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东西方两部通俗名著的殊途同归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东西方两部通俗名著的殊途同归

近年来,我读过最好的通俗小说,就是美国国宝级奇幻小说家乔治·R·R·马丁所著的《冰与火之歌》,这部作品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就像在充满现实主义的奇幻背景中的一场冒险,不知道书中带给自己的下一个惊喜或者惊吓到底是什么。

读完目前已上市的五部《冰与火之歌》,我总觉得有莫名的熟悉感,这部以奇幻为名的皇皇巨著,却偏偏像极了一部历史通俗小说。它让我无数次想起最喜欢的一部中国通俗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东西方两部通俗名著的殊途同归

一部是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的历史小说,一部是以虚构的维斯特洛大陆为背景的奇幻小说,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部作品,实际上却有很多共通之处。而这两部小说的共通之处,就是一部优秀的通俗名著可以打破东西方文化界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法则

生动可信的背景塑造,是通俗文学登上名著圣殿的阶梯

通俗小说不讲究高深的隐喻和哲理,而要满足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对于一部长篇通俗小说来说,要想把读者完全带入作品的世界,就必须为全书塑造一个生动可信的背景。

从这个角度来说,《三国演义》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其来源于真实的三国历史。但是如何把这些复杂的历史进行整合融汇,形成小说的大背景,这就显示了作者罗贯中的创作能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篇一首词,就演绎出了历史的味道,时光沧桑变化,成败转头成空。而随后接着简短的几句话,又勾勒出全书的主体线条,把读者完全拉进了《三国演义》的历史时空。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我认为《三国演义》的开篇是所有历史类通俗小说中最优秀的开篇,《临江仙》这首词道尽了历史沧桑,而一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更是让读者回味无穷。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东西方两部通俗名著的殊途同归

对于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而言,这种方式是无法借鉴的,因为本作的背景是带有龙和魔法的奇幻世界,作者不能生硬的把背景设定灌输给观众,而要在故事的展开中把维斯特洛大陆、九大家族和过去的历史等细节不露痕迹的传递给观众。

乔治马丁就像一个神奇的建筑大师,他在故事的讲述中悄无声息的构建故事背景,不知不觉中在读者的脑海里构造起一个充满细节、生动真实的维斯特洛大陆,还包括它的过去和现在。

《冰与火之歌》的背景塑造为何如此令人信服?不仅仅是因为作者优秀的写作能力,也因为作者借鉴了真实的历史。乔治马丁曾亲自说过:《冰与火之歌》受到了英格兰历史和玫瑰战争的启发,而史塔克家族和兰尼斯特家族的历史原型,就是英格兰国王的两大后裔: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东西方两部通俗名著的殊途同归

正因为在背景塑造上接近真实的历史,才使得《冰与火之歌》在奇幻小说领域脱颖而出,作者非常谨慎的使用魔法和龙这样的奇幻元素,在渲染奇幻性的同时,并未影响作品的现实主义色彩,才使得全书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成功的背景就像一块优质的画布,剩下的,就看作者挥洒笔墨的能力了。

丰富深刻的人物形象,是通俗小说最能让读者“沦陷”的不二法宝

据统计,《三国演义》中出现了1191个人物,《冰与火之歌》已上市的五部曲中出现的有名字的人物数量是1878个。这两部作品都以涉及人物众多而著称。

不过,人物的数量并不是衡量小说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重要的是这些人物描写是否成功。

对于《三国演义》,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其诸多经典形象都已经成为整个东南亚甚至全世界都广泛接受的人物形象了。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东西方两部通俗名著的殊途同归

究其原因,是因为罗贯中在描绘人物时,为主角们安上了各不相同的标签,同时又没有丧失人物本身应有的复杂性,即使这些人物形象与真实的历史不完全相符也无关紧要,只要他们能走进读者的内心。

以曹操为例,罗贯中极力把他描写成一个奸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了他的标签,但是作者也没有刻意隐藏着曹操的闪光点,他在各大战役中的礼贤下士、英明决断,又无不说明这是一个有足够能力称霸一方的历史豪杰。

再以张飞为例,罗贯中给他的标签就是粗鲁猛将,但在长坂坡一战中,作者随手一笔,写张飞故意让士兵在马尾后拴树枝扬起沙尘迷惑曹操,就显出他粗中有细的一面,这也更让读者信服:作为蜀国的一员可以独占一方的名将,张飞绝不是李逵那样的莽夫。

在《冰与火之歌》里,同样能看到这样的人物塑造方法,对于那些主要人物而言,他们的身上兼具鲜明标签和复杂人格,而在这一点上,《冰与火之歌》要比创作于600多年前的《三国演义》做得更好。

作为明朝早年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还是难免有脸谱化的情况存在,例如鲁迅就曾经批评其“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创作于21世纪的《冰与火之歌》,则具有西方小说的常见特点,对于人性的描绘更加立体和复杂。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东西方两部通俗名著的殊途同归

兰尼斯特家族的“弑君者”詹姆,是最典型的例子,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但却在临东城和姐姐瑟曦皇后私通,并且把无意中看到的小布兰推下高塔,导致后者瘫痪,就是这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衣冠禽兽,却在后续的剧情中展现出自己的幽默、不羁和深情,一直到最后才发现他是一个极富骑士精神同时又绝对忠实于爱情的勇士。

