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教育
作者:西娃
队长带着计生委的几个人
把躲在棉花地里的妈妈
搜出来,怀孕9个月的她
被摁在棉花地里
挣扎嘶喊到没有声息的妈妈
手上抓着拔起的棉株
弟弟像一只青棉桃
从她的子宫里摘了下来
–
我在5岁看到了这一幕
它胜过日后
这个世间,对我的
所有教育
一句话点评:这首诗就像素描一幅生动真实的历史画面,让人触目惊心、震撼魂灵,更让作者童年埋下永不能抹去的疼痛记忆;历史推进的过程沾满血腥!
琴声
作者:灯灯
鼓琴的人,溪水把他的琴声带远
遇高山,从高山上回来
遇知音,在江河,又奔腾了一遍
遇见老牛,肿胀的老牛
从鼻孔灌水的老牛,再也承受不了
生之苦的老牛
琴声啊,扑通一声,也
跪了下来:从老牛眼里,流出来。
一句话点评:琴声登上高雅之堂就是佳酿、甘泉;当踏入底层,遭遇类似辛劳一生仍摆脱不了被灌水命运的“老牛”们,则是一种悲凉;作者构思巧妙,摆脱了对牛弹琴的固化模式,用诗句将琴声与牛达成“统一战线”,涌出巨大的力量。
晚祷书
作者:李不嫁
如我这般,大雪夜闻惊雷
而安然入眠的
应该由衷地赞美
上苍从不将闪电劈向自己
明早起来,再穷的屋顶,也拥有一方白雪
–
造孽的、暗室亏心的
也应该心存感激
明早起来,白皑皑的人间
一定有几棵被雷电烧焦的树木,乌黑地站着,替人顶罪
一句话点评:上苍是谁?闪电又是谁?烧焦的树木又是谁?雪是好东西,可以一白遮百丑;隐喻迸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让人读后快哉!
故乡
作者:于坚
从未离开 我已不认识故乡
穿过这新生之城 就像流亡者归来
就像幽灵回到祠堂 我依旧知道
何处是李家水井 何处是张家花园
何处是外祖母的藤椅 何处是她的碧玉耳环
何处是低垂在黑暗里的窗帘 我依旧知道
何处是母亲的菜市场 何处是城隍庙的飞檐
我依旧听见风铃在响 看见蝙蝠穿着灰衣衫
落日在老桉树的湖上晃动着金鱼群 我依旧记得那条
月光大匠铺设的回家路 哦 它最辉煌的日子是八月十五
就像后天的盲者 我总是不由自主在虚无中
摸索故乡的骨节 像是在扮演从前那些美丽的死者
一句话点评:叙事般将记忆中的故乡重现,笔法看似平常;收尾点睛,让整首诗瞬间发出耀眼的光;可以肯定,有丰富人生阅历的读者对作品更能引发共鸣。
秦 声
作者:远村
在歌声高处,夏天跟麦子一起成熟
这些激动灵性的语言,这些瓷实的
乡间小调,像粮食一样朴素的光芒
照看我们生育和劳作
–
只因我们生来单薄,平原上的大风
会将我们的孩子四处吹散
在通往外省的路上,将秦腔的调子唱走
一句话点评:作品不但向读者呈现厚重的乡愁,更重要的是借古老的秦腔表达深深的忧虑,随着时代的变迁,孩子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作为极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秦腔或许也将随着时代浪潮流逝;贴合地气的文学作品往往更能彰显其生命力和穿透力,能深刻引发读者对于时代命运的思考,正是这首作品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