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的一支巡逻队,来到旺东的桑多洛河谷进行例行巡逻。
20多年前,这里曾是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爆发点之一,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并且很敏感的地区。
当巡逻队来到塔格拉山脊的时候,赫然发现:印度军队刚刚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据点。
据点的位置经过精心挑选,占据着山脊的一个制高点。从这里向北观察,可以对我军在塔格拉山脊另一侧的军事部署一览无遗。
更为严重的是,据点所在的位置已经深入中国境内,位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北侧,是双方毫无争议的中国过境,这是一个明显的挑衅行为。
这一情况被迅速上报。
很快上级派出了一个先遣连。这个连队在原始森林地带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才来到印军哨所出现地区。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整体防御工事的构筑,并开辟了直升机场,与印军形成正面对峙。
仅仅半个月之后,印军居然又向望东哨所派来了三个连,两军前沿阵地相距只有七八米——中印开始了自1962年以来新一轮的紧张对峙,对峙中印军首先开枪,当场打伤当场我一名副营长,该副营长后来因失血过多而牺牲。
在我军随后的反击中,夺取了印军占领的高地,并击退了印军数次进攻,冲突中双方均有不同程度的伤亡。
这就是1987旺东(桑多洛河谷)事件。
事件背景
自从1962年中国取得自卫反击作战的重大胜利之后,就主动撤军。大约一年后,印度军队小心翼翼地回到了解放军撤离留下的空白地区,包括旺东地区。
他们在距离中国军队边防点大约1000千米处停止前进,并且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印方不敢再越过哈东山脊向克杰朗地区推进。中印双方在克杰朗地区基本属于脱离接触的状态。鉴于形势的平稳,中国曾经一度停止了在这一地区的巡逻
20世纪80年代,随着印度军备力量的回升,他们又开始强调“进攻性的防御”政策。时任总理英迪拉·甘地,重新拾起了尼赫鲁时期的“前进政策”,陆军参谋长克里希纳·劳上将命令印军突入印中边境未被占领的地区,开始对桑多洛河谷地区进行试探性侦查。
英迪拉·甘地
随后继任的陆军参谋长森德吉上将不仅延续了这一政策,甚至明确提出:“一旦开战就要把战争推向别国领土,我们将选择时间和地点向侵略者本土发动反攻。”
80年代印度对华的战略思想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旺东建立据点,就是这一政策的体现。
事件升级
在旺东事件发生后,中印两军都加强了巡逻。有时候巡逻队距离很近,甚至达到了面对面的程度,随时可能擦枪走火。
1986年8月中旬,中印双方派出军事和谈代表举行了维稳会晤;中国外交部部长和印度外交部部长也在联合国进行了会谈,但是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拉吉夫·甘地
此时的印度总理是拉吉夫·甘地,这个年轻的总理在国内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威信不断下降。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他决定采纳军方的意见,在边界上采取强硬态度。
- 1986年12月8日,印度政府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伪阿鲁纳恰尔邦”。这一举动从外交上导致中印边界事态更加严重,中国外交部于1987年2月21日发表声明,对印度这一行为表示愤慨。
- 印度军队采取了更为激进的行动,在争议地区新设立了十余个据点。
- 不仅如此,1987年3月印度军队还在中印边境举行了代号“棋盘”的演习:在克杰朗地区部署了12个师和5个战斗机中队。
印军最高指挥部还组织了针对西藏拉萨进行攻击的联合“模拟演习”,公然发出叫嚣:“印度有能力在开战初期就占领拉萨。”当时的印度报纸甚至这样披露:陆军计划并准备以一个师的进攻来清除在桑德洛河地区的中国人,但在最后一分钟撤销了“攻击令”。
面对印方的一系列动作,1987年1月5日,成都军区正式下令,在郎久、克杰朗地区进行代号为“874”的军事演习;同时,在克杰朗地区针锋相对的设立了6个边防点,并且将演习部队8000名士兵进驻前沿;成都军区空33师12架歼7歼击机也紧急转场拉萨共噶,开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至此,中印双方都完成了在边境地区的大规模军事集结,边境气氛骤然紧张。
瞬间化解
随着边境局势的迅速升温,双方爆发战争的传闻也开始出现。各国媒体纷纷开始关注这一热点地区,中印两国政府在外交层面也进行了多次接触。
面对中国的军事准备,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态度有所软化,他表态说,“中印双方解决边界争端需要耐心、需要克制、需要智慧,印度希望和平解决。”
但是,印度军方与政府存在着分歧:他们不愿意接受任何撤军的建议,国防部长潘特甚至强硬地表示,“印军随时准备战斗”。
与此同时,西藏军区也命令“874”演习参演部队做好一切打仗的准备。
就在形势好像不可挽回的时候,1987年6月5日,中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罗布泊进行了建国以来威力最大的一次核试验。
据法国东部斯特拉斯堡的世界物理研究所的地震仪显示,这次核试验带来的地震震级为6.2级。据此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推测,核试验的威力在20万到40万吨TNT当量之间,是中国上一次核试验当量的5倍。
这次核爆,让那些自信心严重膨胀的印度将领们的大脑迅速冷却了下来。
874演习中的解放军战士
核试验之后,印军军方谈话的调门明显降低,在边界问题上他们这样表述:“在未取得对中国核试验进行有效反应的能力之前,印度对西藏采取的任何有影响的行动都只能限于防御。”
印度政府也借机要求军队不能挑战中方,拒绝了军方继续增兵边境的要求,局势得到了控制。
尾声
就在核试验过后不到十天,1987年6月14日,印度外交部部长抵达北京进行非正式访问,他带来了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希望打破僵局的口信 “印度希望和中国重建两国的友好关系,双方应该消除误解和怀疑。”
874演习中的军工战士
1987年7月中印军队指挥官在边界举行了会谈,印度军队也开始撤离,7月下旬中国参加“814演习”的大部队也陆续撤回。
从1987年8月开始,中印边界的紧张局势迅速缓和,“旺东危机”正式结束。
危机过后,印度迅速加大了对核武器的研发力度,并在90年代末期进行了核试验。
印度掌握核武器之后,中印多次发生对峙,比如1999 年在错那地区浪波乡发生的历时82天的“东章对峙”、2013 年在中印边界西段天南河谷( 德普桑峡谷) 地区的“帐篷对峙”、2014 年楚木惹地区的千人级别武装对峙和2017 年的洞朗对峙以及最近的加勒万河谷冲突。
这里引用一条热点:6月30日,中印双方针对边界问题举行了第三轮的军长级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开始分批次组织一线部队“脱离接触”,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边境地区局势降温。
通过对1987年“旺东危机”事件的整体回顾,笔者认为:强大的军事威慑和认真的军事应对才是解决所有边界危机最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傅全有传》、西藏军区政治部编: 《世界屋脊风云录》、《1987 年中印边界危机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