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不记得哪位英国传记作家写他的美满婚姻,很实际,很低调。他写道:
1.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2.我娶了她几十年来,从未后悔娶她;
3.也从未想要娶别的女人。
我把这段话读给钟书听,他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这是杨绛先生曾在文章中写的一段话,用在她和钱钟书先生的美满婚姻中,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在钱钟书先生的眼里,杨绛就是那个“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两人携手同行,风风雨雨走过了63载年华,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两句诗的真正含义。
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样的爱情和婚姻怎能不令人羡慕和向往?
初相识
杨绛和钱钟书的缘分最初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8岁那年,杨绛一家从北京搬回无锡,她的父亲杨荫杭不想回自家老宅居住,于是便四处打听租房。有一天杨绛跟着父亲去看房,正好就是看的钱钟书一家人居住的房子,只是当时钱钟书不在家,两人没有见上面。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外。有一次杨绛去清华园见同学,正巧杨绛的同学孙令衔想去清华看望表兄钱钟书。于是,两人便结伴同行。
就是这一次,杨绛与钱钟书相遇了。
越过了千山万水,兜兜转转中,两个幼年时擦肩而过的人,终于在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年华遇见了彼此。他们第一次见面就彼此看对了眼,都在对方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钱钟书眉宇间的“蔚然而深秀”更是成了杨绛一生的记忆。
有趣的是,相识不久后两人之间还闹过一场乌龙。
两人都向孙令衔打听对方,孙令衔告诉钱钟书,杨绛有男朋友了,又告诉杨绛,钱钟书已经订婚了。而实际上,杨绛的“男朋友”和钱钟书的“未婚妻”都是误会引起的。
这样的误会让两人心里都很着急,深怕对方误会了自己,于是约了一起见面。没想到,一见面,钱钟书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而杨绛也很认真的告诉钱钟书:“我没有男朋友。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仅这两句话,两人之间的误会就解除了。他们开始了真正的交往。
恋爱中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正是杨绛和钱钟书热恋中的真实写照。尤其是钱钟书,即使两人同在一起的时候,他也会不断的给杨绛写信,表达内心的思念之情。
那时,杨绛只是在清华大学借读,借读完后,她就回苏州老家一所小学去当了一名教员。本来以为教员生活会比较清闲,她正好利用课余时间补习,以备考清华大学研究院。
谁知道,刚到学校的杨绛发现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时间很忙碌,只好把报考清华大学研究院的事推后一年。
原本就难以忍受相思之苦的钱钟书,眼看与杨绛团聚的时间又要推后一年,还以为杨绛不想和他谈恋爱了,伤心极了。也就是在这期间,钱钟书创作了很多伤情的诗,将自己“心酸一把泪千行”的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杨绛自然明白钱钟书的心意,但她考虑事情更周全一些,恋爱不只是风花雪月,也要为现实生活考虑。很多女孩可能一陷入热恋中就会被爱情冲昏了头脑,除了感情,其他的都不去考虑。但杨绛在爱情里却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和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杨绛邀请钱钟书来家中拜见她的父母。钱钟书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意义,他到苏州拜见了杨绛的父母后,便邀请了杨绛父亲的两位好友做媒人,按照传统方式上门提亲了。
就在这年暑假,杨绛和钱钟书举行了订婚仪式,然后两人一起开始为各自的目标而努力前行。
结婚后
两人结婚是在钱钟书考取了公费留学后,那时杨绛也已经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言文学部,在读中,还有一年的学业未完成。
但钱钟书很希望杨绛能陪他一起出国,能陪在自己身边。杨绛虽然很舍不得将清华的学业暂停,但她知道才情满腹的钱钟书在生活中却是笨拙的,肯定照顾不好自己。
一边是学业,一边是爱情,这一次,杨绛选择了爱情。两人出国前举行了婚礼,至此,两人终于成一家人了,他们就此谱写了一段举案齐眉、相濡以沫,长达63年的美满婚姻生活。
出国后,两个离开有人照顾的家庭生活的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摸索着前行。婚前连火柴都不会划的钱钟书为了妻子,不仅学会了划火柴,还学会了做早餐,每天早早起来做好早餐端到杨绛面前。而杨绛也为了丈夫,甘愿做“灶下婢”,洗衣、做饭、修理家中坏了的东西,为了钱钟书,她也心甘情愿去做这些她原本并不擅长做的琐碎事情。
而在读书做学问上,两人更是秉承了同样的观点和态度,他们一样的爱读书,是名副其实的“书痴”;他们一样的淡泊名利,生活简单朴素;他们一样的把心思都放在了做学问上,对生活无欲无求。
钱钟书84岁时做了一个大手术,在手术后的50多天里,同样80多岁高龄的杨绛一直陪在他的病床前,细心的照顾他,就连医生护士都看不过眼,觉得她太累了,该回家去休息,可杨绛却说:“钟书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相同的三观,对彼此的深爱,携手走过了几十年的婚姻生活后,他们已经刻进了彼此的生命里。
这对风风雨雨一起走过了63年的夫妻,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美好的模样,也让我们看到了婚姻最温暖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