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沈结。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时彻。有此迢递期,不如生死别。天公隔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唐朝元稹《相和歌辞.古决绝三首》节录
很多人不知道元稹是谁,这样说吧他是大诗人白居易最好的朋友和同僚,他比白居易小7岁。但是这两个人同科及第,一起进入秘书省担任校书郎,这几年的朝夕相对的同事生活中,两个人结下了超乎官僚利益的终生友谊。
白居易比元稹大7岁,进入官场较晚,性格沉稳老实,但是元稹,却是少年得志,性格勇猛泼辣。元稹曾官至丞相,又担任过武昌军节度使,从这一点看,性格决定命运。不过也正是由于他的进取刚毅,他53岁就死了。白居易的官运却是50多岁以后来的,又因为活得长,活了74岁。这在唐朝的官场中是非常难得的高寿,这高寿也有白居易的性格特点,隐忍绵长。
那么白居易和元稹,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呢?
他们都是出生在小地主官僚家庭,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唐朝官僚体系,他们对基层生活比权贵更加了解,而且有志于改良官场和社会,所以在已经形成华丽虚浮的文风的中唐,大力倡导通俗易懂的诗歌和文字,向古风学习,向民间汲取营养,被称为“元白体”。
大家知道白居易的《长恨歌》,家喻户晓,他力求自己的每一篇诗歌,老百姓都能听得懂,当然白居易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因为传播面非常广,以至于皇帝都不得不佩服。
那么元稹呢,现在流传下来的唐朝的二十四节气诗, 是元稹在丞相职位上对全国颁布的。通过现有的出土实物证明,在唐朝,元稹的诗是靠手抄放在旅人的背包里,这足以证明他诗作的魅力。
两个人都作通俗却真挚的诗歌。七夕是个古老的节日,在唐朝,从皇家到民间普天同乐。
白居易做的《长恨歌》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谓脍炙人口。虽然不清楚白居易这里面是否有长生殿的实典,但是他曾经是在皇家档案馆工作的经历,让这首诗有着强烈的写实背景,白居易也从未因此诗而遭到来自宫廷的压力,相反收获了从上到下的巨大粉丝。他逝世的那一年,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就是白居易的成就。
那么白居易还有另外一首相对典雅的七夕诗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可以看到白居易文字深入浅出的魅力。
那么元稹有哪些关于七夕的诗呢,最著名的是《古决绝词》三首,这是向古乐府取经,写下的七夕美诗,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唐朝元稹《决绝词三首》其一
这首诗的语气非常的强烈,我愿意做天上的牛郎织女星,我也不想做庭前木槿花。木槿花是一种朝开暮落的花朵,来形容人欢情绝,人离别。但是对方贪欢之后,并没有长久的打算。“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于是元稹在这首诗里写下了女子的悲愤与断绝,既然如此,就只当你我死生别,我不想这么悲苦。
那么对于七夕,一年一会,这美好的故事和传说,元稹是怎样的态度呢?元稹居然不看好这样的别离。而且他写的非常入情入理。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
哪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唐朝元稹《古决绝三首》其三。
我是觉得七夕牛郎织女相会是很美好,但是总觉得有哪些地方不对劲,却也说不上来。但是在这句话里我看到了那说不出来的理由。元稹是以情感恋人夫妻过来人的口吻谈到七夕的残酷。对于有感情的人每天在一起,尚且不够,哪里分别一年,就一个晚上可以满足?一年的话堆在一晚上说,有真情实意的人够吗?
“一年又一年,一年何时彻?
有此迢递期,不如生死别!”
像这样年复一年,一年只见一面,没有彻底的时间享受快乐或者安抚别恨,那还不如永不相见,做生死别,永远隔绝才好。
的确细推敲起来,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类似于无期徒刑的放风,没有永久的相守在前面,只是每年一次重新撕开的悲伤,站在人类的角度讲,从现实从情感,这种相会徒有其表,其实是不可接受的。
从这首古绝绝词里,我们可以看到元稹的个性和性格,是就是是,比较果断和激烈,而且也非常实在,不来虚的和假的。
白居易的感情重在过程,无论是《长恨歌》还是他自己现实的感情,虽然结果不美好,但他仍旧歌颂缠绵发生过的情感和过程。
元稹相对白居易来讲,更注重结果,相爱就是努力在一起,如果不能,提早断绝,各不相欠。当然会有人说,这也太现实里吧。但是元稹给的理由是站得住脚的,没有结果和未来的相会,难道不是更残忍吗?
从现实讲,一首诗的诗风也暴露了作者的性格。他的性格就是实在,敢于反对,敢于质疑,甚至是桀骜。不这样,宁可如何的态度,从诗中会漫射到现实。
元稹是个能吏,什么叫能吏?就是处理现实事物的才干和能力,而且是有棱角的。元稹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兴修修水利,发展农业,观察事务,细致入微。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二十四节气诗,指导农业和旅游,广泛流传,因为接地气,实在,知识点多,很有看头。但是元稹人缘不好,树敌太多。
他高居相位,但转眼被人排挤。以文官而至节度使的位置,在唐朝是难得的,这也是他性格和作为不同于白居易的地方,元稹的诗和人,都有无法磨灭的锐气。元稹53岁骤逝,而熟悉了官场的白居易,性格比元稹阴柔隐忍,所以难得的长寿。
但是这对朋友性格反差虽然极大,但是因为知己而信任,成为唐朝诗坛最令人羡慕的大cp。各有作品,千秋传世。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