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一叶惊心绪,白露滴林头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一叶惊心绪,白露滴林头

立秋节气元稹诗读:立秋七月节,凉吹暗迎秋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唐朝·元稹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一叶惊心绪,白露滴林头

当代的人对于立秋并无多少概念,至少处在三伏之中的人,火热到自顾不暇,恨不能二十四小时呆在空调房,躲进小楼成一统。窗外烈日如灼,暑浪翻腾,概念上的秋天金风玉露,和眼前不搭,秋天远得像童话,每天都盯着天气温度看,这35度的持续高温何时是个头?

然而秋天的确是来了,只是随风潜入林,不解暑热中的渴而已。对于没有空调的古人来讲,立秋是个铁样树立的日子,是热中的安慰,身虽热,而心中略有期盼的清凉。

立秋七月节,或因为闰月,略有延迟或提前,比如今年,虽然在八月,农历却在六月十八。

然而铁打不动的是太阳的轨迹,在立秋这日,太阳抵达黄经135度,标志着秋天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一叶惊心绪,白露滴林头

唐朝的元稹,出身贫寒的士子,以他的能干,50岁那年登上丞相的高位,无论后人做如何解读,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他是有心机靠女人上位的功利之徒,都不能掩盖他作为唐朝重要官僚,所做的政绩,这位勤勉的高官,有着无数农村的体验和管理经历,在短暂的丞相官涯里,主导编修二十四节气诗,以典雅平易的诗句,总结时节特征,成为唐朝百姓居家旅游的日历。塞外苦寒,那些去远方奔波的商人,也会在行囊里放上二十四节气诗,来计算日子,以及回味故乡的风物。

今天来解读的就是他的《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立秋七月节,这是一个约数概念,绝大多数的立秋会出现在农历七月,当然因为闰月的关系,略有偏差,但是在传统的理解范围之内,七月是秋天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一叶惊心绪,白露滴林头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古人和今人一样怕热,尤其是三伏天,为一年最热的季节,又热在中伏,而往往立秋节气,就在中伏,所以最热的日子,从普通人的体感,应该在夏天,但理论上,却恰是初秋。但是物极必反,最热的时候,没想到夏天竟然过去了。就像我不告诉你,马上立秋,你一定会感觉自己还在苦夏。

但是立秋总要有所变化吧。一样的风,昨天叫做夏风,但立秋之后,就是秋风了,哪怕和昨天一样,但是心有期待的人,总会察觉一丝凉爽。

所以凉吹“暗”迎秋的暗,写得很好。混沌的人如我,大喊你明着来吧。然而它只是悄悄来,甚至让你无所察觉。

但是江南地区靠近大江大湖的人,则会用生活经验告诉你,立秋之后的江水开始变凉,哪怕很热,最好不要去长时间游泳,凉气进入肌肤骨头,容易得病。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一叶惊心绪,白露滴林头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传统的七月初七,是著名七夕节。此日织女星正好上升到一年中最高点,如果天气晴朗,可以看见漂亮银河如带,牵牛织女成为两颗最亮的星星,落入心上。

古代用于星象天文的祭祀,先包装神话,再附会传说,成为最美丽的牛郎织女的传奇。今夜玉女会情郎。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实际上初秋包括立秋,如果没有太大的风雨,是不会太寒冷的,但是自立秋开始,天气会逐渐转凉,风声雨声其实并不冷,但这里特地用了一个寒,是提醒,秋天到了。

这里的“白露”并不是节气白露,是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大,而在夜晚或者凌晨容易形成露珠。但元稹却特地用“白露”,也是提醒人们,注意天气细节的变化,秋天来了,注意不要贪凉。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一叶惊心绪,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这是古老的一叶知秋的典故,说是梧桐是最灵性的植物,它们最先感知秋天的到来,会在立秋落下第一片叶子。

实际立秋前后,天气热,有着植物的叶子已经完成了生命的周期,开始飘落。比如江南的垂杨柳,这几日就在落叶,那种在阳光里暴晒的老叶子,蝴蝶羽毛一样飘落在人行道上,但是离大规模的落叶还远着。

池塘里的荷花,也有叶子开始老,不过水生的植物,新鲜的花叶层层绽放,这种新陈代谢没有形成视觉的震撼吧。

一叶惊心,是大自然在个人心理的投射。盛极而衰,周而复始是正常的,只是作为人,很容易在秋天感受到情绪的低落,那当然是极度秋寒之时。元稹其实巧用了“愁”,他未必是指立秋会带给人情绪上的悲哀,因为立秋多半热,大家恨不得凉气早来,他写的是汉语中的美,所谓“愁”,那是秋天凉透了心的感觉。不过现在还早着。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一叶惊心绪,白露滴林头

元稹的二十四节气诗,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发现在今天沙漠的墓葬里,而且是手抄本的两本,这不是因为唐朝没有印刷术,而是因为他的诗分外简短,涵盖面广,抄下来,又可以练字,又可以重温那四季中的美景和人情,成为路途最好的实用伴读物。

尤其外在奔波的人,看到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会会心漂泊颠沛生涯里,那故乡的诗静静知解你的深情。这也是元稹二十四节气诗在唐朝民间广泛流传的原因。

所以无论给元稹定怎样的标签,我都认为他是一个接地气的,懂得生活,共情他人,有大爱的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0399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