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 /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论”钗黛合一”所象征的理想人格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论”钗黛合一”所象征的理想人格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一座宝库,但是后四十回的遗失造成了诸多缺憾。宝钗和黛玉是书中两个对比性的主要人物,也是围绕着宝玉的两个美丽聪慧的女子。金陵有十二钗,在第五回中作者草蛇灰线,埋下十二个女子的命运伏笔,但是奇怪的是宝钗和黛玉两支金钗却用了一首判词,难道是曹公为了节省笔墨吗?在笔者看来,宝钗和黛玉其实是作者幻想出的理想女子的化身,分则各有所缺,合则完美无憾。因为世人都有缺憾,唯有神仙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曹雪芹将警幻仙姑的妹妹取名”兼美”,在她的身上,既有宝钗的为人处世的通达,又有黛玉超凡脱俗的高洁。

一、”钗黛合一”的由来

“红学”在中国是一门热火朝天的学问,但是正如诸多学者所言,真正要搞《红楼梦》研究,还是要读《红楼梦》本书。关于《红楼梦》,有太多悬而未决的疑问,刘梦溪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书中第八章”拥挤的红学世界”中,他总结道:”向读者介绍红学领域的几次大的论争和由论争引起的宗宗公案”,共有十七次”红学论争”、九个”红学公案”。而这其中他把”钗黛优劣”列为红学的第一大公案。他说:”这简直是个永远扯不清楚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三个派别,”拥黛派”、”拥钗派”以及觉得钗黛都很好的中立派。

第一次提出”钗黛合一”的是俞平伯先生,在1922年他出版的《红楼梦辨》中写到:”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上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妙,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

作为读者,我们回归文本,大致可以从两个地方找到”钗黛合一”的蛛丝马迹。

第一,是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见一副图和图上画的文字:”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还有四句言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此处的”停机德”是借用典故表现宝钗的贤德,”咏絮才”指黛玉的才华堪比中国才女谢道韫。后两句的”金簪”和”雪”暗示薛宝钗的结局,”玉带”和”林”暗示的是林黛玉。作者用文人善用的判词来提前暗示两位女子的命运,为全文定下了悲凉的基调。

第二,有一个人物是无法忽视的,即秦可卿。秦可卿也出现在第五回,可卿乳名兼美,关于她的描写十分有深意:”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婀娜,则又如黛玉。”那么可卿是谁呢?她是警幻仙姑的妹妹,是带着宝玉共赴巫山之会的人,作者一生得力处,就是以情悟道。可卿是一位完美的仙子,也是帮助宝玉破除迷津的人,所以在可卿身上,找到了”钗黛合一”的依据。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一个依据是流传广泛的脂砚斋中,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这一段脂批中所透露出来很多信息,包括《红楼梦》的回目问题以及如何理解钗黛”合一”的重要证据。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论"钗黛合一"所象征的理想人格

二、”钗黛合一”谓之”兼美”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作者耗尽一生心血来写成一本《石头记》,断不会在写判词时为节约笔墨而为二人作一判词。那么我们应当从书中来感受作者用意,为什么如此着笔?

首先,作者对宝钗和黛玉的态度。作者对钗黛并非一褒一扬,而是都抱以同情和赞美的态度的。从《红楼梦》的主旨上说,作者以三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揭示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的衰败史,也许可以解释为对封建制度必然走向衰败的揭示,但是这是从价值实用主义和政治观点来判断的。作为每一个读者,我们又能从这本书反思出什么呢?我想,曹公想提醒人们的是珍惜人间的真善美,他反对破坏天然本色,主张顺其自然,包括对没有出嫁的女孩的”崇拜”,实际上是对青春、生命、纯真的赤子之心的肯定和追求。宝钗和黛玉都是美丽的,在他们的青春年华里有不一样的美丽,曹雪芹用她们两个来塑造出一个真正完美的女性。

其次,钗黛各自之美。黛玉和宝钗年纪相仿,同样美丽聪慧,但是二人的处世态度、理想志趣和性情气质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长期以来,二人是两种不同的女性的象征。第八回中描绘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脂批有:”这方是宝卿正传。”也就是宝钗是含蓄内敛、体贴大方的女性,在生活中这种人是非常受欢迎的,她待人友善,在与湘云、袭人的相处中都可以看出她对身边人很好。薛宝钗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想。再看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为还泪而历劫的神话背景已经暗示了俗世中的林黛玉也具有高洁的品性。一方面,她是情的化身。在和宝玉的朝夕相处中,二人的情投意合让林黛玉忘记了礼教束缚,敢于去想自己的婚姻,敢于去期待,因为期待所以会猜疑、会失望落泪,这是她与一般贵族名门女子不同的地方。另一方面她像是道家的理想人格,林黛玉住的是”窗前亦有千竿竹”的潇湘馆,《问菊》诗中透露出她”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的清高, 她感伤于花的无奈,希望能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归宿, 这一切展示的黛玉就是出世的、清高的、真诚的、她有着与普通女子完全不同的品格。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论"钗黛合一"所象征的理想人格

最后,兼而美之的理想范式。在《红楼梦》中,《终身误》《枉凝眉》也是合写钗黛,这其实表现了曹雪芹对人物的独到理解与处理方式,曹雪芹所表现出的女性观是高于当时的观念的。作者以此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真的,值得追求的。人无完人,曹雪芹深知人间不会有完美的人,所以用宝钗和黛玉象征两种人生理想,而二人的品行很难兼而有之,这是人间的缺憾,也使《红楼梦》这本书更接近现实。宝钗的入世哲学能够迎合现实但难免庸俗, 黛玉的出世哲学清高脱俗却难容于世。曹雪芹通过”钗黛合一”的意象, 试图传达给读者一种”兼美”的人生理想: 像林黛玉一样保持真诚和超凡脱俗的性灵, 如宝钗一样为人处世,接人待物。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论"钗黛合一"所象征的理想人格

结语

在我看来,”钗黛合一”的象征意义,是一种 “兼美”的人生哲学,这就像是太虚幻境中的警幻之妹,是飘渺的,是难以在俗世见到的,就像是中国的桃花源、西方的乌托邦,它值得我们用尽一生去追求,也正是在这种追求中,每个人都在努力接近理想,人类恰恰是在对理想的神往与追求中, 走向愈加灿烂的文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1797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