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甄宓:误入凡尘的洛神
众所周知,《洛神赋图》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生动传神地塑造了“翩若惊鸿”、“明眸善睐”的洛神形象。《洛神赋图》根据三国时期第一诗人曹植的美文《洛神赋》画成,而《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是以曹植倾慕的女子——他的嫂子、魏文帝皇后甄宓作为女主人公的。
甄宓既然被曹植想象成洛神的化身,自然是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当时就有“河北有甄宓,江南有二乔”的说法。遗憾的是,她虽贵为皇后,却依旧没有逃脱“红颜薄命”的悲惨命运。
甄宓出生在东汉末年的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父亲甄逸做过上蔡令。甄宓在家中排行最小,上面有三个哥哥和四个姐姐,她天生丽质,因此从小就深受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喜爱,但不幸的是,三岁时父亲就离她而去了。九岁时,甄宓迷上了读书写字,在当时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这是不同寻常的事情,连她的哥哥都取笑她将来要当“女博士”,很快,甄宓“貌艳丽,懂诗文”的名声就传开了。
后来,占据河北一带的大军阀袁绍听说甄宓才貌双全,遂为次子袁熙向甄家求婚,甄家应该是愿意的,话又说回来,即使不愿也不敢违命啊,于是,甄宓就成了袁绍的二儿媳。婚后袁熙北上镇守幽州,留甄宓在邺都(今河北省临漳县)侍奉父母。
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官渡(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大败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此后,袁氏集团的败亡便一发而不可收。
公元204年,曹操举兵攻下邺都。曹操的长子曹丕听说袁绍的二儿媳长得非常美丽,就率军来到袁府,只见堂上坐着一位年纪较大的妇人,旁边有一青年女子惶恐不安地伏在妇人的膝上,年长的是袁绍的遗孀刘氏,年轻的就是甄宓。曹丕告诉她们曹丞相有命让保护袁府女眷,请大家不必担心惊惶。袁夫人听了曹丕的话,稍为宽心,扶起甄宓与曹丕相见,曹丕一看果然艳丽绝伦,爱慕不己。曹操知道后,便把甄宓许给曹丕为妻。
婚后,甄宓关心丈夫,孝顺公婆,而且生下了儿子曹睿和女儿东乡公主,曹操和夫人卞氏更喜欢她了,而曹睿作为曹丕的长子也被立为世子,成了曹丕将来的接班人。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迫使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他,即位称帝,建立了三国中的魏国,历史上称为魏文帝,曹睿则由世子成为了太子。本来甄宓可以顺理成章地母以子贵,荣升为魏国皇后了,却没想到等来的竟是一场杀身之祸。
当时,曹丕已经移情别恋迷上了郭妃,郭妃名照,字女王(因为她父亲觉得她有“女中王”的气度,因此为她取字为“女王”)。郭女王不但年轻漂亮,而且精明,理智,冷静,为曹丕夺取魏王世子之位多有助力,所以比甄宓更受曹丕宠爱。
和甄宓相比,郭女王有一个最大的劣势,就是她没有生下儿子,于是,她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来的早产儿这个事实诬蔑甄宓是怀孕两个月后才嫁给曹丕的,因此曹睿是否为曹家的骨肉引起了曹丕的怀疑。曹丕以此事询问甄宓,甄宓本来就对曹丕宠爱新欢郭女王和李贵人、阴贵人等已经十分不满,又听说此事是郭女王从中挑拨,不禁怒火中烧,不顾一切地斥责曹丕对自己亲生骨肉无端猜疑,有损曹门家风。甄宓的态度和指责让身为皇帝的曹丕难以承受,几乎发狂,结果残酷地赐曾经的最爱甄宓自尽,把新欢郭女王立为皇后。
当年甄宓失宠后,写下了《塘上行》一诗,表达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相思成灾、一往无悔的深情泣诉: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可怜甄宓最后等来的只是曹丕的一纸死令,甚至死后对她的尸身给以“以发覆面、以糠塞口”的侮辱与凌虐……
五年之后,曹丕病死,曹睿即位为帝(历史上称为魏明帝),终于为他的生母甄宓平冤昭雪,并且追谥母亲为“文昭皇后”。
第41章 嵇康:最典型的才子之死
纵观中国历史,文人才子的生命归宿大抵有四种:其一,在隐居中溘然长逝,如陶渊明,如孟浩然,如唐寅;其二,在失意潦倒中忧郁而死,如李白,如杜甫,如李商隐;其三,在理想破灭后自尽而死(投水者居多),如屈原,如司空图,如王国维;其四,因言罹祸,死于统治者的屠刀之下,如嵇康,如高启,如金圣叹。笔者以为,第四种死亡是最典型的才子死亡方式,而嵇康则是第四种之中最典型者,一是因为他的年代相对较早,二是因为他所处的正是一个腥风血雨、箝制舆论的时代,三是因为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忠义之士,四是因为他是个秀外慧中、内外兼修的真才子。
嵇家有男倾洛城
我们通常认为嵇康是西晋文学家,音乐家。实际上,他一生都生活在三国时期,而且与魏国皇室有着密切关系,他的妻子是魏武帝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公主。
幼年丧父,家境不佳的嵇康为什么会成为魏国皇室的女婿呢?答案很简单:嵇康不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是名动京师洛阳的美男子,是一个一等一的大帅哥。
嵇康身为“竹林七贤”之首,他的才华学问是地球人(至少地球上的中国人)都知道的,但知道他帅气的人可能不是很多,其实,嵇帅哥的仪表风姿远远超出他的才华学问,若论后者,他在文学史上只能排在中上游,若论前者,他绝对位列前三名,甚至是独一无二,天下第一。
那么,嵇康究竟有多么帅呢?请看历史记载。
据《晋书》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8米),美词气,有风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世说新语容止》赞美他“风姿特秀,如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他的朋友山涛则说:嵇康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恰似玉山将崩。
实际上,嵇康之美已经到了出神入化、超凡入圣的程度,据说一次他去森林里采药,正流连山色时,一老樵夫望见他的神采,惊呼:“此仙人也!”
尤为难得的是,嵇康绝不是傅粉何郎那样的奶油小生,也非“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之流的藻饰之徒,他崇尚的是清水芙蓉般的自然美,毫不雕饰,绝不美化,这与他在诗文创作上的理念——“心写心语不失真”是一脉相承的。
更加难得的是,在几乎所有的文人才子都弱不禁风,急需补钙时,嵇帅哥却有着连我们当代人都极为羡慕的健美挺拔之身材、古铜色之肌肤。因为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锻铁。
每年夏天,嵇康都会在自家院内的柳树下锻铁,在酣畅淋漓的流汗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四百年后的大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赞美冶铁匠人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声动寒川。诗中的赧郎不恰好是高大帅气、善抚琴、能高歌的嵇康之绝妙写照吗?
