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红楼梦》,我们不难看出在贾府中,贾母最疼爱的是林黛玉,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因为自己最喜爱的女儿早逝,自然而然地将这份爱转移到了黛玉身上。
贾母对于黛玉的疼爱可以从两人第一次见面便可看出端倪,贾母第一次见到黛玉时,那个场景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这完全是一种真情流露,一种骨肉亲情的自然流露。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黛玉的聪慧灵气,更是深得贾母的心。贾母本来就是贾府最为通透智慧的人,所以她喜欢的女孩家家都是聪明而有灵气的,比如黛玉、王熙凤,还有晴雯。
而且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明显看出贾母喜欢黛玉,但是对于宝钗却不喜欢,宝钗属于圆滑世故的心机女,颇受王夫人喜欢,而恰恰因此不入贾母的眼。
刘姥姥逛大观园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对黛玉和宝钗截然不同的反应。
刘姥姥看到黛玉房间的陈设时,赞不绝口,贾母很开心地说,这是我外孙女的的闺房。明显是喜形于色。
到了宝钗那里一看房间的布置,立马不高兴了:
“使不得!虽然她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这其实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了。一来不喜欢宝钗的品味,二来她心底里觉得宝钗故意将房间布置得这么素净,有点“装”的成分。
贾母一再关照贾府上上下下要好好照顾黛玉的日常生活和饮食,因为她知道贾府中的人都是欺上瞒下,附炎趋势之辈,虽然看似对王熙凤的一句简单叮嘱,其实是给众人敲警钟,不可怠慢了黛玉。
所以连紫娟都看出偌大的贾府唯有贾母是真心对待黛玉的,所以她不免为黛玉日后的处境感到忧虑:
“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贾母最喜爱黛玉,且宝玉和黛玉都是她的心头肉,她也深知两人的心思,也一直希望两人结成一对美眷,所以常说两人是一对“小冤家”。
在第二十五回中,王熙凤还当众调侃两人,说黛玉是宝玉的媳妇。整个贾府中就数王熙凤最为了解贾母的心思,王熙凤认为有了贾母的首肯和暗许,宝玉和黛玉成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才会当着众人的面说起此事,要知道,王熙凤虽然泼辣,可是说话还是很有分寸的,不会随便信口开河。
有人说,贾母没有选择林黛玉做孙媳妇,是考虑到林黛玉体弱多病,这会影响日后贾府延续血脉,无法为大家庭开枝散叶,我觉得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第一次开口说话,都不约而同地说了同一件事情。
黛玉进贾府之后,众人见他身体怯弱不胜,就关切地问她可有寻医问药,我们来看看黛玉的回答,这也是她第一次开口说话:
“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饭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故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小说的第七回,周瑞家的去看宝钗,问她为何不出去和别的姑娘一起玩,宝钗说是因为老毛病发了,周瑞家的建议她去看大夫,宝钗笑道:
“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总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到也奇怪,吃他的药到效验些。”
我们知道宝钗说的这个就是“冷香丸”。
可见,黛玉和宝钗身体都不好,各自都有无法断根的毛病。
可是最后宝玉和黛玉却有缘人无法如愿以偿呢?
对于选黛玉做儿媳妇,王夫人心中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她看上了家世更加匹配的贾宝钗,由于之前贾母在府里不可撼动的地位,而且宝钗的脾性也深得王夫人的喜爱。
只是,当时贾母是贾府第一当权者,连贾政都对贾母毕恭毕敬,王夫人当然更加不敢造次,一直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迹。
随着贾母的年纪增长,对于贾府事务也疏于参与了,王夫人终于千年媳妇熬成婆了,所以她敢于为自己儿子的婚事当家作主了,而王熙凤本就是一个势力之人,当然立马和王夫人形成了统一战线。
其实王夫人将晴雯赶走就是一种信号,同时也是用来试探贾母,而小说中,贾母似乎已经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无能为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才有了后来王夫人和王熙凤合谋使了一个调包计,将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
估计最后贾母比黛玉先死,就算贾母那时还没死,但是已经是卧病在床,所以无法为她做主,也真的应了紫娟的那句话。
可是高鹗在续写时,不知出于何原因,竟然将贾母写成了冷酷无情之人,黛玉死了,贾母都不去看一眼。真是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