《冰与火之歌》中充满了这样复杂深刻的人物形象,被世俗轻视实则正义智慧的小恶魔提利昂,看起来一身正气但略显迂腐的奈德史塔克,既有女孩心性又充满权力欲望的龙之母丹妮莉丝……在充满瑰丽想象的维斯特洛大陆,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充满烟火气的真实人物。

对比而言,东方的小说描写人物就像是山水泼墨画,重于意而轻于形,而西方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像是毫发毕现的油画,更为生动和真实,但优秀的通俗文学总会殊途同归到同一个目标:有血有肉的人物。

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是这两部神作卓尔不群的核心原因

《冰与火之歌》以让读者猜想不到的剧情走向而著称,这也是该作品最独特的魅力所在。

阅读这部书的最大体验,是充满期待和未知,就像真的投身于奇幻冒险世界,以天空的视角俯瞰每一个人,但却没有上帝的权力。《冰与火之歌》在很多情节设计上都颠覆了传统的故事套路,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坏人不能一定会受到惩罚,主角可能随时暴毙,而一个铺垫很久的家族会在顷刻间覆亡。

当正气凛然的奈德史塔克来到君临城,他一心揭开隐藏的秘密,暴露藏匿的邪恶,可是转瞬之间,这个长着主角脸的“冰原狼”就惨死在阴谋之中,没人能想到,作者就这样把一个重要人物写死。

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血色婚礼,少狼主罗伯和他的母亲凯瑟琳都是前文铺垫了很久的重要人物,他们是狼家族的领袖,正带领着史塔克家族在复仇之路上策马狂奔,他们本可以改变世界的走向,但一场充满阴谋的婚礼却骤然带走了这对母子的生命,毫不留情。而在此之后,整部小说的走向都变了。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东西方两部通俗名著的殊途同归

这完全颠覆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精心培养的重要人物可以说死就死,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在现实的权谋世界里,哪有什么主角光环,又哪管正义邪恶?胜者为王败者寇,真实而动人。

或许因为人们已经对三国故事过于熟悉,再加上历史事实的束缚,所以才感觉《三国演义》的故事并没有那么让人惊喜,但其实在“出人意料”这方面,《三国演义》也不遑多让。

蜀国大将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节节胜利,威震魏吴,却因为骄傲自大痛失好局,最后兵败麦城,父子惨死,这是让人始料不及的。而诸葛亮五出祁山,殚精竭虑,这样一位才智天下无双的神人,却始终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更是让人扼腕叹息的。

特别是当诸葛亮将最大对手司马懿围困于五丈原之时,眼看司马懿就要死于蜀军的大火之中,竟然天降大雨,司马懿死里逃生,蜀军也由胜转败。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东西方两部通俗名著的殊途同归

正因为故事开端和结局的强烈反转,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也把人物塑造的更加深入人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孔明流传千古的形象,就在这样的出人意料中立起来了。

两部书另一个共通的情节安排特点,就是通过不段的视角转移,塑造出各自历史背景下的芸芸众生,从而使全书充满了宏大感。

《冰与火之歌》采用的是POV写法,丰富的主角群各成章节,集体推进故事的发展,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讲故事既能带来更丰富的阅读观感,又便于了解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POV(Point of View),一种写作手法,即“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在叙述同一件事可以自由选取最丰厚的角度,大大加强了叙述的灵活性,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作者可以随时调整各POV的顺序,给后期全文的修正、情节的补充或删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不过《冰与火之歌》的这种写法也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门槛,特别是在刚开始读这部书时,在不熟悉整体背景和各个人物的情况下,不断的视角切换让读者有错乱之感,而这种体验甚至在读完第一卷之后才有所好转。

在这个方面,《三国演义》的写作手法更为巧妙,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小说人物,作者没有刻意安排各自的章节,而是以故事发展为主线,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悄无声息的完成主人公切换。

小说开篇讲的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讲的是主人公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但在张飞打督邮之后,笔锋一转写到董卓之乱,再通过“谋董贼孟德献刀”一回完成了另一个主人公的曹操的亮相和剧情开展,之后在“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曹操与刘关张见面,又把故事主线交给了蜀国三兄弟。

草灰蛇线,断而不绝”,不同的人物线索共同推进故事的发展,而在不同的时期作者将闪光灯打在最亮眼的那些人身上,这也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共通的写作魅力,就像织一幅巨大的锦缎,千头万绪纠缠共进,最后形成一幅完美的故事画卷。

结语

通俗文学作品的终极目标,就是吸引读者,在这一点上,《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都做到了各自的极致,成为了东西方通俗名著的典型代表。

如果说小说是一头巨兽,那么背景环境是他的毛皮,故事情节是他的骨架,而人物形象是他的灵魂。一部成功的通俗文学,三大要素缺一不可,而通俗文学能否登上名著的圣堂,则要看这三个方面是否卓尔不群。

毋庸置疑,这两部通俗名著做到了,抛开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人物描绘方法的不同以及对人物命运关注重点的区别,《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用庞大而生动的背景塑造、丰富而深刻的人物雕琢和令人手难释卷的故事情节,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这是每一个想在小说写作上有所建树的人都该认真学习的通俗文学教科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0920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