锻铁造就了一个更与众不同的嵇康,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竹林中的隐居者
嵇康生活的年代正是曹魏政权走向衰落,司马氏父子,特别是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专权独断,意欲篡位自立的时代。作为曹魏皇室的女婿,作为有着强烈是非观的文人,看着一个个小皇帝被司马氏兄弟控制把玩在手掌之中,时时刻刻可能被废被杀,嵇康感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干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做了一百多年之后的陶渊明的表率,辞去官职,举家迁到山阳(今河南修武,就是著名的云台山景区所在地)归田园居,灌园自给,过起了隐士的生活。
嵇康原本就崇尚老庄之学,追求清净无为,隐居之后,这种思想变得愈发浓烈,养生求仙,采药服药,呼朋唤侣,清谈纵酒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经常与他一起啸聚竹林、高谈阔论的名士有阮籍、吕安、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等,人们将嵇康与其中的六位称为“竹林七贤”。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最与嵇康志同道合的吕安没有进入七贤,而和嵇康背道而驰的王戎却忝居七贤之列。
虽然“竹林七贤”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但他们的政治态度却并不一致。嵇康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阮籍、刘伶、向秀、阮咸表面上合作,实际上不肯为之服务;山涛、王戎则最终选择了死心塌地为司马氏服务。他们最终的结局也因此有了不同,嵇康被害;阮籍四人郁郁而终;山涛、王戎却飞黄腾达。需要一提的是,就个人品德而言,山涛算得上是个君子,这点以后还会提到;王戎则彻头彻尾是个小人,孔子告诉我们小人难养,王戎的经历则表明小人易活。
实际上,司马昭是一直想笼络利用嵇康的,但高傲的嵇帅哥就是不给他面子。最终导致嵇康被害的除了他本身的性格之外,另一个小人的所作所为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这个人就是钟会。
惹不起的钟“小人”
钟会何许人也?他是一个高门士族的公子哥,父亲钟繇是著名书法家,同时是深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帝王信任的大臣。按说这个从深沐皇恩的诗书簪缨之家走出的青年应该忠心于曹魏皇室,没想到他却投入了司马氏家族的怀抱,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嵇康和钟会之间致命的梁子是在他锻铁时结下的。
一日,嵇康正袒露着一身古铜色的肌肤热火朝天地锻铁,他的朋友向秀则在一旁为他拉风箱。这时,政坛上炙手可热,风头正盛的一个人物——钟会慕名前来拜访。品行高洁的嵇康非常蔑视这个出身曹魏重臣家庭却甘心为企图篡魏自立的司马氏牵马坠蹬、吮疮舔痔的小人,于是自顾自地锻铁不辍,不予理会。
受到冷落的钟会恼羞成怒,拂袖正要离去时,一段著名的对话在历史的空间响起——
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愤愤地走了,嵇康哈哈地笑了,向秀在一旁不禁为嵇康出了一身冷汗。
历史告诉我们,小人是得罪不得的,他们会想尽一切伎俩,使出浑身解数来报复你,中伤你的名誉,破坏你的形象,甚至戕害你的生命。
可是,像嵇康这样的正人君子又怎么能容忍肖小们的丑恶嘴脸呢?
第42章 绝交了还是朋友
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司马家族将系着高官厚禄的钓鱼竿伸向“竹林七贤”时,功名之心强烈的山涛、王戎坐不住了,他俩溜出竹林,当起了高级公务员,走上了为司马家族服务的道路。嫉恶如仇,眼里容不下沙子的嵇康愤怒了,胸中烈火熊熊,只是还没有找到突破口。
山涛在升任新职后,竟然傻不愣等地打算推荐嵇康担任他以前的职位,嵇康这座活火山终于喷发了,他抬笔疾书,一气呵成,写下了重达千钧、光耀史册的《与山巨源(即山涛)绝交书》。在这篇宏文巨作中,嵇康首先批评讽刺了其志不坚的山涛,而后洋洋洒洒地列出“七不堪”、“二甚不可”,表明自己不愿为官、崇尚老庄、蔑视封建礼教之心迹,并嘲笑抨击了司马氏统治集团。
《与山巨源绝交书》就像一篇嵇康和司马氏公开决裂的宣言书,最终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但嵇康是九死不悔,心如玉石的。令人瞠目结舌、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在临死前将子女托付给了那位山涛先生。
据《晋书》记载,嵇康在与亲人诀别时,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深情而放心地说出这样一句耐人寻思的话语:山公(指山涛山巨源)在,汝不孤矣!因为他知道,虽然山涛与他政治选择不同,但绝对是一位宽厚善良、诚实可信的长者(山涛比嵇康年长二十多岁)。
事实证明,嵇康没有看错人,山涛不但将嵇康的子女养育成人,而且还推荐嵇绍(嵇康之子)担任了重要官职。嵇康与山涛二人共同演绎了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历史佳话。
那么,旷世才子嵇康生命的最后岁月是怎样在历史舞台上挥洒的呢?
《广陵散》于今绝矣
正当司马昭因为《与山巨源绝交书》而恨嵇康恨得牙龈肿胀、几近喷血时,一桩冤案将嵇康扯了进来,不知当时司马昭是否兴奋地大叫一声“天助我也!”尔后亢奋地废寝忘食,满屋子转圈。
原来,嵇康好友吕安之兄吕巽迷奸了弟媳徐氏,却反过来恶人先告状,以“不孝”的罪名诬陷吕安,结果倒霉的吕安身陷囹圄。义薄云天的嵇康闻听消息后,义愤填膺,努力营救。不幸的是,他在为朋友作证时,却恰遇钟会,钟会公报私仇,竟以“乱群惑众”的罪名将嵇康打入大牢。
嵇康临刑之前,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从容不迫地演奏了他最喜欢的曲子《广陵散》,一曲终了,嵇康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而后慷慨赴死。海内闻之,莫不痛惜。
公元262年的那一天,《广陵散》绝矣!奇男子嵇康绝矣!
