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清朝诗人王士祯,他23岁的成名作《秋柳》,好在什么地方?

清朝诗人王士祯,他23岁的成名作《秋柳》,好在什么地方?

王世祯的秋柳,为什么在清朝,受到热捧?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⑵。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清朝王士祯《秋柳》四首其一

清朝诗人王士祯,他23岁的成名作《秋柳》,好在什么地方?

从中国的古典诗词来讲,秋柳代表着萧瑟,离别,忧伤,和春天的柳树相比,秋柳萧条,春天的繁华不再,以摇落悲秋为主题,给人悲凉的感觉。唐朝李商隐秋柳“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是难得的浑厚的诗句。多的是柳永式的“寒蝉凄切”“晓风残月”。

明朝高启有一首《秋柳》“

”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很有代表意义,秋天的柳树,仿佛标签一样,就是让人悲哀的。

但实际秋柳从摇落到光秃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柳树因为夏天的高温高湿,达到生长的顶点,此时柳树遮阴,成为遮蔽太阳巨大的绿伞,柳条送风,给人带来难得的风凉,无论城市和农村,都有大树乘凉的传统,夏天的大柳树下,往往坐了夜晚消暑的人。

立秋前后,随着太阳的南移,西风南下,带有空气中的水分,而温度并不锐减,所以这个时候,承载了无数叶子的柳树开始因为水分丧失变黄而脱落。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清朝诗人王士祯,他23岁的成名作《秋柳》,好在什么地方?

初秋的柳树有一种开始做减法的美,渐渐的有些叶片变黄,有着叶片脱落,仍旧有叶子呈现出迷人的翠色。这就使柳树变得有色彩和层次感。有的只是小部分叶子变黄,有的则是一半金黄,尤其在初秋的水边,有太阳照耀的地方,会有一种清秋颜色的金碧之美。此时若无风雨,视觉开阔,柳树呈现出特别的淡秋之美。只是历来吟咏的诗人不多。因为关于柳树,多半认为春天是它们最美的时候,而且容易和曲折饱满的心境融合。

初秋之柳,美而淡。很难写好。自唐朝之后,民间大规模传唱诗词的时尚已经改变。民间有更多的娱乐,戏剧,小说,歌舞,都让诗词和普通生活分开,就算是你会写,传播方式和内容早已经改变。但是诗词仍旧是数千万读书人的心头好,只是诗早已经不作为科考项目,它成为文人士子读书之余的爱好,在小范围内传播,不再能出现,李白宫廷一首诗,举国所狂的现象。

但了清朝,由于统治的需要,是严防士子结社的,诗词在一个个文人小圈子里流行,不再有旺盛的传播力和生命力,而且汉族读书人的上升路径有限,所谓文坛,几乎名存实亡。

但是一个二十三的年轻人,改变了这一现状。

清朝诗人王士祯,他23岁的成名作《秋柳》,好在什么地方?

二十三岁的王世祯,山东人,顺治14年1657年的进士。清朝之科举,是一种平衡统治的姿态,实际朝廷重要的权力掌握在满族自己人的手上,这使得汉族知识分子的仕途更加狭窄,所以王世祯中进士不单是他本人的骄傲,也是山东人的荣耀。新朝甫定,汉族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进入所谓管理层面,这是强心剂。实际此节点离明朝灭亡仅十四年。很多人都犹豫,观望。

1657年秋天新科进士王世祯离授官还有一段时间,他回到山东游历济南,大明湖的初秋,风景宜人,王世祯在这里宴请过参与了大明湖的雅集,这雅集多半也是以他或当科进士的名义举办,来的是地方要员以及名士学子。王世祯后来在《菜根堂诗集序》中,回忆了当时。

“顺治丁酉秋,予客济南,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千余株,披拂水际,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予怅然有感,赋诗四首。”

这是初秋的美好景致,湖水边千余树杨柳形成壮丽的景观,而杨柳微黄,斜阳落落,酒桌上是文化精英,那么中国文化圈有这样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不打麻将,做诗。且题目是谁出的,已经不可考,总之用《秋柳》做题目,很是阴险刁钻。这不亚于八股考试。因为《秋柳》题目为什么很刁钻阴险呢,因为自古以来,秋柳悲怨之气重,典故用得不好,没准有讽时的嫌疑。

清朝诗人王士祯,他23岁的成名作《秋柳》,好在什么地方?

