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何为俗何为雅,南朝皇族和士人为何会逐渐变”俗”,雅俗共赏?

何为俗何为雅,南朝皇族和士人为何会逐渐变”俗”,雅俗共赏?

“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魏晋时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旖旎浮夸之风,人人都去追捧辞藻的华丽。而且,此时玄学兴起也导致文风受其影响,出现了许多故弄玄虚的作品。自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之后,就到了南北朝时期。

何为俗何为雅,南朝皇族和士人为何会逐渐变"俗",雅俗共赏?

此时群雄逐鹿中原,政权林立,此起彼伏。而东晋迁居建康,长江以南的地区相较北方而言,社会相对稳定。而且世家大族大都迁徙至此,文脉也比较繁盛。

(一)、文章合为时而著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因为皇权的减弱,此时的南朝出现了许多无关于政治的作品。它们大都是将目光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或者因为一时一景触发感慨而挥毫泼墨。其实,这便是文章的本质。它不应该全部是出于政治目的所作,应该更好的与生活进行融合。如此一来,才会创造出绝句名篇。

1. 规律所致,性情所及

“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这篇出自于南朝梁简文帝的《诫当阳公大心书》,一句“文章须放荡”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震动。因为他不仅是一位帝王,而且还是“宫体诗”流派的文学家。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其规律的,也是循序渐进的。其实,在南朝刚刚立足的时候诸如东晋,是没有直接形成雅俗共赏的。当时的文人都不屑于此,认为会拉低自己的身份地位。《文心雕龙》中曾总结道“故练青濯绛,必归蓝蒨;矫讹翻浅,还宗经诰。”

何为俗何为雅,南朝皇族和士人为何会逐渐变"俗",雅俗共赏?

在书中总结了各个朝代的文风“魏之篇制,顾慕汉风;晋之辞章,瞻望魏采”。每个朝代覆灭之后,只是统治者发生了变化。而文风,是会代代相传的。南朝在前期是承接魏晋的,但是自东晋覆灭以后宋、齐、梁、陈四朝受到的影响就在逐渐弱化。

2. 艺术来源于生活

物极必反,这个道理人尽皆知。自曹魏以来,有很多人都在追求极致的高雅。但是雅到极致便是俗,所谓的高雅文学时间长了必然会走上僵化的道路。何为俗?何为雅?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人看不懂的就是雅,而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就是俗。

胡适曾说“一切的文学作品,都来自于民间”。《诗经》够雅,但是其中的《国风》就是各国的民间诗歌。这又能有谁说它俗呢?来到南方以后,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客”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创作思路枯竭。

而此时南方民间乐府,走上了历史舞台。很多文学作家,纷纷走上街头巷尾,寻找灵感。这其中就有“委巷中歌谣”的汤惠真还有“不贤于经纶,而长于清怨”的鲍照。在此二人之前,还有山水田园诗人谢灵运以及颜延之等,都在极力的推动雅文化走向俗文化。

他们其实只是由雅走向俗的一个开端,因为所谓的雅已经快要油尽灯枯。只有不断的寻找新的创作灵感,创作思路,才能够写出更好的作品。所有的伟大,都来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他们虽然热衷于民间歌谣,但不能免“雅”的在其中掺杂一些词不达意的语句。

何为俗何为雅,南朝皇族和士人为何会逐渐变"俗",雅俗共赏?

(二)、歌诗合为事而作

《南史》“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环境能够影响人的性格,也可以影响文风的转变。与北朝不同,南方生活的除了南迁的中原人,就是当地的土著。而他们在生活中也创造出了许多绚丽灿烂的诗歌。大凡人多的地方,都有跳舞唱歌的。耳濡目染,那些文人们自然会受其影响。

1.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寄奴是刘宋的开国皇帝,同时他本人也是自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上任以后,整顿吏治,而且推进文风改革。他曾经有过民间的生活经历,自然对此非常热爱。对于那些所谓的“雅”,也是不屑一顾的。

“上有所好,下更甚焉”,受到刘裕的影响,当朝的文人士大夫们也都想投其所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民间,去做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虽然他是刘邦的后代,但到此时家族早已落寞。是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推翻东晋做了皇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的后代萧道成,也是一位布衣素族。但是早年有幸,跟随名士雷次宗学习。登上大宝以后,他一贯的排斥高雅文学。还是更倾心于江南地区的民间文化。正是有了这两位皇帝的推动,使得文人们都找准了自己的目标。

何为俗何为雅,南朝皇族和士人为何会逐渐变"俗",雅俗共赏?