第43章 一千七百年前的现实版风流贾府
提到贾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红楼梦》中“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荣宁二府,但笔者在此要写的这个一千七百年前的风流贾府,其权势和财富绝对在前者之上。
这个贾府的当家人名叫贾充,是晋武帝司马炎最宠信的大臣,官至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或国防部长,比贾政的官职高得多,也重要得多。
贾充是魏国豫州刺史、阳里亭侯贾逵的“老来子”,贾逵老来得子,欢天喜地,认为自己必有后福,当有充闾之庆,所以给儿子取名为充,顺便把字定为公闾。可惜的是,贾家乐极生悲,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贾逵在儿子十一岁时就去世了,留下了妻子柳氏和未成年的贾充、贾混兄弟两个。
父亲死后,贾充作为长子因袭爵位成为阳里亭侯,任尚书郎。贾充能言善辩,为人圆滑,进入官场之后他的仕途顺风顺水,官位一直在上升,到司马昭执掌魏国大权时,他已经是爵封宣阳乡侯(比亭侯高一级)的廷尉(相当于司法部长)了。
在此期间,贾充的家庭却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故。
贾充的第一个妻子李氏出身名门,乃是中书令李丰之女,她知书达理,端丽贤淑,深得婆母喜爱。婚后,李氏给贾充生下了贾荃、贾濬两个女儿,一家人上下谐和,其乐融融。就在两个女儿即将成年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齐王曹芳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李氏的父亲李丰因反对专权的司马师被杀,李氏也因受父亲牵连而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服苦役。
贾府的大小事宜总得有个人打理才行啊,于是贾充又娶了城阳太守郭配之女郭槐。
曹魏末年,司马氏势力如日中天,权倾朝野,司马昭掌权时更是气焰嚣张,连皇帝也不得不忍让他三分。年轻气盛的魏主曹髦深知司马氏久有篡位之心,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忍耐了几年之后,这个热血青年终于爆发了,他带着太监仆役和一部分宫廷侍卫向司马昭的晋王府发起进攻。作为司马昭第一心腹的贾充奉命带兵杀死了曹髦,并劝司马昭取代曹氏另立朝廷,司马昭以为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另立曹奂做了傀儡皇帝。
司马昭做晋王后,曾想立次子司马攸为世子(诸侯王爵位的继承人),贾充劝阻说长子司马炎聪明神武,胆识过人,有超世之才,又宽仁孝慈,有人君之德,能归附人心,应立长子为世子。这样司马炎才得以在司马昭死后以世子身份继承了晋王爵位。司马昭临死前拉着司马炎的手,谆谆嘱咐他说:“真正了解你的是贾公闾呀!你不要辜负于他。”贾充因此很得司马炎的倚重,不久便被封为临颍侯(比乡侯更高)。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司马炎在贾充、裴秀等人协助下逼令曹奂禅位,司马炎受禅称帝,史称晋武帝,定都洛阳。贾充因功被加爵鲁郡公,拜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相当于副总理),后又拜为侍中、尚书令(相当于总理)之职,参与枢密机要,一时朝野侧目。
正当贾充在政治上春风得意、宏图大展之时,他在家中却又遇到了大难题。
原来,贾府的新女主人郭槐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样是个醋坛子,生性妒忌,而且心狠手辣。郭槐在高贵乡公曹髦甘露元年(256年)生下女儿贾南风后,更是变本加厉,歇斯底里,浑如变态一般。她对贾充身边的所有女性都心怀戒备,若是看到谁同自己的丈夫有来往,就会醋海生波,由波变浪,直到形成海啸,搞得贾府人仰马翻,一地鸡毛,甚至闹出人命。
贾南风的弟弟贾黎民(这个名字挺有现代味)三岁时,乳母带着他在贾府门外玩耍,贾充走来时,小儿子张着手,笑着让父亲抱,贾充便走上前弯下腰亲热地拍抚他。这一幕正巧被郭槐碰上,她以为乳母跟贾充有私情,不问青红皂白,竟将可怜的乳母鞭打至死,贾黎民也因为没了乳母最终得病而死。后来,郭槐又生下一个男孩,仍找来一个乳母喂养。有一天,乳母抱着孩子在贾府院内游玩,贾充上前抚摩孩子的头,郭槐又认定乳母有意勾引贾充,不由分说又将乳母活活打死,这个儿子也因此早夭,贾充就像贾琏一样由此绝了后代根。
司马炎称帝后,贾充的元配夫人李氏获得大赦回到了洛阳,为了成全他们夫妻团圆,司马炎特地降下恩诏允许贾充置左右夫人,迎归李氏。晋武帝的意思是贾充迎归前妻后,仍可给郭槐正妻夫人的名分,也免得让贾充难堪。贾充谢恩回家,将此事告诉了郭槐,谁知郭槐火冒三丈,根本不把皇帝的圣旨放在眼里,立即给了贾充一顿数落:“这些年我跟你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容易吗?你有今天,别忘了我的功劳。休想让那老妖精在我跟前碍眼。”贾充见她不依不饶,又怕她再撒泼使性,干脆谢绝了皇帝的恩诏,断了要置两夫人的念想,而是在城中永年里为李氏另修了一处宅院安身。-午后书社-
贾充和李氏的儿女贾荃、贾濬多次哀求父亲去看望她们的生母,贾充却一直不敢答应。尽管如此,郭槐仍不放心,每到贾充外出时,她都要派人暗中盯梢,唯恐贾充背着她去找李氏破镜重圆。后来,贾荃成了晋武帝的弟弟齐王司马攸的妃子,便劝说父亲休掉郭槐而迎还其母李氏,有一次竟叩头流血,但贾充硬是不敢点头,虽然他心里也觉得自己有愧于李氏。贾充在母亲临终时,问她还有什么吩咐,贾母说:“我让你把我那贤德的媳妇迎回来你尚且不肯,何必再问别的。”结果,李氏一直也未能再回贾府。
1700年前的现实版贾府不仅有像二奶奶王熙凤一样的醋坛子,还有比贵妃贾元春地位还高的皇后,她就是贾充和郭槐的第一个女儿贾南风。
当初,晋武帝司马炎本来准备给太子娶大臣卫瓘的女儿。他曾经跟皇后杨艳讲:“卫氏之女与贾氏之女,实在是泾渭有别,你难道不知道?贾家夫人天生好妒,又生子不多,贾家的姑娘长得又黑又丑不说,且身材短小,若是娶来会影响我司马家的后代;卫家夫人天性贤惠而又儿孙满堂,卫家姑娘长得白皙漂亮不说,而且身材修长,高个媳妇门前站,不会做活也好看。你说该选谁?”但杨皇后早就听贾充亲信和郭槐等人给她吹过风,说贾女如何如何的贤德,便固执己见,请选贾氏。这个时候,武帝宠信的荀勖等人也附和杨皇后,向皇上奏称贾充之女“姿德淑茂”,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最后,晋武帝高瞻远瞩,放眼未来,为了皇位的巩固和家庭的和谐答应了这门亲事。
要说贾南风的相貌,那可真是非一般的丑,据说生的是身材矮小(约1米4左右),面目黑青,鼻孔朝天,嘴唇保地,眉后还有一大块胎记。不过,她那太子夫君司马衷也实在够人受的,是个十足的白痴。有一次,他在华林园玩耍,听到水中蛤蟆在叫,便问身边的人:“这蛙鸣是为官还是为私呀?”令在场者啼笑皆非。后来,他做了皇帝,对饥民饿死甚为不解,曾问大臣这样的话:“百姓挨饿,何不食肉糜(吃肉粥)?”
