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行围途中的康熙皇帝等不及回到京城,紧急召集诸王公大臣,以“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等诸多罪行,宣布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身居太子之位长达33年的胤礽,一朝被废,朝野震动,一直于暗里涌动的储位争夺也正式拉开帷幕。
皇长子胤褆,占据“立长”优势,胤礽的被废让其看到了夺嫡希望,于是便首先站了出来。只是胤褆有点太过心急,而且不注重方式方法,一句“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让康熙皇帝对其彻底失望。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皇长子胤褆打算将康熙皇帝的怒火引往别处,于是他选中了当时声望最高、势力最大的皇八子胤禩。
事情的发展和皇长子胤褆的预料一样,一句“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禩必大贵”,让康熙皇帝的怒火烧到了皇八子胤禩的身上。只不过,随着皇长子胤褆“镇魇皇太子及诸皇子”的罪行败落,胤褆被“寻夺爵,幽於第”,率先出局。
只是,成功吸引了康熙皇帝怒火的皇八子胤禩,却遭受了一系列打击,甚至牵连到了数位皇子。其中,皇十四子胤禵甚至差点被康熙皇帝一刀砍了!
十四阿哥胤禵,到底干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会让向来看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康熙皇帝不顾父子之情,非要出佩刀砍了自己的儿子,而且是自己极为宠爱的皇子?
根据《清实录·圣祖实录》的记载,因为皇长子胤褆那句“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禩必大贵”,成功让康熙皇帝觉察到了皇八子胤禩的夺嫡之心,经过一番调查以后,康熙皇帝竟然发现了其诸多罪行:
1、包庇原内务府总管凌普,以求博得贤明虚名;甚至将康熙皇帝的“宽宥恩泽”,据为己有。以致让康熙皇帝发出了“如有一人称道汝好,朕即斩之”的狠话。
2、明知术士张明德有着“若遇我,当刺杀之”的打算,未加阻止也未曾上报,让康熙皇帝认定了其“结交党羽、谋害胤礽”的大罪。
术士张明德 剧照
于是,便有了《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所记载之康熙皇帝对皇八子胤禩的惩治决定:
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允礽。今其事皆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
太子胤礽被废以后,皇八子胤禩并未主动开展夺嫡行动,这一点从康熙皇帝废黜胤礽以后就将其任命为“内务府总管”就能看出。如果不是皇长子胤褆的陷害,皇八子胤禩必定会成为距离储位最近的皇子。而且,就康熙皇帝给皇八子胤禩所定罪行来看,又有牵强。
所以,素来和皇八子胤禩交好的皇九子胤禟便联系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禵,打算一同进宫为胤禩鸣冤、求情!
只是,皇四子胤禛并未应承,个性爽直,重情重义的皇十四子胤禵毅然同往。两人甚至“怀藏毒药,愿与同死”,甚至“携带锁铐,亲自随行,以示同患之意”。
《清实录·圣祖实录》记录了十四阿哥为皇八子胤禩求情的奏请:
八阿哥无此心(谋害胤礽,谋夺储位)、臣等愿保之。
于是,康熙皇帝“震怒,出所佩刀欲诛允禵”。如果不是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在场皇子“叩首恳求”;十四阿哥很可能就会命丧康熙皇帝佩刀之下。
康熙皇帝 剧照
只是,十四阿哥胤禵的一句话,为何会让康熙皇帝如此震怒?
我们来看下这件事以后,康熙皇帝对未替胤禩求情的皇四子胤禛如何评价:
1、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
2、惟四阿哥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
原来,废黜太子胤礽以后,康熙皇帝因为过度伤心而患上了轻度中风却拒绝太医诊治,以求速死;而且心情也极差,甚至“无日不流涕、无日不伤怀”。皇四子胤禛,没有考虑什么储位争夺,更没有考虑什么兄弟陷害,而是流泪向康熙皇帝上奏:圣体违和,为日已久。应选择太医及臣兄弟中稍知药性者,悉心调治,方为百官之福,天下之福。
皇四子胤禛 剧照
这才是康熙皇帝废黜太子胤礽以后,想要看到的诸皇子表现;才是其最初发出“诸皇子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的目的所在。废太子胤礽,已经让康熙皇帝伤透了心,他希望其余皇子能给其信心和力量,才能继续支撑下去。
相对于“殷勤诚孝,深明大义”的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禵不顾父皇身体状况,公然顶撞康熙皇帝,为皇八子胤禩求情。要知道,当时的康熙皇帝已经认定皇八子胤禩“结交党羽,谋害胤礽”,已经认定皇八子胤禩会引起“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躬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的担心局面。
皇十四子胤禵 剧照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已经认定皇八子胤禩会“危及朕躬”,甚至为“国之贼”。而皇十四子胤禵却站在了康熙皇帝的对立面,站到了皇八子胤禩一边,如此表现,康熙皇帝怎能不伤心,怎能不震怒,怎能不出佩刀欲诛之!
参考文献:《清实录·圣祖实录》、《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