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我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充满磨难和落后就挨打的屈辱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民主自由的发展史,亦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列强侵略,推翻封建主义、打到帝国主义以实现国富民强的斗争史。可以说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王朝的统治日趋腐败,国力羸弱,西方列强纷纷显露出了丑恶的嘴脸,将肮脏罪恶的双手伸向了大清王朝。后凭借先进的舰船利炮大发战争财,接连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
最终在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的情况下,造成了中国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在这种危机感下促成了一大批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同时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很多历史上的名人,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晚清名臣李鸿章。权臣李鸿章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经他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就有许多,但是在当时李鸿章又是十分支持洋务运动用实业进行救国,经过李鸿章创办的企业也不计其数,而这其中就有李鸿章创办的一家公司,历经146年屹立不倒,并闯入了世界500强。
作为晚清三朝重臣的李鸿章,尤以内阁大学士闻名于世,后人多称其“李中堂”。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一个殷实的家庭,祖上世代以耕读为生,到李鸿章高祖时才“勤俭成家,有田二顷”。然而李家虽世代耕读,但却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直到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与曾国藩同登道光戊戌纽福保榜进士112名),随后李氏一族才“始从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由于在其父李文安的教育下,李鸿章自幼通读经史,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为其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最终在17岁时考中秀才。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被庐州府学选为优贡,后在其父的函催下入京师,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随后李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其中就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佳句被后世传颂。入京后,他又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得到一大批徽籍京官的赏识器重。最终在京师的日子让其开阔了不少眼界,后在初次会试落榜后,得以“年家子”的身份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其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在曾国藩宅邸补习教导期间,李鸿章与其“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最终还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为此曾国藩曾不止一次称赞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陈鼐、帅远铎、郭嵩焘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而最终在大儒曾国藩的指导下,李鸿章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进士,列二甲第十三名,任翰林院庶吉士,自此开始了他宦海沉浮的一生。
李鸿章以新科翰林的荣光入仕,本应在文官道路上执掌事务,但面对内忧外患大清王朝李鸿章果断弃文从武,以书生带兵登台拜相。李鸿章扬名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随后又倡导洋务,开创了晚清二十载“同光中兴”。身处晚清大变革时代,李鸿章选择了一条与他的老师曾国藩行程迥异的道路,几乎以一人之力,引领北洋集团,拉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大幕。他不计毁誉,办交涉、修铁路、建工厂、组海军,最终的目的却与曾国藩殊途同归,在保持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应对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李鸿章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奠基人,他以超越时代的卓越见识“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按照“练兵以制器为先”的思路,几乎是白手起家地为中国创建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中国近代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当时中国最大的军工厂,即江南制造总局,就是李鸿章一手创建的。然而最让他引以为傲的,还是其亲手创办的东方第一支现代海军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就连当时日本对这支现代化军舰也望而生畏。
除了一大批军工企业外,李鸿章在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他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随后他得出了“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遂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并在此期间,创办了一大批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可以说李鸿章诸多的创举,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作为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李鸿章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竟落得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而这也极大的打击了清朝统治者的信心,所以在伴随清朝海军基本上丧失了实力的情况下,洋务运动也黯然收场了。
虽说由李鸿章主导洋务运动并没有使得当时的中国真正的富强起来,但在洋务运动中,中国还是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并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近代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南洋公学以及汉阳铁厂等。尤其是李鸿章在1873年正式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公司(总局设上海),在历经146年仍然屹立不倒,依旧走在了世界发展的前沿。轮船招商局为何能历经百年而不倒呢?其实从一开始轮船招商局就打破了洋务企业的纯粹官办格局,首先采取股份制模式,多为后世称道。除了国内各大港口外,轮船招商局还在日本的长崎、横滨、神户和南洋的新加坡等处设立分局,从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
作为带有自强期望的中第一家民营股份企业,轮船招商局一直是李鸿章的心血和骄傲。在和外国企业残酷拼杀的时候,李鸿章甚至动用大清朝的军费予以支持。经过10年的经营,轮船招商局终于打破了无数外国企业的垄断,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期间由于航运所需资金庞大,清廷无力支撑,仅靠少数巨商也难以承担。于是,招商局学习西方股份制企业,向民间发行股票,以募股招商的方式筹集资金。在招商局的带动下,中国兴起了一批股份制企业,华商对投资充满热情,上海股市异常火爆。1881年,招商局100万两资本全部招满,次年,股票市值超过250两,并长期保持高价位,成为上海滩的“龙头股”。
除此之外,招商局还相继创办、投资了一批极具先进性的近代民族企业,如中国通商银行、保险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同茂铁厂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一个世纪后,重新崛起的招商局已经收归国家所有,随着新的管理者不懈努力,这家百年企业得以不断壮大,现在名字也更加霸气了,直接叫“招商局国际”,并连续多年闯入世界500强大型跨国企业。如今招商局国际子公司也众多,其中就有建国后创办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和1988年招商局倡导成立的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
可以说从晚清走来,经过百余年的坎坷历程,如今竟然发展良好,轮船招商局不可谓不强大。当然,如今招商局国际能够走遍全球,还要归功于洋务运动领袖之一的晚清名臣李鸿章,是在他的努力下轮船招商局才得以建立。最后我们不得不说,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依旧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也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数次落泪签下丧权辱国条约。一生可谓成于外交,亦败于外交。
在其死后,慈禧太后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而后来赵尔巽编撰的《清史稿》也盛赞其:“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