太子司马衷虽然白痴,却也知道男女之事。工于心计的贾南风一进宫就开始了婚姻保卫战,她决不允许宫中其他女人接近太子得到宠幸。随着时光的推移,贾南风从她老妈郭槐那儿遗传来的妒忌品性暴露无遗,而且越来越酷虐凶暴,看着太子宫中哪个女人不顺眼,就亲自拿刀将人杀死,尤其对偶尔受到太子临幸的妃妾,更是毫不留情。一次,贾南风听说太子的一个妃妾怀了孕,便手持画戟,猛击那个妃子的腹部,生生地将胎儿打了出来,现场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太熙元年(290年)四月,武帝司马炎病死。太子司马衷登基即位,历史上称为晋惠帝。贾南风顺理成章地升格成为皇后。
晋惠帝即位之初,贾南风虽然很想参与朝政,但朝廷大权牢牢掌握在皇太后杨芷和她父亲太傅杨骏手中,贾南风一直无隙可乘。
对于太傅杨骏与皇太后一手遮天,贾南风早已心怀不满,经过十余年宫廷的熏染与磨炼,她无时无刻不想取而代之。经过多方策划之后,已经和宦官、皇族结成联盟的贾南风终于开始反击了。
永平元年(291年)三月八日夜间,贾南风骗得惠帝下了一道诏书,说杨骏谋反,派楚王玮等率兵包围了杨府,将杨骏一家老小及亲信党羽一网打尽,全部杀死,拉开了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生灵涂炭的“八王之乱”的序幕。
贾南风控制了朝廷大权之后,在生活上愈来愈荒淫放荡。
本来贾南风对丈夫就不甚中意,怨他呆痴无味,不解风情,因而她早就与可以自由出入宫掖的官员如太医令程据等人淫乱。自从大权在握,她更毫无顾忌,大肆搜罗男宠供其淫乐,搞得朝野上下沸沸扬扬。她手下有一批人专门给她到处物色健美的少年,秘密送到宫中。
据说,洛阳城南住着一位小吏,长得相貌堂堂,英俊潇洒,忽然有一天,他穿着极其华丽的衣服值勤,大家见了,都怀疑衣服是他偷来的。长官也心有疑虑,让他当众说个明白。这小吏为了洗刷自己,就娓娓道来:
某一日,我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婆,她说,家里有得重病之人,巫师讲应找家住城南的少年来驱邪消灾,想暂时让我走一趟,事后必有重谢。于是,我答应随她去。上了车,她放下帷布,将我装在一个大竹木箱中。走了约十余里,过了六七道门,才把我从箱中放出来。我抬头一看,眼前琼楼玉宇,富丽堂皇,甚是气派。我就问:“这是到了哪儿?”有人告诉我说“是天上”。我也没有多问。接着就让我洗了热水澡,那水中香气袭人,以前从未享受过。刚洗完,就有人送来了漂亮的衣物,还端来了美味佳肴。待酒足饭饱,忽见一个女人,看上去大约三十五六岁的样子,身材矮小,脸色青黑,眉后还有一块小疵。她留我住了几晚,与她同床共枕,极尽欢宴。临走,从那儿出来时,她赠给了我这些东西。
众人听他讲完,都明白了这黑矮女人就是皇后贾南风,便讪笑着离去了。
这一时期,经常发生俊美男子失踪的事,原来都是被贾南风弄到宫中供其淫乐后秘密杀死埋掉了。唯有这个城南小吏,因为不但长得端丽,而且生性乖巧,能说会道,很得贾南风怜爱,这才捡了一条命,活着出来。
贾南风的妹妹贾午虽然和她是一奶同胞,在外形上却和姐姐大不一样,据说生的是“光丽艳逸,端美绝伦”,但她们姐妹俩在性格上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的,比如胆大,比如好色。其实,早在贾南风淫乱后宫、祸害美男之前很多年,贾午就已经有了勾引帅哥、夜夜偷情的香艳经历。
和贾午偷情的是洛阳城的一个风流才子,姓韩名寿,不仅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而且博学多才,为时人所重。贾府的当家人贾充当初正是相中了韩寿的才干,才征调他到自己的幕府中担任秘书之类的官职。
贾充身为晋武帝的宠臣和未来的国丈,权倾朝野,一手遮天,家里经常高朋满座,共饮同乐,而作为秘书官的韩寿自然会参与其中。
有一次贾充在家中大宴宾客,二小姐贾午从自己的闺楼上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时,正好看见了美男子韩寿,浑身的骨头霎时间就酥了,一下子就死心塌地爱上了他。
贾午偷偷打听到韩寿是父亲幕府中的官员,就派贴身丫环(不知叫春香,还是叫红娘)悄悄找到韩寿,代为转达自己对他的相思。贾午的艳丽娇媚早为韩寿所知,现在听到自己被她苦苦相思,不由大为感动,就请丫环代为问候小姐。贾午得到意中人的温柔回复,不由得春心荡漾难以自抑,就拿出皇上赏赐给他老爸的金珠宝贝,精心选出一件让丫环送给韩寿,并约他当晚前来幽会。
夜深之后,韩寿越墙而入直奔贾午香阁密会佳人,偷尝禁果。从此以后,二人便经常夜间幽会,双宿双飞。
贾午自从和韩寿约会偷情以后,更加注意修饰打扮,而且每天眉飞色舞,贾府上下都感觉到了二小姐的变化,却都不知道什么原因。
一天,贾充又大宴宾客,韩寿也应邀赴宴,贾充及众人都闻到韩寿身上发出奇香之气。贾充对这种奇香非常敏感,因为他知道这种奇香发自西域不久前进贡给皇帝的一种香料,只要这种香料一触人体,其香经月不散,而且他也知道这种香料晋武帝只赏赐给了两个人:一个是陈骞,一个就是他自己,除贾、陈两家之外,宫外再无第三家有此香料。韩寿身上发出奇香说明他近期接触过这种香料,而韩寿作为一个小吏,怎么可能接触到西域进贡给皇帝的香料呢?贾充想到这里,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小女贾午近日多有异常,莫非她与韩寿之间……贾充不敢再往下想。
贾充既然怀疑贾午与韩寿有私情,就开始暗中调查此事。他招来管家,声称近日京城盗贼横行,令管家查看府中院墙有无异常之处。管家带人巡查后,向贾充报告说:“府里四周院墙没有损坏,只有后墙东北角处好像被人攀援过。”贾充明白问题就出在这里,而贾午足不出户,要与韩寿有私情,肯定要身边的亲信丫环穿针引线,于是,贾充暗将贾午身边的贴身丫环招来严辞审问,丫环见事已败露,只好将小姐与韩寿偷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盘托出。
贾充恼怒之余,传贾午来见,贾午见事已至此,就向父亲表示:“女儿今生只爱韩寿,这辈子非他不嫁!父亲若不能成全,情愿一死。”贾充见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只好想法遮掩此事,又想到韩寿满腹经伦,一表人才,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女儿嫁给他,也不算委屈,就立即召集府中知情的丫环仆人,严令对小姐夜会韩寿一事守口如瓶,否则严惩不贷。然后,派一心腹幕僚去请韩寿来见,韩寿一见贾充就从容拜倒,说到:“韩某与二小姐彼此倾慕,相知甚深,企盼大人成全。”贾充见韩寿冷静镇定,满面英气,不禁转怒为喜,顺水推舟说道:“得婿如此,还有何憾!”
