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美,美得不收敛。春天里纷扬的花,大朵大朵的,同是洁白的,却能让人分辨得出,那就是桐花。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宋 周邦彦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
夜寒谁肯剪春衣。
小女孩们争着嚷着摘下桐花插在垂着的两鬓上,稍稍打扮便坐在清池边卖弄地照自己的身影。她们还没穿好鞋子,就踩着袜子蹦出门帘去追逐蜜蜂。
佩戴的金手镯压得她们手腕很沉重,琵琶四根弦拨弄出的声音是悲伤的。晚上寒冷时谁肯为她们裁制春衣呢?
清 明
唐 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在晚春的清明时节里,惆怅地望着北边的山陲。新取得的火种闪耀着光芒,桐树旧枝上也长出了新的花朵。
我内心沉郁,愧对这新生的草木,也不好意思通知朋友举办欢宴。还比不上树林间的飞鸟,能飞到其他地方,还能整理羽翼。
南乡子·相见处
五代 李珣
相见处,晚晴天,
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
骑象背人先过水。
日暮天晴,一位美丽纯真的少女,在越台前盛开的刺桐花下,和一位风度翩翩、俊雅倜傥的少年偶然相遇。
两人擦肩而过,她仍偷偷回望,深情地注视着少年,故意掉下一双翠羽,匆匆骑象离开游人,趟过小河先走了。
蝶恋花·和漱玉词
清 王士祯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
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
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
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
银筝断续连珠弄。
这是《衍波词》中的名作。“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的比喻清新尖利,以致词人被称做“王桐花”。细绎词意,此词恐亦有寄托,“往事迢迢”二句,或与其早岁《秋柳》诗一样,表现出对南明王朝的眷念。
寒食江畔
唐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岸边草地散发阵阵青草气息,沙滩被阳光照的暖暖的,水面上倒映着睛空的云朵,这风景让我回忆起在帝京的日子。
春天的气味还和往年一样,但和我今天糟糕的心情是不相宜的。听到在树下莺的叫声,我无言沉吟独自而立,在江边骑着马漫无目的地行走。突然看见盛开的紫桐花,心中怅然若失,长久凝望,明天家乡就该是清明节了吧。桐花开在清明之后,有着恬淡的气质,李煜曾感怀:“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古人写桐花,更偏爱写桐花落,聊表哀思,中唐时期,桐花“自开还自落”、“纷纷开且落”与文人的落寞寡合、高士的自惬自洽情怀分别相关。
元稹、白居易是桐花审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唐宋时期,“桐花凤”之说流行,“桐花凤”与桐花的关系也被赋予了祥瑞、爱情等比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