香港有没有更好的发展路子,任务完成就会马上回来。”
张爱玲抵达香港前先去了台湾,当时邀请张爱玲赴台的是麦加锡,因为他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所以他深知张爱玲在国内的成就和影响。
他认为,张爱玲必定可以在台北有一番作为。
张爱玲到台湾后不久,美国便传来了赖雅再次中风的消息。此时,距离她离开赖雅连一个月都不到。听到赖雅中风的消息后,张爱玲整个人都不好了。她一面担心着丈夫,一面又为眼下的境况发愁:如果回去,赖雅会得到更好安慰和照顾,可那样之前所有的努力就将白费了,包括那高昂的差旅费。
最主要的是,此时的张爱玲连回美国的飞机票都买不起。
几乎在一夜之间,在心里的担忧和奔波导致的疲累双重作用下,张爱玲迅速老去了几岁。她的面颊在一夜之间塌了下来,宽大的额头一下布满了皱纹,就连嘴角,也微微向下塌去,与她刚赴台时的风采判若两人。
在得知丈夫已被其女儿菲丝接到华盛顿附近医院治疗后,张爱玲心里的担忧才稍微好了些。
张爱玲断定:一直离不开自己的丈夫,定是因为自己的离开而再犯老毛病。可即便如此,她也只能选择继续依照原有的行程走。她悲哀地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尽快挣到一些钱,赖雅的处境一定会更加悲凉。
抵达香港后,张爱玲着急忙慌地给丈夫写了5封信。她这样做,自然是为了能更好地安抚丈夫。可不凑巧的是,因为张爱玲写错了地址,这些信赖雅竟连一封都未收到。
直到赖雅中风第二年的1月,他才等来了张爱玲的信,此时距离张爱玲离开他已经过去了五个月。那五个月里,身为剧作家的赖雅每天都在脑子里上演各种关于妻子的戏码。
他本能地觉得:这个他此生唯一爱的女人,定是就这样抛弃他了。
如果没有后来的重逢,赖雅绝想不到:在他病着的那五个月里,张爱玲究竟过着怎样凄惨的日子。
到香港后,为了尽快完稿拿到稿酬,张爱玲以最快的速度用仅剩的一点钱租了个小公寓。然后,她便把自己当成写作机器那样地疯狂写稿了。
大量创作期间最需要补充营养,可因为经济拮据,张爱玲根本没余钱改善生活。期间,她就连买一双较大的拖鞋,也只能等圣诞节打折的时候。
在那个狭窄的空间里,经常吃不饱的张爱玲一伏案就是十几个小时,也因为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张爱玲的眼睛也开始充血。后来,在回忆起这段过往时,张爱玲觉得透过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元宵节香港夜空,竟连星星和月亮也是红色的,好像也浸入了血水。
星星和月亮当然不会是红色的,它们更不可能被浸入血水。但张爱玲那段时日里的生活,却真真切切如同浸入了血水一般。
抵达香港后的那个春节,后来成了张爱玲的噩梦般的存在。此时,她倾尽全力写的剧本交稿后看不到希望,而她的经济也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与赖雅失去联系的她还得时刻忧心着丈夫。
为了生存下去,此间的张爱玲竟冒着尊严被践踏的可能去向宋淇夫妇借钱。可借来的钱,也只能维持她勉强活命。
对于一个家里还有病人需要钱续命的人来说,此时的钱真的就是救命钱了。可这救命钱,张爱玲却迟迟未能等来:没错,她在香港的发展受阻了。
万般无奈之下的张爱玲,竟拿出她随身携带的算命的牙牌签书。好在,这次算命她竟算出了一个好兆头。这“好运”看起来虽然是个安慰,却着实给了当时的她一线希望。
果然,不久后,与她失去联系的赖雅重新和她联系上了,知道她凄惨境况后的他还频频写信催妻子回来。他还用张爱玲留下的小部分钱,在女儿家附近找了个小巧的公寓等待她回家。
对于在逆境中的张爱玲而言,赖雅的信真的太过及时了,它像一股暖流般注入了她的身体。也只有真正感受到人间温暖和爱意的张爱玲才会在分别期间这样给丈夫写信,她在得知丈夫找好公寓时说:
“我已经为了无征兆的酬劳,好几个月来工作得像条狗….我很为你骄傲,找到这么对劲的公寓,而且价格这么低,多么惊叹你怎么做到的,我没有一刻不想它….请不要对我过度敏感,…请不要忧虑,让我完成正在做的事。事情对我已经够痛苦,如果你看到我过的生活就会了解我多么想念我们可爱的公寓。”