韩寿与贾午就这样偷香结缘,终成眷属,这当然是一个皆大欢喜、喜庆祥和的结局,但他们二人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虽然他们是一千七百年前现实版贾府的人,却和曹雪芹笔下虚构的贾府中的人物一样最终没有逃脱封建贵族家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历史铁律。
致命的祸事出在贾午那个疯狂丑恶的姐姐、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身上。
贾后与惠帝共生了四个女儿,可惜没有儿子,于是,这个心胸狭窄,阴险毒辣的丑女人就把被立为皇太子的惠帝长子司马遹,即愍怀太子,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时刻想着要废了他。为了达到目的,贾南风曾诈称自己怀孕,并弄了些绢布塞到衣服里掩人耳目,临产时,她把妹妹贾午的儿子抱到宫中,当作自己新生,取名慰祖,企图用他来替代愍怀太子。
元康九年(299年)十二月,贾南风诈称惠帝有病,要愍怀太子觐见。太子入宫后,贾南风故意避而不见,派人端来三升酒,以皇帝所赐为由让太子全部饮下。愍怀太子难违圣命,喝得大醉。贾南风又让黄门侍郎潘岳模仿着太子的口吻书写了一篇表文,然后按着酩酊大醉、神志不清的太子的手照样抄写一遍。表文曰:“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贾后)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已与谢妃(太子生母)约定同时发难,灭绝后患,立吾儿司马道文为王,蒋氏(太子妃妾)为皇后……”
紧接着,贾后以表文作为罪状让惠帝废掉了太子,将其囚禁起来,不久又暗中派人把太子害死。
“八王之乱”和太子被害引起朝野内外众情愤怒。贾南风的专制统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
一直想废掉贾后取而代之的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惠帝的叔祖父)见时机成熟,便秘密联络了梁王肜(司马懿第八子)和齐王冏(惠帝的堂弟)共同起兵。
永康元年四月三日深夜,赵王伦矫诏率兵入宫,他们先把惠帝挟持到东堂,然后下诏召贾谧(贾充的侄子,贾充死后由他因袭爵位)来见。贾谧刚到殿下,见情况有变,大喊:“阿后救我!”话音刚落,脑袋就落了地。已经控制了后宫的赵王伦,派齐王冏入殿捉拿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见齐王冏夤夜入宫,知道大事不妙,惊问:“你来此何事?”“奉诏书收捕皇后!”齐王冏接声道。“诏书当从我手中发出,你奉的什么诏?”贾南风色厉内荏地问道。齐王冏不再睬她,将她押着出了后殿。贾南风在火光中隐约看见了惠帝的影子,就远远地喊道:“陛下,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婆让人家废了,到头来还不是废了陛下自己吗?”喊了一通见无济于事,就又问齐王冏:“起事者是什么人?”齐王冏毫不避讳地回答:“是赵王和梁王。”贾南风听了悔恨不已,恶声恶气地骂道:“拴狗当拴颈,我反倒拴其尾,也是活该如此。只恨当年没先杀了这俩老狗,反被他们咬了一口。”走到宫西,看到贾谧的尸体,贾南风不禁高声号啕。哭声中透出了她的绝望。
随后,被废为庶人的贾南风先被幽禁在宫中,后又被囚禁于金墉城。几天后,贾南风被司马伦毒死在那里,包括贾午韩寿在内的贾府一众人等被推上了断头台,曾经高朋满座、风光无限的贾府至此风流云散,家破人亡,销声匿迹,空留下历史老人深沉而悠远的一声叹息。
第44章 “竹林七贤”中的吝啬小人
谁是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天字第一号吝啬鬼?莎士比亚剧中的夏洛克?不对。莫里哀剧中的阿巴贡?不对。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也不对。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也不对。莫非是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还是不对。到底是谁呢?这个家伙应该是“竹林七贤”中的王戎。
和前面五位相比,王戎至少有两个优势:第一,他比那五个家伙更真实。后者都是虚构的文学人物,而王戎确是实实在在,史书中有传的人物;第二,他比那五个家伙更早。后者中最早的夏洛克出现在十六世纪,而王戎则生活在公元三世纪,比他们足足早了一千三百多年。
王戎不但有这两个突出的优势,而且他吝啬鬼病发作的时候,其程度和那五位相比,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按理说,出身于高门豪族琅琊王家的王戎(他的祖父王雄为幽州刺史,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都是封疆大吏)不该如此吝啬,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大概和他在仕途上的一次挫折很有关系。王戎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时,曾私派部下为自己修建园林宅第,后被人告发并被免官,但他不久就花钱把官赎了回来。可能就是这次经历使王戎深刻体会到“功”与“利”之密不可分,功名可以带来金钱,而金钱则可以买回甚至买到功名,为了避免陷入司马迁那样因囊中羞涩而遭受腐刑的灾难,王戎的眼光紧紧锁定在了孔方兄、阿堵物之上。
现在让我们刮刮眼睛,看看他的光荣事迹吧!
贪婪的人好像并不少见,但像王戎这样贪而又吝的家伙似乎并不多见。据说,他经常手执牙筹(古代的运算工具)计算自己的财产,不分白天黑夜,乐此不疲,而其吝啬和其贪婪舍命比拼,丝毫不肯落后,虽明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却坐拥万贯家财而不愿花钱把身体搞得棒棒的,整天一副病怏怏的模样。老天爷竟然让他活到了七十多岁,真是奇了怪了!
王戎好像跟李子很有缘,小时候因为判断路边多果之李必苦而不抢摘得以扬名天下,后来却又因为李子遗臭万年。以记载魏晋士大夫言行见长的《世说新语》在《俭啬》篇中写到:“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翻译成我们现代的语言,就是说: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子树,贪财的他常拿李子去卖钱,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总是故意把李子的核钻毁。虽然只有区区十六个字,王戎之吝啬已跃然纸上,活灵活现矣!想一想王戎摘李钻核的场面,肯定奇丑无比。
《世说新语·俭啬》还记述了这样的故事:王戎的女儿出嫁到裴家之后,从娘家借了一些钱,一直都没有归还,所以,女儿每次回来省亲时,王戎立刻晴转多云,面部呈八点二十状,直到女儿把钱还清,他才多云转晴,高兴起来。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他一件单衣,而且仍然心疼得不得了,老觉得这件礼物太贵重了,于是在侄子完婚后又厚着老脸要了回来。
让王戎欣慰,令我们惊讶的是,王戎的老婆竟然对他非常满意,还深情款款、神经兮兮地称他为“卿”,要知道,“卿”乃是当时丈夫对妻子的称呼,所以,身为大老爷们的王戎不高兴了,于是,他老婆说:“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结果,“卿卿我我”一词很快就新鲜出炉啦。你看这两口子,真是王八看绿豆——对了眼啦!
第45章 回乡岂为鲈鱼脍
西晋时期的张翰在历史上不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但他为了故乡的鲈鱼脍和莼菜羹而辞官归乡的故事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时见于诗词散文之间。
张翰放弃仕途回家做老百姓真的是为了鲈鱼脍和莼菜羹?
鲈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鱼,以吴淞江所产最为有名,小学语文课本中便有“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诗句。鲈鱼脍则是指鲈鱼所作的脔肉,也就是鲈鱼片。
