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作,与《道德经》、《清虚经》并居道家三经。《庄子》中的语言运用,包含着深厚的智慧,经常把深奥难懂的哲理和深邃的思想,通过生动丰富的寓言故事表达出来,阐经解道,既幽默又引人深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庄子》里的八句经典格言,感受古人的哲学智慧。
一、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出自《庄子•内篇•德充符》。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水流动的时候,人不能从水面看见自己的倒影;而当水静止、澄清时,才能看见自己。凡事只有自己静止下来,才能使别的事物跟着静止下来。
庄子通过这句话告诉人们:人的内心永远像一股流水一样,如果心波识浪不能停止,便永远不能悟道。要认识自己,必须要把心中的杂念、妄想一一抚平,才可能明心见性。
二、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出自《庄子·齐物论》。
这一句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就像大火一样热烈,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则琐琐碎碎、没完没了。
在这句话之中,庄子提到了两种不同的境界:大知、大言与小知、小言。他用夸张的笔法,形容了那些为了证明自己言论的正确性而焦虑不安、殚精竭虑,甚至攻击对手的人。
立身处世,不妨学学从中借鉴。
三、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
意思是:修道不应该心太杂,心杂就会多虑,多虑就会给自己带来困扰,让自己整天忧心忡忡,招致忧患,忧患降临就自身难保了。
这句话是庄子借孔子之言表达的观点:有的时候懂得多,但是什么都不深入,会给自己造成困扰,甚至还会给别人造成困扰。困扰多了,忧虑的就多,这样的人连自己都解救不了,更不可能解救别人和天下众生,就是所谓的“扰则忧,忧而不救”。
四、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出自《庄子·德充符》。
意思是:圣人只有人的形体,却没有凡人的情绪。有了人的形体,所以与人群居;没有凡人的情绪,所以是非不会沾身。
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格是有“人形”而无“人情”,有“人形”所以与人同类,无“人情”则超脱于是非。
五、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出自《《庄子·大宗师》。
意思是: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求自己往哪儿去,不管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接受,忘却了生死的变化而回归了自然,这就叫做不以欲望的心去损害自然之道,不以人为的力量去干扰天命。这就是真人了。
这句话说的是,真人是无为、自然、随缘的,不会人为地去干扰道法自然,这就是大宗师。
六、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出自《庄子·齐物论》。
意思是:终身忙忙碌碌而不见有什么成就,整日疲惫不堪,心力憔悴却不知身归何处,这不是很可怜吗?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像庄子说的那样,每天忙碌得像只蜜蜂,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七、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出自《庄子·人间世》。
意思是:对于人生中令人无奈的事,知道无法改变,那就当成命中注定而坦然地接受吧,这就是最高的德行。
庄子崇尚“无为”,认为人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势而为,反对刻意的追求,认为这样不仅违背了自然规律,而且反而徒增烦恼。这并不是很多人误认为的: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而是一种智慧。
八、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
出自《庄子·徐无鬼》。
意思是:贪婪的人会因为钱财积累不起来而忧愁不乐,贪权的人会因为权势不够显赫而悲伤哀叹,追求名利的人最喜欢看到时势的动荡变化。
庄子告诫我们,欲望太重的人心性不定,在红尘世界中受各种物欲的驱策,是不值得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