谁能想到,曾经的名门千金,深宅大院里走过来的张爱玲,竟会在中年时用如此多笔墨去表达自己对一个小公寓的憧憬,而且它还是一个租来的公寓。
若非赖雅的全身心爱的呵护,这样的张爱玲,世人也定是不能见到的。更加让人惊叹的是张爱玲在这封信后半部分写下的字句,她在信的末尾写到:
“吻你的耳朵,这些日子以来你都吃些什么?照顾你自己,我爱你。爱玲”
此外,因为赖雅在信里提议他们重聚后要带她去纽约玩上几天,张爱玲感动极了,她知道丈夫是极其舍不得花钱的,他这样提议只能是为她着想。因为懂得丈夫,所以她很理智地在信里制止了他的浪漫念头。
3月16日,张爱玲满怀失望地结束香港之行回到了美国。她的回来,对于赖雅而言简直是一件至上幸福的事,所以,张爱玲18日才抵达,赖雅却在17日便去了华盛顿机场痴痴等待妻子的归来。
再度重逢那天,两人都已攒了太多的辛酸苦痛,机场拥抱时,两人都能感觉到彼此的身体在微微颤抖。她拥着他道:“我再也不会离开你了!”而赖雅则一遍遍抱着妻子在喃喃自语道:“好,爱玲在这里。真好,爱玲在这里。”
当天,赖雅就带着他心爱的妻子在大风中回到了她日夜想念的小公寓,这,是他们的家。
公寓小巧精致,张爱玲很喜欢,她吃了由已基本痊愈的赖雅亲自做的汉堡包和色拉,她为自己做了煎蛋,小憩了一会儿后,两人又冒着大风去了国会图书馆。
对赖雅来说,他觉得这是他给张爱玲最好的迎接礼物了,因为这是张爱玲精神食粮之所在。
张爱玲很快就安顿下来,她在国会图书馆也找到了自己的读书位置,就在赖雅的位置旁边。她要定下心来,查找写作《少帅》所需要的资料,这里的资料是最全的。
张爱玲在晚上还和赖雅一起去了他的女儿菲丝家,给他们带去了她从香港带回来的小礼物。家人看上去其乐融融。赖雅忍不住对爱玲说:“爱玲,你把春天带回来了,你就是春天。”
张爱玲回来了,但春天并没有真的就此回来,不久后,赖雅从国会图书馆回来时摔了一跤,这次后,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而此时,他们的经济状况也依旧不乐观。赖雅的病,无疑为这本就不乐观的经济雪上加了霜。
因为没钱送赖雅去医院治疗,所以,张爱玲一面要做繁重工作挣钱养家;一面她又要担负一个护士的责任,照顾赖雅的起居。
赖雅瘫痪的两年里,张爱玲曾挣扎着想将丈夫送到女儿菲丝那里暂住一段。这样一来,自己将可以到迈阿密大学去做驻校作家多挣些钱。可因为怕赖雅不能习惯没有她的日子,她最终放弃了这个好法子而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她决定带着瘫痪的丈夫去迈阿密大学做驻校作家。
可即便如此艰难了,张爱玲还是会尽一切可能地照顾好赖雅,只要得空的时候,她就会给他念一些有意思的小报。赖雅听了便开玩笑,说她念的都是垃圾。爱玲也回敬说,他们就是这类垃圾的制造者。
赖雅虽然瘫痪了,但他的精神却一直坚持着,他对张爱玲的爱也随着时日在一天天增加。
后来,考虑到麻州康桥的赖德克利夫大学的环境更适合丈夫的修养后,张爱玲便一个人带着赖雅悄悄离开了迈阿密。
到康桥半年后,赖雅终于在张爱玲的陪伴下走完了余生。离世时,因为有张爱玲的悉心照顾,他走得很安详,走时他脸上透着一种人在天国才有的圣洁,他的长长的眉毛都已经白了,这使他看上去像是远古时的圣人。
那一年,赖雅76岁,张爱玲47岁。
赖雅去世后,张爱玲再次觉出了这个世界的苍凉。她甚至觉得自己失去的是精神和元气,她经常觉得自己轻飘飘的,没错,她恍惚觉得赖雅将他们精神眷恋的重量都带走了。
此后的张爱玲再次恢复成了世人眼里的张爱玲模样:孤傲、清高、薄凉而高贵,她用一双冷眼看着这世界,眼神里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犀利。
此后余生,张爱玲彻底放弃了对人间的参与,她决定要像赖雅在世一样,一个人生活下去。她像一个已经燃尽的香灯,远看,还是那炉香,实际上,它早已失却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