再加上民间乐府的兴起,以及雅文化的弱化,雅俗共赏之人越来越多。起初还只是保守的吸取民间俗乐的词调,到后来已经完全将两者融为了一体。甚至可以说,俗已经压了雅的一头。

2. 变则可久,通则不乏

“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其实,在魏晋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很多世俗化的文章。竹林七贤,就是很好的代表。他们将自己于竹林中,饮酒作诗的场面写下来,这便是俗化的趋向。而且当时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再接受礼教的束缚。

“虽在父兄,不能移子弟”。魏晋之时,非常流行所谓的“才性观”。就是主张士人阶层,要放开自己的个性,勇敢的表达所思所想。这种情况,在东晋以后广泛的流行于南朝之中。一方面是皇权统治的减弱,另一方面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弱化。

自此以后,士人们开始着眼于人的个性。由此,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圣人有无性情的争辩。南朝文人们很好的继承了西晋时期的“才情”观,继而发展成情性。大家都开始踊跃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去追逐那种世俗化的风流潇洒。由雅向雅俗共赏的转变,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何为俗何为雅,南朝皇族和士人为何会逐渐变"俗",雅俗共赏?

(三)、上行下效,互相作用

士人阶层拼命的创作出好的文章,其实还是为了能够让君王眼前一亮,自己好谋得个无限前程。南朝的皇族中,有很多都是底层出身,但是非常注重教育。大都从开国君王时代起,就着力于培养自己的文学意识和对子孙的熏陶。所以,有很多的王宫贵胄,除了是贵族外还是能在历史上排的上号的文学家。

1. 趋时避果,趁机无怯

“负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萧子显是南齐高帝之孙,他曾作《南齐书》,被后世溢美为有“班固之才”。在书中,他就明确的表示了做诗文要形成“不雅不俗”的创作观点。

既不能太雅,又不能太俗。“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梁时期的萧衍、萧纲、萧绛都是按照“雅俗共赏”的原则来创作的。他们的作品也被大量收录在了《乐府诗集》当中。而后的陈朝皇族,也是按部就班。

对于这些皇室而言,这种与俗融合的观念是代代相传的。从刘裕开始便是如此,萧道成更甚。因为这些创造基业者,大都经历过民间疾苦。他们不喜欢那些辞藻华丽但是非常空洞的文章,相反更热衷于充满市井气和生活气息之作。

何为俗何为雅,南朝皇族和士人为何会逐渐变"俗",雅俗共赏?

在皇族的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开始由原先的小心吸纳到后来的雅俗共赏。这其中,环境的因素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他们耳濡目染,自然会在创作中不由自主的加入一些俗的概念。

2. 望今制奇,参定古法

“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当时的文人主要是宋、齐、梁、陈的宗室子弟,因为他们有钱也有闲而且还有闲情雅致。这些人都是经历过先富后贵的变化,尤其是开国君主及其儿子和孙子一辈。

他们常常有那种暴发户的心态,就是穷惯了而今一步登天。所以,他们不拘泥于礼法,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就像萧纲所说的“文章且须放荡”,虽然不是直接写那种不堪入目的文字,但是也应该表达出恣意的心态。

在文风走向俗化的过程中,这些皇室其实是占据着主体的作用。尤其是在醉酒之后,急于向这个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于是乎,便就创作出“雅俗”相兼的文学作品。如果让他们用全部高雅来创作,可能没有那个能力。

何为俗何为雅,南朝皇族和士人为何会逐渐变"俗",雅俗共赏?

还是出自于内心的真实感情,写出来的文章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心理。在南朝出现了许多与传统观念相违背的现象,更多的士人阶层也开始学着皇族将世俗的礼法置之不顾。他们开始更多的流连享乐,所以文章也大都是眼前之物。

“江左风流,久已零落。士大夫人品不高,故奇韵灭绝”。其实,雅俗共赏是一件好事。凡事都不可能做的太过极端,太雅了,大家都看不懂;太俗了,又显得不堪入目。

结语: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诗经》其实就是一部雅俗共赏的著作,所以才会有如此崇高的魅力。南朝的雅俗共赏,其实是反映了一种思想解放。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参考文献:

《南齐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1033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