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导读:

房屋,人类遮风避雨的栖息所,人类家庭的基体。自从人类学会了建造房屋,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如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各地域,各民族群体在不自觉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比如日式风格、古典欧式风格、地中海式风格、东南亚风格、中式风格等。而在如此众多建筑类型中,民居建筑与人类最为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谈谈最为熟悉的,中国的民居建筑(庭院式)。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本期话题: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带有庭院设计?

一个地域,一种文化,民居建筑,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经历数千年的时代变迁,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演绎出了各种富有地方特色、别样风情的民居建筑。

比如北京的四合院、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等。而在中国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中,其中有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不少民居建筑都带有庭院

如北京的四合院,带有非常显著的庭院设计特点;客家土楼,皖南民居等带有“天井院”设计,西北的窑洞,也有“天井”设计……那么,中国的民居建筑,为何大多都带有庭院设计呢?这究竟都有哪些讲究呢?要了解这些,我们有必要先从其起源和发展历史说起。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1.何为“庭院”?

“庭”,本指房屋的正室。在建筑物当中,“庭”依位置的不同,有前庭、中庭和后庭之分。“院”,本指围墙,后指有围墙的院子、房屋。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辞源》中写道:“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垣也”。

简而言之,“庭院”,即用围墙围起来的建筑空间,它包括亭、台、楼、榭等四周的场地。所以,说到中国古建筑,在人们的常规印象中,往往会想到亭、台、楼、榭等庭院特性。

《阿房宫赋》中曾写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这里所提到的,便是经由楼阁、庭院组成的建筑群,透过词句,可以看到,阿房宫赋这个庞大、雄伟的建筑群体,其亭、台、楼、榭有多么繁复多样与奢华壮丽。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天下第一宫 阿房宫

当然,这些庭院的建筑特征,不仅存在于皇宫建筑,更存在于其他普通的建筑群中。如今,我们还能在许多公园或观赏性景点中,看到这样的建筑庭院设计。

总体来说,中国的庭院建筑,主要包含几个要素:

  • 从主体要素来看:包括殿、堂、楼、阁、房等。
  • 从连接要素来看:包括、墙、门、柱廊等。
  • 从构成要素层次来看:包括石山、水塘(水池)、植物等。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其中,庭院设计里面包括的两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在于:

①山水;②植物。

所以,在许多文人墨客笔下,均能找到许多与之有关的描写。比如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对

潇湘馆的描写为: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知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红楼梦》剧照

可以说,这里面写到的,不单只是一种环境、氛围的烘托,它更凸显了庭院的整体风貌和基本特征。房屋有院,院里有门,门内有竹、有芭蕉、有梨花等植物,还有潺潺的清泉流水……这不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色吗?

2.历史演变

远古时代的人类,主要居住方式为巢居和穴居

√①南方典型代表:巢居

巢居,顾名思义,类似于鸟的筑巢方式,将房子搭建在树木之上(后来渐渐发展成为杆栏式建筑)。这种居住方式主要聚集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因为南方雨水多,气候潮湿,虫害多,构木为巢,暮栖木上,可以较好地避免群害。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巢居的历史发展演变

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逐渐演变为在地面建构土木房屋的形式,并出现了组合式的院落。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用木材进行布局的完整的庭院设计。后来,这种用木构成的房屋,以院落式组合成的建筑,渐渐成了我国古建筑最基本的特征

庭院式建筑,在许多历史资料文献中均能找到其身影。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刻画出了不少的庭院式民居建筑宅。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②北方典型代表:穴居

穴居,氏族社会时期人们的一种主要居住方式。穴居,分为两种类型:以天然洞穴为居住;以人工洞穴为居住。如今,穴居方式已经退成历史的舞台,但是这种居住形式并未完全消失。现在,在我国的黄土高原一带,还能找到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建筑——窑洞式住宅。

窑洞式住宅有几种常见的形式,包括下沉式、靠崖式、独立式等。比如山西的“地坑式”窑洞遗址,就属于下沉式窑洞住宅,即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然后再沿着院壁横向挖出窑洞。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下沉式天井院

窑洞建筑,主要以院落为载体。它们或是成排连成线,或是随群山、地势、地形变化而分布于山间,整体上给人一种雄浑、壮美、深沉的感受。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所以,从以上两种古老的建筑方式的历史发展演变来看,我们大体能够窥视到,庭院式民居建筑的出现,并非是偶然形成,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

当然,除了与地理因素、历史因素等有关,还有中国的传统精神文化因素有关。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1.庭院的布局设计,隐喻着“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

