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苦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
人的一生中,或平凡,或伟大,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年轻气盛到老态龙钟,这一过程既坎坷迷茫,又新奇刺激。要走什么样的路,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似乎早已天注定。然而,却有人偏偏不信,用自己的力量,硬是走出了不同的人生。
1993年,一部 长篇小说《活着》现世,震惊了文学界,同时,作者余华也因此一炮而红,成为了现代小说的领军人物。《活着》这部小说,更像是映射了余华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感慨,无奈又充满希望。
文学新星的诞生
余华出生于1960年,浙江杭州,祖籍山东高唐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是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因工作调动而举家迁移到了海盐县。余华从小便住在医院分配的职工房,房子对面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太平间,父母的工作非常忙,经常单独留小余华在家,无事的时候,他便经常对着对面的太平间发呆,见惯了生离死别,人生百态,这让余华从小对医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7年,中学毕业的余华,在父母的帮助下,当上了一名牙医,从小对福尔马林和酒精的味道非常熟悉的他,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但这简单枯燥,乏味机械的工作常常让余华感觉人生无望,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和牙齿打交道了吗?我还能做点什么?终于,过了5年,在拔了上万颗牙齿后,余华实在忍不了了,他选择了辞职,决定仿照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1982年,余华凭借自己的才华,先后进入了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工作,并两度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深造学习。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女诗人陈虹。后来陈虹成为了他的妻子,与他并肩作战,可以说,余华的成功离不开妻子在背后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创作之路漫漫
1983年,余华开始创作,早期的余华,对文学创作是一片空白,要写什么,该怎么写,更是一无所知,或许是因为从小便见惯生死,他对于文字的描写异常冷酷,文中最多出现的便是充满暴力血腥的词汇,组成了他最早期的作品,成为了他早期作品最显眼的标签。前8部小说中,他笔下非自然死亡人数竟多达29人!
这4年写作生涯中,余华的心理也崩溃到了极致,他说:“我白天写杀人,晚上梦到被人追杀,杀人,被杀,杀人,被杀……我一直在这个死循环里出不去,那是我这辈子最灰暗的时光,我常常在睡梦中被惊醒,醒来一身冷汗。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那时候也是余华最灰暗的时期,一直写,一直被退稿,整整连续5年,这生活一直循环重复着。
1990年,余华在中国小说界渐渐开始小有名气,他慢慢开始正视生活,正视自己,开始不再关注杀戮和死亡,他笔下的人物渐渐丰满,有一天,他刚写完一篇小说,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接下去写什么,这时候,他偶然间听到了美国的一首民歌《Old blck Joe 》(老黑奴),忽然醍醐灌顶,感觉天一下子开明起来,我已写过无数人的死亡,为什么我不能写人的活着,拼命的,努力的活着!
《活着》的现世
三年后,也就是1993年,余华的小说《活着》终于诞生了,一下子在文学界掀起热潮,引起全世界的轰动。文中的主角是一个小人物福贵,在生活的不断打压下坚强活下去的故事。他本是地主的儿子,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偏偏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产,成了一个老农民。随着妻子,女儿,儿子,孙子陆续的离去,最后,他一个人,一头牛,孤苦坚强的过完了一生。
文中的福贵可怜却又不乏可恨,命运苦难却又不乏温情,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情,是支撑福贵不死的生命和活下去的勇气。在余华灵活巧妙的笔尖下,点点滴滴都汇成了活着的信念,就算物质匮乏,生存艰难,只要活着,便有希望。正如余华在文中所说:生活越是平淡,内心越是绚烂。
《活着》这篇小说一出世,便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俄文、德文等等语言在各个国家流通,同时入选了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之后余华凭借《活着》在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和第三届世界文学“冰心文学奖”。这些奖项对于余华而言实至名归,他的文章在后来也和诸多著名的作家一起被评为了先锋文学。
活着的意义
人的一生中,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是为了钱权?为了面子?还是为了自己?说实话,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活在集体中,大家都是命运共同体,我们都无法抛却别人生活着,我们在意别人的眼光,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么,除去那些真正关心我们的人,难道别人的看法真就这么重要吗?我们能不能过的潇洒点,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们为什么不能为自己而活呢?
人活着不为什么,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这不无道理,然而现实是,在电视里,在新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很多新闻,某某为谁跳楼,某某轻生,某某又为了在别人面前有面子而充大佬,我们似乎都在为别人而活着。但是如果真正抛却别人,为自己而活却又真的对吗?如果我们有一天真出意外,想想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爱人,该有多么难过,所以,除了为自己而活,我们还得为真正关心自己的人而活。
之后,余华又陆续发表了多篇小说,均在文学界掀起一片热潮。他笔下的人生,从最开始的嗜血杀人,到后面的敬畏生命。似乎都在告诉世人,无论生活对于我们多么的糟糕,我们也要好好活着,人活着就是最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