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与李银河的婚姻只有短短17年光阴,从王小波的“你好哇,李银河”开始,到最后李银河写下的“我爱过你,我仍然爱你”,比起那些动不动就白头偕老的终身誓言,他们之间20年的爱情并没有经历过爱情之外的考验。
李银河,这个单靠名字就够王小波爱一辈子的女人,是一位职业学者,她师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也是中国第一位以性为研究领域的女社会学家。
28岁结婚,30岁时李银河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毅然放弃国内稳定的工作,远赴美国匹斯堡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一走就是6年。
在传统观念中本该养育子女的年龄返回课堂,李银河有着同辈女性少有的主见。好在同样叛逆的王小波全力支持妻子,在李银河留美的第二年,王小波随之陪读,二人得以团聚。
常言道“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李银河与王小波却是特例,他们在一起从无半点苦情的意味。虽然两人的生活全靠李银河一个人的奖学金维持,生活捉襟见肘,王小波与李银河依然驱车万里,游离遍了整个美国。
那时,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王小波文学创作刚刚起步,就连他的亲哥哥王小平都对“写小说”这个职业持怀疑态度。李银河宁肯自己半工半读,在餐馆打工,也支持丈夫走文学的路,在他看来,王小波必须写小说,文学是他的生命,他的文学才能要是荒废就太可惜了——这是再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换不来的东西。
在我们看来,生计或那点儿物质生活太容易满足,实在不行,我一个人工作也够用了。
在李银河眼中,以小说见长的王小波却是个“诗人”,而在王小波看来,妻子虽然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做的一切事也都是兴趣所致。李银河与王小波回国后一起做田野调查,合著了《他们的世界》,他们是中国第一批正视“性”这个问题的人。
虐恋,亚文化,它是贫乏的俗世生活中的奢侈品,是性感的极致。
所有陷入情网的人,爱的不是真实的对象,而是自己心目中虚构的对象,是自己的感觉本身。
恋爱不一定以结婚为目的,恋爱本身就可以成为目的。
李银河通透却不世俗,她深知在中国社会,不论自己活得多么高兴,如果周围人都觉得你的人生是失败的,这种滋味也让人不好受。但深耕敏感的研究领域,李银河始终持有开放且严肃的态度,用研究成果吹开中国人拘谨、压力、麻木的心灵之窗。
李银河与王小波的感情像大多数人一样,因激情建立起亲密关系,婚后生活的日常将又增添了几分柔情,最终归于亲情。但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敏感和纯粹如此相通,虽然选择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在人间闯荡,他们身上那份洒脱不扭曲,却源于双方丰盈的思想和内心:
真正内心丰富和强大的人是不需要同伴的,不需要朋友的。虽然有时和人们在一起,那也只是为了随后欣赏自己的孤独。
李银河写文章“清通简要”,与堪称“鬼才”的王小波截然不同,她平生所愿不过是用自由和美丽将生命充满,但她身上常人难以企及的自信和不畏挫折的勇气,却像输给王小波的内里真功,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也许直到这时,我们才能明白王小波生前没有来得及给李银河看的信:
你给我一种最好的感觉,仿佛是对我的山呼海啸的响应,还有一股让人喜欢的傻气。你放心,我和世界上所有的人全搞不到一块,尤其是爱了你以后,对世界上一切女人都没什么好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