莼菜也叫菁菜,是一种鲜美嫩滑的珍贵蔬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主要产于江苏、浙江两省的太湖流域。
张翰的家乡就在太湖流域的吴淞江畔,而且出身当地的世家大族,所以从小就经常吃到鲈鱼脍和莼菜羹,直到公元301年他应朝廷征召离开故乡到京城洛阳任职。
征召张翰进京的并不是当时的皇帝晋惠帝,因为这个皇帝是个十足的傻子,而是代替皇帝执掌国家大权的齐王司马冏。
司马冏是司马昭的孙子,父亲司马攸死后,他袭爵成为齐王。在“八王之乱”期间的公元300年,司马冏和赵王司马伦合伙废杀了荒淫无耻、阴险毒辣的皇后贾南风,但后来却受到了司马伦的排挤。等到司马伦篡位当了皇帝时,司马冏再也忍耐不住了,于是联络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等共同讨伐司马伦,迎惠帝复位,于是晋朝历史进入的短暂的齐王冏时代。
司马冏执政后,败家子、糊涂蛋的本色很快就暴露出来,他大兴土木,“北取五谷市,南开诸署,毁坏庐舍以百数”;醉生梦死,“凿千秋门墙以通西阁,后房施钟悬,前庭舞八佾,沈于酒色,不入朝见”;任人唯亲,封给手下的吮疮舔痔小人一等公爵,号曰“五公”,对他们言听计从;滥杀忠良,“主簿王豹屡有箴规,冏并不能用,遂奏豹杀之”,于是,“朝廷侧目,海内失望”,无论是公务员还是老百姓都对司马冏失去了信心,充满了不满。
司马冏可能是个喜欢附庸风雅、沽名钓誉之人,所以他才会征召名士张翰进京任职,并且将他安排在自己身边担任东曹掾,这个职位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府秘书长。
张翰虽然纵情任性,放浪不羁,不拘礼节,人称“江东步兵”,和爱翻青白眼的前辈阮籍有的一拼,却并非糊里糊涂,不谙世事。到京之后,张翰耳闻目睹司马冏的骄奢淫逸,暴行滥政,深刻地预感到一场新的暴风雨即将袭来,心中总是萦绕着对将来的忧虑。
一天,张翰遇到了同郡的顾荣,便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顾荣深知其心,紧紧握着他的手,怆然答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于是,不久之后,在萧瑟的秋风吹起时,张翰“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挥挥手写下了文化史上的一个传奇,悠悠然留下了一个千年不尽的莼鲈之思。
莼鲈之思当然只是个借口,张翰放弃功名利禄回乡为民是因为他不愿被卷入“八王之乱”的刀光剑影,腥风血雨,沦为皇族权力之争的牺牲品。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在撰写以记录名士风采而著称的《世说新语》时,没有把张翰因为莼鲈之思弃官回乡的故事归入“任诞类”,而是将其归入了“识鉴类”,应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和张翰同时,同乡,同为名士,而且成就更大的陆机,也就是名著《文选》的作者,就没有张翰这么淡泊、这么潇洒,而是抓住权力的缰绳不放,最终因为兵败悲惨地被主子砍掉了脑袋。
第46章 潘岳:最美的,也是最丑的
古往今来,人们在夸奖一个男子长得漂亮时往往会说他“貌若潘安”。有人以为这位潘美男是小说中的虚构形象,有人觉得他是传说中的神奇人物,实际上潘美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西晋文学家潘岳。
潘岳,又名潘安,字安仁,乳名檀奴,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人)。相传他姿貌丰美,神采俊朗,所以后人常以其名作为美男子的代称,就连檀郎都成了对心上人的昵称。
潘岳之美乃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绝对不是靠垫骨隆鼻,割双眼皮等类似整容手术得来的,而且他生来就美,一直很美,以至于美出来一个典故。
据《晋书》记载,风和日丽的一天,“少帅”(少年帅哥也)潘岳乘宝马雕车,携弹丸弹弓出洛阳城游玩,没想到少女少妇们一看见他,都手拉手地围拢上来欣赏帅哥,一边赞美感叹,一边将自己携带的桃儿李儿杏儿等各色水果投入潘岳的车中,潘“少帅”遂满载而归,于是就有了“投果”这个典故,用来表示女性对于美男子的爱慕之情。
潘岳不仅玉树临风,而且才华出众,但这两个优势却没有让他在仕途上平步青云,飞黄腾达,相反,由于才名太盛,属于树大招风的主儿,他大半辈子受人嫉妒,官位一直很低,而且长期在京外任职,用仕途坎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他总结出了自己前半生仕途落魄的主要原因是“拙”,所以,他决定弃“拙”而取“巧”。
于是,在想办法回到京城之后,潘岳开始谄媚权贵,依附权臣。贾后(即贾南风)垂帘听政时,潘岳做了当时的权臣贾谧的文学集团“二十四友”之首。
为了讨好贾谧,他还时刻恭候在贾谧的宅院外面,一看到贾谧出门,立刻望尘而拜,做人做到这个份上,也真难为潘老帅哥了。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二十四友”集团从贾谧那儿吃饱喝足之后,就疯狂地为贾氏外戚集团出谋划策,歌功颂德,竭尽犬马之劳,而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
潘老帅哥最“精彩”的一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大醉时写下的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但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非常了得,只见他在太子的手迹上照原来风格“唰唰唰唰”添加数笔,一份铁证如山的造反信就捏造出来了。可怜好端端的一个太子就这样死在了贾后潘岳这对丑女俊男杀人不见血的刀笔之下!
有时候,老天的报应是丝毫不爽的,潘老帅哥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发动兵变,入宫除尽了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得罪过赵王伦的狗头军师孙秀,而孙秀绝对是个纯粹的小人,所以,现在潘老帅哥只有死翘翘的份了,而且还是满门抄斩。眼见白发苍苍的老母也身披锁具,忆起昔日老母对自己的劝诫叮咛,潘岳泪如雨下,跪拜于地痛叫一声:“儿负阿母!”但事已至此,悔之晚矣!
潘岳,曾经恃才傲物的翩翩公子,竟然在鬓发花白之时为了飞黄腾达学会了趋炎附势,成了丑恶的社会败类,而最终不但自己因此丧命还累及全家。
论外形,潘岳肯定是古今文学家中最美的之一,论品行,他无疑也是骚人墨客中最丑的之一,这位才子兼美男子的人生足印足以让后人惜之,悲之,思之,鉴之。
第47章 做好事不妨留名
我们的社会一直提倡做好事不留名,提倡做无名英雄,其实,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对于陌生人,的确应该做好事不留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对于亲朋好友等身边人做好事后则不妨留名,东晋初年的周顗以生命为代价做出了证明。
周顗,字伯仁,两晋时期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公元317年晋室南渡后,周顗先任荆州刺史,后官至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总理兼最高检察长。
周顗和当时的宰相王导是好朋友,两人关系非常密切,非同一般,“空洞无物”一词就来自于他俩之间的逸闻趣事。
话说有一天,王导到周顗家做客,两人小酌以后,带着凉席到树下纳凉闲聊。王导说到兴头上,竟忘乎所以,伏下身去把头枕在周顗的腿上,指着周顗的大肚子,问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周顗回答:“此间空洞无物,不过像你这样的人能装他几百个。”说罢二人大笑不止。
公元322年,王导的堂兄王敦发动叛乱,带兵进攻都城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王导带领堂弟左卫将军王廙、侍中王侃、王彬等宗族子弟二十多人每天都到皇宫门外等候皇帝定罪。周顗将要入朝时,王导呼唤他说:“伯仁,王氏宗族一百多人的性命全靠你维系了!”周顗却头也不回地径直进了宫门。
