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光这两个字,我们就能感受到那种稳居世界C位、万国来朝的盛世气象。后来蒙古帝国的铁骑虽然差一点扫荡整个欧洲,但就盛世气象来说,没有一个朝代能够跟大唐媲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诗。
简单的两个字,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比起唐朝,我们显然更熟悉唐诗。因为,谁小时候还没背过几首唐诗啊,谁家里还没有一本《唐诗三百首》啊。
但是,那些多才多艺的唐朝诗人们,是怎么写出这么多优美的诗句的呢?在这些诗句的背后,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精彩人生呢?陈舞雩的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或许可以让你一窥究竟。
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全书共写了王勃、陈子昂、上官婉儿、贺知章、孟浩然、王维、李白、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和杜甫等12位初唐和盛唐诗人的人生。
与一般的诗人传记不同,陈舞雩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自己成为诗人的发小、好友,甚至诗人自己,带领读者直接走进了诗人的生命。
比如,写王勃时,他是杜少府;写孟浩然时,他是老孟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写陈子昂、上官婉儿等人时,他是他们不知名的朋友;他叫贺知章老头,叫王维阿维,叫高适阿适,叫李白小白,叫岑参小岑,叫王之涣老王……写杜甫的时候,干脆就自称“我”了。唯独写王昌龄的时候,是直接叫王昌龄的。
看似有那么一点点“大不敬”,但正是这种代入感极强的角度,我们才能更容易理解诗人在当时当日的选择,才能更容易明白为什么那些诗句会流传千年。在史书上、课本里高高在上的诗人们,忽然就觉得像邻家哥哥那样亲切了。
由于角度的独特,在语言上自然也就没那么拘谨了。或者说,本书的语言是非常年轻化和网络化的。比如,写王勃时,只见小王拍了拍杜少府的肩膀说,不要丧啊,同学!而形容王维,作者用了一个词:“佛系”。还别说,用“佛系”来形容“诗佛”,真实没法再贴切了。又比如他形容高适,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甚至连苦哈哈的杜甫,少年时代也被他写得萌萌的。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本书的内容是首先发表于网络的(作者系某网文平台的签约写手)。不知道老同志看到这样的文字,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但年轻人看到这极尽幽默之能事的文字,多半是喜欢的。读这样一本书,跟上学期间背文学常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观感。反正我拿到手是很快就读完了。
另外,与一般的诗人传记不同,本书中所选的诗作并不多。书中所选的这些诗人,传世代表作极多,每一首都脍炙人口。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极其节制,只选取了与行文关联度极高的少数几首诗作,并没有靠引用诗作来凑字数骗稿费,更显出作者写作的诚意来。
最后必须要说的是,这本书虽然也涉及到不少的历史知识,但毕竟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研究著作。作者所写的,只是他心目中的唐朝以及唐朝诗人而已。所以,书中所写的内容,大体上来说是对的,但是有很多的细节描写,是作者心目中的样子,而非历史上真实的样子,未必能经得起推敲。毕竟,历史上不可能有人对杜甫说:“不挂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