二十三岁的王世祯有新科进士的新锐气和明朗气,这样的集会做诗,既不能小家气,又不能被人抓了把柄,还要有新意思。倒还真没有难住他。只看他眼看远山,近以观水,写下《秋柳》四首,并且还提了序。所谓序就要告诉别人我为什么写,告知我写的中心思想,避免有人穿凿附会。

“昔江南王子,感落叶以兴悲、金城司马,攀长条而陨涕。仆本恨人,性多感慨。情寄杨柳,同《小雅》之仆夫,致托悲秋,望湘皋之远者。偶成四什,以示同人,为我和之,丁酉秋日,北渚亭书。”

输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从前的南北朝的梁简文帝,贵为皇帝,秋天来了,也写过落叶,从前的东晋大司马桓温,在秋天也写过岁月之感。言下之意,我写秋柳只是和他们一样,是因为秋天这个季节让我多感。我没别的意思,无非秋天来了,舒舒怀,古人皇帝和高官能写,我也能写。

你看到这里就明白了,《红楼梦》之前为什么有一大篇啰嗦的序?就是告诉天下,我没有反心,别在我的文字里找茬。可见要是穿越回清朝,想做点诗还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

清朝诗人王士祯,他23岁的成名作《秋柳》,好在什么地方?

那么王世祯这组秋柳的诗好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语言轻快灵动,用的是旅游穿越体。仿佛是一个很好的导游,教你欣赏柳树的美,写的都是秋柳非常有情调的一面。就像现在做所谓“江南黄叶村,香山红叶地”一样,他主要用别致的语言谈美景,顺带一点恰到好处的体验。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你说秋天在哪里看柳树最美丽,当然是在六朝古都看杨柳。其实也暗示了济南不比南京差,至少就大明湖的湖水,就很有南京的味道。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这柳树就是有这秋天岁月的美,和春天比起来,这秋柳晚烟也很有点憔悴另类的美哦!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仿佛还可以听见唐太宗时候的黄骢曲,远远的仿佛梦回了月落乌啼的江南。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我们且看着欣赏着这美丽的秋柳,不要刻意的去追寻那种凄侧的意境,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历史的往事。

其实这已经奠定了王士祯这组诗的基调,他就是淡淡的梦回江南,淡淡的古典意境,写出了淡淡的秋天秋柳的美,而且还强调了,不需要过分的悲伤,我们感知历史与风情,仅仅只是感知历史风情。清朝诗人王士祯,他23岁的成名作《秋柳》,好在什么地方?

北大的秋2019.11.10

那么这就是这首诗的第二个美,他什么都说到了,用典成熟无痕,但是你却抓不住他的错处,他是一个历史及外人的眼睛看的柳树以及相关历史,轻轻一叹,不重也不轻。也切和了秋柳初凋的情绪特点。

而且在这组诗中有非常明丽动人的句子。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这里有壮观之美,而不是那种凌乱的美。

“浦中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这就非常非常的有民间生活气。也点出了这是初秋的季节,陪伴着杨柳的,有那水中镜子一样的大荷叶,有岸边可以做女儿箱的竹子。

这第二首写的是初秋的柳树有类似春天的美。因为白居易有一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永丰柳,嫩于黄金软于丝。就初秋的柳树之嫩黄,也约略可以比美春柳,而且一样含情脉脉。

第三就是这组诗,在每首的结尾,都有个平和甚至光明的尾巴,又饶有风味,让人不落入凄怨。当然对手也抓不住把柄。

写诗写到这个份上,不是带枷锁跳舞,这是在刀尖上狂欢。这当然是王世祯的骄傲。他总结了对付时代的方式,不写任何实际的悲伤和事件,只把握神韵,让悲伤在水面轻轻滑过,飞向浩渺的天空。

王世祯从这首诗开始奠定了他神韵大师的地位。这年他二十三岁。

他其实什么都说了,这组诗里有很多亡国的典故,兴衰的历史,但是狡猾的他轻巧避开了文字狱。

清朝诗人王士祯,他23岁的成名作《秋柳》,好在什么地方?

那么为什么当时就受到热捧?没办法,第一,他写得的确朗朗上口,用典绵密却不生涩,第二,座中都是名士,自然知道这背后的功底,简单的说,王世祯为什么能中进士,你不能,这组诗就说明一切。人家不偏不倚,能够在历史中运用历史又回避历史要点,还写的生动,把萧瑟难写的秋柳,硬是写成了教科书范本。喜欢诗词的喜欢音韵的美丽,想考试的带回去研究!

于是这组秋柳从大明湖就一路传开,受到了读书人的热捧。

这热捧中居然还有大量的明朝的遗民,因为诗句的结尾虽然温和,但过程无不是历史兴衰。居然就诞生了索隐派,认为这首诗是悼亡,写了各种重大的历史事件,到现在还有争论。就像《红楼梦》到现在依然有人认为是反清的作品,并对照历史事件。

实际从王世祯个人来讲,他23岁做这样的诗,又是新朝进士,说他悼明,可能有一定的情怀,但绝对不是他的全貌。

我只能说,时代逼出的人才,满清的高压统治,文网密布,居然就有游刃有余的人,比如王世祯,比如曹雪芹。

我倒希望他们能生活在现在,至少,初秋的柳是真的美,不需要他们表达一个美,绕了这么多路。那是一个怎样压抑的时代呀。

清朝诗人王士祯,他23岁的成名作《秋柳》,好在什么地方?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1496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