周顗虽然没有回应王导的托付,但他并没有辜负王导,见了晋元帝司马睿后,他备言王导忠诚为国,极力为他辩白,晋元帝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并请他饮酒进餐。周顗心中非常高兴,以至于喝醉了酒,当酒意微醺的周顗走出宫门时,王导等人还在门外守候。忐忑不安的王导又一次呼唤了周顗,周顗却仍不与他交谈,而且环顾了一下左右两边,大声说:“今年杀掉一干乱臣贼子,能得到斗大的金印,系挂在臂肘之后。”回到家后,周顗感觉意犹未尽,又挑灯夜书,再上表章,辩明王导无罪,言辞十分深切有力。可惜王导对于周顗暗中为他做的这些好事一无所知,以至于心中对周顗产生了怨恨。
不久,东晋王室被王敦打败,王敦兵入建康,占领皇宫,逼皇帝给他加官晋爵,于是他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并开始对不服从自己的忠义之士大开杀戒。
在准备杀周顗时,王敦问王导:“周顗、戴若思是人望所在,应当位列三司,这是肯定的了。”王导没吱声。王敦又说:“就算不列三司,也得作个仆射吧?”王导依旧不答。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了。”王导还是不说话。
不久,周顗和戴若思果然都被逮捕,路过太庙时,周顗大声说:“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话音未落,左右差役便用戟戳其口,周顗血流满地而面不改色,被杀时年仅五十四岁。
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的文件时,意外发现了周顗极力维护他为他辩白的奏章,又听说那天自己跪在宫门时,周顗一进宫就激烈地为他及王氏家族辩护,只不过没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来而已。联想到自己在能救周顗的时候却没有伸手相救,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回家就痛哭流涕,对子孙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如果当初周顗不选择默默地救助王导,做无名好人,而是在尽心尽力为王导说话辩护的同时自然真实地表达对他的关切之情、理解之意,那么,王导就不会在王敦准备杀死周顗时保持沉默,一言不发,周顗的命运就会改写。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不能假设……
第48章 历史上唯一的张氏王朝
谈起中华民族的姓氏,人们总会提到这样一句话:张王李赵遍地流(刘)。毫无疑问,张是中国的一个大姓,但不知什么原因,五千多年的中华历史中张姓建立的王朝却寥寥无几,严格说来,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张氏王朝。
公元三世纪到四世纪初期,西晋衰亡,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在北方及西南的巴蜀地区,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属于汉族的有三个,前凉就是其中之一。
前凉王朝是十六国时期西晋凉州刺史、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平凉市)人张轨建立的。
张轨,字士彦,家世孝廉,以博学著称,深得朝廷中书监张华的器重,历任尚书郎、太子洗马、散骑常侍等职。291年“八王之乱”开始,各州郡大都各自为政,张轨也想占据河西之地(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一带),于是就要求回家乡为官。301年,晋惠帝拜张轨为凉州刺史,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市)。
张轨到任后,沿用当地有才干的凉州大姓,共同治理凉州。他劝农桑,立学校,并始终对西晋表示忠诚,以维系民心。他还多次击败入侵的鲜卑部族,保境安民,威震西土。
311年,洛阳被前赵将军刘曜攻克,随后刘曜又攻克了长安,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很多百姓流入凉州,张轨在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又分西平郡(今青海西宁市)界置晋兴郡以收容流民,后又铸五株钱,流通境内,多有建树。
西晋末年,各州郡都不再向西晋朝廷赋贡,唯有张轨贡献不绝。在汉将王弥、刘曜进攻洛阳、长安时,张轨还数次派兵勤王,后被朝廷迁升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郡公。
314年5月,张轨病死。张轨的亲信部下拥张轨的长子张寔继任了凉州牧之职。张寔在形式上向长安的晋愍帝司马邺作了汇报,晋朝廷很快给了答复,让张寔接替凉州刺史之职并领护羌将军、西平郡公。
在张轨、张寔相继执政的近20年间,因为他们政治上比较开明,加之又远离中原战火,凉州是中国北方较为安定的地区,而前凉都城姑臧则成了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比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的流民相续到来,增加了劳动力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经验,使凉州的社会经济更加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地区。
320年6月,张寔被部下阎沙所杀。按照父死子继的成规,该由他的长子张骏接替,但张骏当时还是一个13岁的孩子,无法处理政务,只好又按兄终弟及的传统,由张寔的弟弟张茂继任凉州牧,执掌政权。
张茂在位期间,善纳谏,能断事。322年,他派将军韩琰攻克陇西、南安地区,设置了秦州。凉州大姓贾慕势倾西土,被他诱杀。
324年5月,张茂病死,因膝下无子,便将凉州牧之职又交回到张骏手中。
张骏和他的前辈一样,始终把晋朝看作是唯一的正统,把报效晋朝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尽管中原地区战火纷飞,与东晋取得联系比较困难,但张骏还是想方设法向东晋表示诚意。
张骏鉴于四川与东晋联系比较方便,便主动给占据四川的成汉国君李雄写信,劝李雄不要妄自尊大,赶快去掉帝号,向东晋称臣。他不管李雄是否采纳他的意见,还是继续派代表团去访问成都,目的就是假道四川尽快效忠东晋。但是任凭张骏好话说尽,李雄就是不答应。转眼过去九年,333年,张骏实在等不下去了,只好放下架子以向李雄称臣作为条件,派使者假道成汉去建康。李雄表面上同意了,但暗中准备将前凉派往建康的使臣张淳沉入江中杀死,由于张淳事先得到消息,义正词严地把李雄说了一通,才算得到了通行证,与东晋正式取得了联系。
张骏善于用人,又勤于政事,在他的治理下,河西地区民富兵强,成为战火纷飞的中国北方少有的繁荣地区,远近的百姓渐渐地把他当成一位贤明国君,称他为“积贤王”。张骏也有意向外炫耀一下,335年,他派大臣扬宣出兵龟兹、鄯善,这两个小国都有自知之明,料到不是前凉的对手,都乖乖地向前凉朝贡,西域的一些小国家见状,也争先恐后地向前凉朝贡。
有了实力的张骏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仪,在姑臧城南建造了五座宫殿。他们分别是宜阳青殿、朱阳赤殿、政刑白殿、玄武黑殿和谦光殿。谦光殿居中,其他四个殿在四周,四个殿分别装饰成青、红、白、黑四种颜色(古代用青、红、白、黑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年四季,张骏轮流到四座宫殿居住。345年,张骏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开始设置祭酒、朗中、大夫、舍人、谒者等官职,其名称大都仿效东晋。
346年5月,张骏病死,他的次子、16岁的张重华继任凉州牧、假凉王。
张重华为人沉默寡言,宽和持重,即位后对内减轻赋税,停建御用花园,对外派使者修好于后赵,似乎很想有所作为。不过,他的命运不佳,刚刚继位不久,就屡次遭到后赵的袭击,搞得人心惶惶。司马张耽出主意对张重华说:“国家存亡在于兵,而兵以将为主。现在大臣们推荐将领,都选自己的亲朋故旧,而且大都不能带兵打仗。现在,大敌当前,诸将不能迎战,这怎么能行呢?我看主簿谢艾文武双全,善于用兵,要是让他统兵,必定可以杀退敌寇。”张重华于是就把谢艾召到跟前,向他询问抗敌方案。谢艾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最后很有信心地说:“只要给我七八千人,打不败后赵拿我是问!”张重华当即封谢艾为中坚将军。
