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历与演变:绛节飘摇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都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最漂亮,但是你真正看过七月十五的月亮没有?那初秋的月亮,金子样挂在天空。不比八月十五的热闹,人间此时静默,看见海角冰轮初转腾,它行在浩瀚天宇,七月七日织女的裙带还带着仙意在天边,月亮升上来了,升上来了。
刚刚经历盛夏,初临西风的人们,怡人的舒爽中有忽然的自我,七夕的狂欢刚过,八月的团圆未来,有那么一种静定,一种回味,甚至是一种感觉得到的邈远与忧伤,在月光里。哦,这最美的月亮是七月十五,初秋的月亮,是日历上久以闻名的中元节。
中元节是唐朝法定的一个道教节日,而李唐,道教是国教。
但中元节的前身,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秋收祭祖的日子。虽然天天都可以祭祖,但是七月是大量瓜果米粮成熟的好日子。此时祭天祭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用新米和瓜果祭祀,表示得天地先人保佑,来,请享受这丰收的果实。
传统的儒教,讲究秩序,敬天法祖,特别注重祭天祭祖的礼仪。红楼梦中宝玉看到黛玉专门拿着瓜果,翻出了祭祀用的鼎,放在外屋的小长几上,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林黛玉祭祖。通常古代的秋祭,农历7月14, 农历7月15都可以举行。心诚则灵,伏惟尚飨。
中元节在唐朝成为法定节日,是道教在唐朝的鼎盛。道教有三元的说法,上元节正月十五,为天官赐福的日子,中元节七月十五,为地官打开地狱之门,接受天帝的考校,赦免罪过的日子。下元节10月15,是天帝解除人间灾难的日子。七月十五有盛大的道教法会。在唐朝,诸多皇家王家和贵族都会亲临道观,为国家和自己祈福。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唐朝李商隐《中元作》
就是写的中元节重大的道教和皇家的仪式。道教的仪式有仙意,皇家的仪仗浩大,混合成壮观的中元节的仪仗队。当然这个中间有李商隐的私心,因为那个仪式仪仗里,有李商隐最爱的道姑仙女,她既是道观的仙女,同时又是皇家的宫女。他一方面感叹盛大的道场和礼仪,一方面又心焦和那女子咫尺之间如同天海。
那么七月十五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是关于佛教的。
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得知母亲在鬼道中受苦,他请求佛陀帮助救他的母亲,佛陀对他说,你在7月15号,用盛大的盂兰盆供,上面设置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以使你的母亲免除苦海。那么这个《盂兰盆经》传到了中国之后,和中国的孝道相结合,变成了规模非常巨大的佛教节日。
我们看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这三种教,在七月十五这天,都是针对灵魂的。无论是儒教中的先祖之灵,道教中的鬼,还是佛教中苦难的母亲。
而且就三种教在这一天可以同时混搭。
比如林妹妹这一天瓜果祭祖,许多农村也保留新米祭祖的传统。
比如道教的仪式,举行盛大的法会,点荷花灯,烧纸钱,为亡魂指引回家的路。
比如佛教要诵经文,放焰口。
总的而言,就是对天地灵魂的祭祀。中元节属于灵魂,是一年世俗中的另度空间。一向现实的人们,在这天忽然集体超现实起来。是荒诞吗?不是,是感情,是愿望,是人对人类的自省。
总有些时候是不同,它使静穆,使人沉静,在一片安宁之中,记忆化作过去若干人的魂魄,又飞向未来。它属于这里的空间,在心,但仿佛又自成体系,属于另度空间。它无限拓展了人思维愿望想象的可能,而仪式是种安抚是种寄托,那是心的出口。
中元节到了,你是燃一盏荷灯,还是上一柱清香,你是用火传递心愿,还是用佛经祈祷过去未来,你是悲哀还是慈悦,是相思还是祝福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古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