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淮海战役,决定了天下大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联合作战,经过浴血搏杀,全歼黄百韬、黄维兵团,歼灭杜聿明集团大部,彻底动摇了蒋家王朝的统治根基。
在淮海战役期间,为了统一指挥两个野战军作战,党中央和主席,决定成立以刘帅、邓政委、陈老总、谭老板、粟裕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以协调指挥。那么在这个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五人组中,他们的职务高低是怎样的呢?
职务最高的自然是邓政委。邓政委当时的职务是中共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局常委、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从任何一个方面讲,都是妥妥的一把手。
排名第二的就有点难说了。当时,陈老总的职务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刘帅的职务是中原局常委、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其实从职务上讲,陈老总明显要高一些,但是陈老总虽然是华野司令员,却并不随华野一起行动,而是跟随刘邓所在的中原野战军。
而在中原野战军中,刘帅是司令员,陈老总是副司令员,这么看,刘帅地位又在陈老总之上。但在领导中原野战军的中原局中,陈老总是第二书记,刘帅是常委,这一点陈老总又在刘帅之上,所以,两位元帅的职务在当时具体孰高孰低,也是很难讲的。
最后,粟裕和谭震林的职务孰高孰低呢?答案恐怕要颠覆大家的认知了。笔者认为,在当时,谭震林的职务要比粟裕高。我们先来看下粟裕和谭震林当时的职务,在当时的华东野战军中,粟裕是副司令员,谭震林是副政委。根据党指挥枪的原则,实际上谭震林的职务是要高一些的。即使是名义上,副司令员和副政委也是平起平坐的,在这个职务上,粟裕并没有优势。
在淮海战役前,华东野战军实际上只是个对外的称号,而在华野内部,其实是分成三个兵团分别行动的。其中,粟裕担任第一兵团(粟裕、张震兵团)司令员,谭震林担任山东兵团(许世友、谭震林兵团)政治委员。又是司令员和政委,两位元勋再次算打成平手吧。
在军队的职务上,我们可以看到,粟裕担任的是军事职务,谭震林担任的是政工职务,二人在职务上也是同级别的。那么我们再来看党内职务,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谭震林当选为中央委员,粟裕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的差距,是档次性的,从这个方面讲,谭震林当时的职务确实要比粟裕高很多。
所以,在淮海战役时总前委的职务排名,笔者认为是这样的:第一,邓政委;第二,陈老总;第三,刘帅;第四,谭老板;第五,粟大将。
其实在我军的历史上,粟裕和谭震林的职务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平级的。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粟裕还仅仅是一名排长的时候,谭震林就是县委书记,这个时期,谭震林的级别远远高于粟裕。
但粟裕凭借自己杰出的军事能力,进步神速,到了1934年时,粟裕已经是寻淮洲军团的参谋长了。后来寻淮洲军团与方志敏、刘畴西部合编红十军团,刘畴西担任军团长,乐少华担任政治委员,粟裕依然是军团参谋长,而此时的寻淮洲,被降职为师长,粟裕在此时甚至成了自己曾经的顶头上司的领导了。
1940年后,我党重建新四军军部,谭震林担任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粟裕担任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双方从此时开始,军内职务一直是平起平坐的,但党内职务却是谭震林一直比粟裕高。
谭震林政工能力非常出色,是一位出色的政工干部,军事上,自然是差粟裕很远了。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担任华野副司令员,谭震林担任华野副政委,在司令员兼政委陈老总的领导下,指挥下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等作战,在南麻临朐战役中,由于大雨作祟,我军最终未能全歼国军胡琏的整编十一师,留下了遗憾。
在当时,谭震林作为副政委,曾经对粟裕的指挥提出了批评意见,而粟裕也是虚心接受,并吸取教训,马上取得了豫东战役的辉煌胜利。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更是全歼黄维兵团(骨干部队即是由整编十一师改编的第十八军),弥补了南麻战役中未能全歼对手的遗憾。
本文作者: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