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电视剧《甄嬛传》是最受欢迎的宫廷大剧,剧中的女主甄嬛一生共爱过两个男人,一个是大权在握心机重重的雍正,而另一个则是雍正的同父异母弟弟,温和儒雅的果亲王允礼。电视剧里的甄嬛因为对皇帝失望出宫带发修行,其间与果郡王产生了一段难舍难分的炙热情感,后因故回宫,二人虽离别,却感情依旧,最后被雍正发现端倪。雍正最后逼着甄嬛给果郡王喝毒酒,而果郡王早已知道雍正恨毒了他,为了保全心爱的女人,自己偷偷饮了毒酒,死在了甄嬛的怀抱里。甄嬛悲痛欲绝,观众看到这里也都伤心难过。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果郡王这个人?有熹贵妃甄嬛吗?
1.历史上的果郡王内敛温厚,雍正多加照拂
历史上确实有果郡王允礼这个人,也有熹贵妃,但真实情况和剧情完全不一样,历史上的允礼和熹贵妃没有任何纠葛,不存在雍正毒害允礼的事,相反雍正对这位性格温厚弟弟多加照拂。
果亲王允礼是康熙的小儿子,排行第十七,这也就是剧中雍正都称呼他为老十七的原因,他是雍正是同父异母的弟弟。
剧中的果郡王儒雅洒脱,事实上的果郡王很内敛,且体弱多病,康熙帝对自己这位小儿子并不看重,因为康熙在世时没有给允礼任何好处,这并不是因为允礼年龄小,更主要的原因与允礼母亲的身世有关。
允礼的生母陈氏是官女子出身,是后宫嫔妃等级中最低等的,陈氏生下允礼时,仍然是个是个普通的宫女,康熙到了晚年时才将陈氏晋封为嫔。看来康熙是很瞧不上陈氏的,也许对陈氏也就是那种一夜欢歌的关系,不然,生下儿子早该封赏了,那能等到允礼长大了才封赏。这在等级森严的后宫,可想而知允礼活的很辛苦,很委屈,这也许就是性格谦卑的原因吧。
自古以来,帝王大都是无情的,他的宠爱与政治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皇帝对妃嫔与皇子的好与不好都是处于政治目的,是很难有真爱的,所以,生在帝王家未必都是幸福的。
2.果亲王出身一般,不得康熙宠爱
像允礼这种宫女所生的皇子,能够加封的也就是个贝勒,没有特殊原因想封个亲王一般是不可能的。那果郡王的爵位是怎么来的呢?这肯定不是康熙这个当爹的突然大发慈悲,而是哥哥雍正上台后奖励的。
雍正为什么又能对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么好呢?当然,也不是雍正心慈,他恐怕比他老子还要狠。他之所以对他这个十七弟好,是因为允礼的性格很低调温顺,说白了也就是跟雍正之间的关系不错,在争夺皇位的时候,没有做过对雍正不利的事。
雍正登基之后,虽然普遍进行了加封,那是为了稳定根基,一旦自己站稳了脚跟,再把那些不顺眼的统统踢到一边去,原来和他作对的下场就惨了。不过,雍正对允礼是真不错,一直对他很照顾,先是给他封了郡王,四五年之后又给他封了个亲王,这对于允礼来说这太不容易了,所以,他也是尽心尽力做事来回报雍正的好意。
3.果亲王性格弱,身体差,对雍正没威胁
康熙的儿子多,哪个不想当皇帝啊,不然怎么会有九子夺嫡之争呢,这也就导致了激烈的矛盾,最终当然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了。雍正这些兄弟当中,和他最亲近的还不是十七弟允礼,而是十三弟胤祥,也就是怡亲王,雍正对他也是最好了。
胤祥的爵位是世袭罔替,也就是子孙后代都在亲王这个位置上不降低,其他亲王都是每隔一代就降一级。怡亲王的出身也不高,但她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是坚决支持他的四哥的,其次,雍正的十六弟庄亲王允禄和他的关系也比较好。
由此看来,雍正帝最喜欢的也就是怡亲王、果亲王和庄亲王了。话再说回到果亲王的身上,前面说到雍正喜欢他,是因为他不爱凑热闹,哪怕为皇位争得头破血流,他也不参与。另外还有一点也是雍正对他比较放心的原因,那就是果郡王体弱多病,更不可能有什么野心,这反倒让他的皇上哥哥有更多同情,甚至,雍正在临终前还对弘历交代要好好善待他的十七叔。
雍正的遗诏的内容是这样的“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材,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弘历做了皇帝以后,果然对他的十七叔很好,允许他不用天天上朝,多在家休息调养,可即便是这样的宽松环境,果亲王还是病倒了,在乾隆三年去世,终年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