①依水而建,园林庭院的布置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这种影响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设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比如苏州的古民居,大多依水而建,多设有厅、堂、台、亭、天井、巷道等。这些由不同房屋、院落排列布局构成的庭院式建筑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如此园林庭院的设计,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的风情,让人不禁想到了杜牧笔下的烟雨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水村、山郭、酒旗、寺庙”,诗中用了寥寥几句话,形象地展现了江南依山傍水的建筑特色,生动地勾勒出了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这种意境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然飘逸和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②山水植物的布局

中国人向来喜欢山水自然,这些雅趣爱好在古代文人,士大夫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如我们最为熟知的那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庭院,作为建筑的连接要素,作为建筑的过渡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为整个建筑增加了艺术性和趣味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写过一篇大家都耳闻能详的文章(《苏州园林》),就形象地阐释了庭院、园林山水的迷人、美丽。

在庭院空间里布局假山、水池、种植盆景、花木,这种艺术处理手法,既能够陶冶情操,给庭院空间增添了别样的人文色彩,又能营造出了一种“别有洞天”,隐逸山林的遁世氛围,这正是中国人崇尚自然的情怀写照。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苏州园林

③“天圆地方”的设计

说到“天圆地方”的建筑设计,要数老北京的传统民居四合院最具有代表性。古人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四合院中的”四”代表着四方,地方,而“合”表示闭合,有天圆的象征因此,四合院的设计,尽显一种“天圆地方”,“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之美。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2.“天井、合院”的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的家族宗法观念和礼制思想

①家族宗法观念:以庭院为中心,向四周环抱闭合,体现了对内凝聚的家族理念

中国人的家族宗法观念比较强烈,同一种族的群体,往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共同聚居在同一建筑群里。为此,中国的古民居建筑,往往是以院落为单位,以围合布局的方式,向四周辐射并闭合,从而形成了以庭院为中心的传统民居住宅。

比如徽州古民居,其“天井”的设置,不仅是为了采光通风,更有“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说法。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徽州古民居

相传,当年,那些经商发财的徽商,积聚为本,因为害怕财源外流,便建造了天井,以便于雨水雪霜降至房顶后,能够从四面八方汇集于院落中的名堂,即有“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财美好寓意和习俗内涵。

此外,建起相对封闭的高墙深院,还可以起到防御、防偷、防盗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家族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精神象征体现。

比如客家的土楼、围屋民居建筑,就充分体现了这点。客家所处的赣闽粤交界地带,自古以来战乱不断、土匪横行,为了抵御外来袭扰,客家人想到了“祠宅合一”的民居建筑模式。这种以祖堂为核心,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的集体性建筑,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理念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福建客家土楼

此外,庭院,有内聚(敛)性的象征意义,这和中华民族的低调内敛天性不谋而合。

②礼制思想:中轴对称、纵向延伸的庭院建筑布局,体现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礼制观念

中国的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尤为讲究主次、尊卑地位,这种讲究在建筑布局和排列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如四合院建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中央”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表示的不仅仅是一个方位名词,更有表示尊贵、显赫的意思,“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说的不亦如此。而四合院,基本采用“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左右两厢”的建筑格局。以中轴线贯穿,由倒座房、正房、厢房等围成院落,这种左右对称,前后呼应的格局设置,饱含了中国人礼制管理的思想。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四合院 三进院落平面示意图

具体而言,四合院建筑的基本规格:北面为正房,东西为厢房,南面为倒座,东西南北四面均为房子,中间为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

而我们都知道,四合院的正房为年长者、一家之主居住。厢房为地位稍次的晚辈们居住,且“以东侧为尊,西侧为卑”,东厢房为长子、长媳所居,次子、次媳居于西厢房。倒座则为仆人居住。

故此,这种以中轴线为中心,向南北方向延伸,并向东西方向对齐并列的庭院建筑布局和居住方式分配,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家族礼制观念。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何大多数带有庭院?谈谈庭院式建筑的大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当中,中国人民在这片热土上创造出了各种不同风格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无论是北方传统的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深沉的窑洞、徽州典雅的古民居,还是南方大气的客家土楼等,这些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都充分展现了中国民居的多样化面貌。

而在这当中,中国的大多数传统民居建筑,都带有庭院设计,这是自然、历史与人文作用的结果。

庭院,一个由围墙围起来的闭合性空间,给人以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庭院,四方之上,尽显天之四相和四季的变化,庭院,内与外的相融结合,充分凸显了中国人对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追求;庭院,一个个方格院落组成的建筑群,蕴意了中国人几千年的礼制思想。

总而言之,不管是婉约、平淡,还是深沉、雄伟的民居建筑风情,这种将居住的空间,与自然、人文融合在一起的庭院意境表达,是中国人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统一追求。

参考资料:

冯维波著,重庆民居下民居建筑,重庆大学出版社

杨远,刘莉莉,曹永智著,中外建筑简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1511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