谢艾说到做到,很快就把后赵军队打败。张重华接到捷报,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将谢艾封为福禄伯。后赵国君石虎不服输,第二年,又派出几万大军来报复张重华,结果又被谢艾打得一败涂地。
战场上的胜利,使张重华变得骄傲起来,349年他开始自称凉王,丞相,雍、秦、凉三州牧。张重华陶醉在别人给的或者自己封的这些不伦不类的称号之中,渐渐地厌烦了政务,整天与宠臣下棋为乐,玩得高兴时就赐给宠臣许多钱帛。征事索振实在看不下去,就给他提意见说:“先王勤俭节约,国库充实。殿下即位之初便遇后赵入侵,是靠了对官兵的重赏才挫败了强敌。现在国库已经空虚,强寇随时都会向我们进攻,一旦打起仗来,我们用什么赏赐官兵?”索振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见张重华沉默不语地在听,便接着说:“汉光武帝刘秀日理万机,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所以才能使汉室振兴,如今,下面呈上来的奏章你拖了几个月还没处理,使上传下达的道路堵塞,冤假错案得不到处理,这难道是圣君应该做的吗”?张重华听索振把话说完,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对他的直言表示感谢。从此,张重华放弃了整日下棋的习惯,改变了对宠臣大手大脚赏赐的做法,处理政务也认真及时起来,国库开始逐渐充实。
但是,国库一旦充实,张重华就又不甘寂寞了。
353年2月,张重华派张弘、宋修、王擢三位将军带兵向前秦开战。但张重华没想到,龙黎一战,前凉军队被打得丢盔弃甲,一万两千名官兵死在了战场,张弘、宋修被俘,王擢扔掉秦州跑回姑臧,上邽也被前秦占领。这次惨败把张重华气得暴跳如雷,发誓不打败前秦就不活在世上。同年5月,张重华再次派王擢带两万官兵袭击上邽,由于得到了秦州一些郡县的支持,王擢一举夺回了上邽。张重华被这次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前秦不是他的对手,于是上书东晋穆帝司马聃,请求伐秦,但还没等到东晋答复,张重华就染病在身,于同年11月死去。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的30年间,是前凉的鼎盛时期,他们分凉州设置了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设置了高昌郡。其疆域有今甘肃中西部、新疆东部、宁夏西部广大地区。
张重华死后,张氏宗族内乱不断,凉州大姓也起兵反叛,十几年争权夺利的斗争使前凉国势大衰。
353年10月,张重华病重时,立10岁的儿子张曜灵为太子。消息传出后,张重华同父异母的大哥张祚极为不满。但张祚城府很深,表面上看不出他不满的情绪,而暗地里却与张重华的亲信大臣赵长、尉缉频繁来往并结为兄弟,密谋待张重华死后废掉张曜灵。11月,张重华病死,张曜灵继位。赵长等人假称张重华有遗嘱,把张祚拥立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抚军大将军。过了几天,赵长等人给张重华的母亲马太后送去一份报告说:“现在政局不稳,曜灵太小,无法收拾局面,请立张祚为凉王。”马太后是张骏的第二个夫人,很受张骏宠爱并为张骏生下张重华。张骏死后,马太后受不了长期守寡的煎熬,于是私通长宁侯张祚。从名分上讲,马太后是张祚的母亲,只不过不是亲生的而已。张祚野心勃勃,想借马太后的势力操纵前凉大权。
12月的一天,张祚来到马太后居住的永寿宫,和马太后温存了一番后,提出让他废掉张曜灵。马太后心里很清楚,要想长久地把持朝政,让张祚掌权对自己更为有利,于是满口答应,当天就废掉了张曜灵,立张祚为凉州牧。次年1月,张祚称凉王,改元和平,并不再沿用晋朝年号,开始采用皇帝礼乐。张祚取得王位之初,对马太后还是言听计从的,但没过多久就一脚踢开了她,还把她的儿媳妇、女儿以及张骏后宫的女子全部奸淫。马氏虽然很生气,但手中无权,对张祚也没有办法。在受到张祚的冷落后,马太后又把大臣张邕拉入怀中。
张祚深知自己的王位来得很不光彩,因此生怕别人对他说三道四,更怕别人对他的王位有非分之想。他刚一即位,便派人去酒泉杀害了谢艾,可惜一代名将谢艾竟成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第二年,即355年,张祚又怕河州刺史张灌兄弟势力太强,便让他的亲信张掖太守索孚到和州取代他们,张灌很想得通,对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十分痛快地答应交出兵权并按张祚的要求离开枹罕(今甘肃临夏市)带兵去攻打反对前凉的胡人。
其实,张祚让张灌讨伐胡人是幌子,目的是让张灌离开枹罕。随后,张祚让易揣、张玲二将带一万两千人去袭击张灌。张掖人王鸾听到张祚要袭击张灌的消息,便找到张祚劝他说:“张灌勇猛,善于用兵,你派军队去打他,必定回不来,看来凉国是危险了。”接着又指出张祚淫虐无道的罪行,让他收敛。张祚听着听着,恼羞成怒,喝令卫兵把他拉出去杀掉,王鸾在去刑场的路上大骂张祚:“张祚!你这个淫棍,我死以后,你也活不了多久,不信你走着瞧吧!”
正像王鸾说的那样,张灌听到张祚派兵来袭的消息,立刻杀掉了索孚,并传檄各州郡废掉张祚,拥立张曜灵复位。然后调动兵马迎击易揣、张玲,把他们打得狼狈逃回姑臧。
这年八月,骁骑将军宋混的弟弟宋澄因大哥宋修与张祚有矛盾,料到张祚早晚要对他们下毒手,便联合了一万多人响应张灌。张祚见自己落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只好把气发泄在张曜灵身上,他命令扬秋胡把张曜灵活活拉杀,胡乱埋到一个坑里。
不久,宋混大军到了姑臧城下,张祚想把在城内的张灌的弟弟张据和儿子张嵩抓起来杀掉,但还没动手,张据和张嵩就已经把城门打开,宋混大军开进城内。这时的张祚还提着宝剑站在殿上命令士兵迎战,士兵们平时在张祚那里没得到过任何好处,关键时刻谁也不愿意为他卖命,很快张祚就被宋混的士兵杀死。百姓们听说张祚被杀,无不拍手称快。
张祚死后,张灌、宋混、张据拥立张重华六岁的小儿子张玄靓为凉王。说是凉王,年幼的张玄靓除了看到刀光剑影觉得好玩,看到血流成河感到害怕之外,对国家大事什么也不知道。大权落到了讨伐张祚有功的张灌手中,张灌自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尚书令、凉州牧、张掖郡公。
张灌喜欢猜忌他人,而且还爱根据自己的爱憎进行赏赐、惩罚,因此许多人对他极为不满。郎中殷郇劝谏他,张灌勃然大怒,说:“老虎出生三天就知道吃肉,何须别人教它”,差点把殷郇气死。
宋混为人刚直不阿,自然成了张灌的眼中钉。359年9月,张灌想杀死宋混兄弟,废掉张玄靓,自己当凉王。不料走漏消息,反被宋混先下手把他打败,张灌、张据兄弟俩自杀,之后,宋混又杀了张灌的全族。经过这一场内部斗争,已经10岁的张玄靓似乎懂了许多,他给宋混增加了不少头衔,拜宋混为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将军、酒泉郡公,负责管理朝政。宋混让张玄靓去掉凉王称号向晋称臣,张玄靓便称凉州牧。
两年后,宋混病重,张玄靓同祖母马太后亲自到宋混家中探望。张玄靓见宋混病得很重,哭着对宋混说:“将军万一不幸去世,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怎么办呢?我想让你的儿子林宗代管朝政,不知你意如何”?宋混气喘吁吁地说:“林宗年纪太小,不能胜任。如果你不嫌弃我们宋家的话,可以让我弟弟宋澄代管朝政,他比我有能力。”
宋混死后,张玄靓拜宋澄为领军将军,管理朝政,但好景不常,361年,大司马张邕起兵杀死了宋澄,同时也灭掉了宋氏一族。张玄靓对张邕滥杀大臣极为不满,但苦于手中没有兵权,只好忍气吞声,封张邕为中护军,让他同叔父、时任中领军的张天锡共同辅政,名义上是两人共同辅政,但张邕小人得志,大树私党,实际上是张邕专权。
16岁的张天锡是张重华的小弟,他对张邕独揽大权自然不满,于是就和亲信张肃、赵白驹密谋杀掉张邕,夺回权利。这年11月,张天锡同张邕一起去朝见,走在后面的张肃猛地举起刀向张邕砍去,但没有砍中,赵白驹又上去补了一刀也没砍中,只好和张天锡一起跑到宫中。
张邕脱身后,马上带着三百多名士兵攻打宫门。张天锡十分镇静地站在房顶上对下面的士兵喊话:“张邕狼子野心,杀了宋氏全族还不过瘾,现在又想杀我。你们都是前凉的忠臣,千万不要上了张邕的当!我现在只杀张邕一人,其他的人一概不问。”听了这话,张邕手下的士兵立即四散跑光,张邕见状只好自杀。张天锡则冠以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辅政。363年8月,张天锡派张肃深夜带兵入宫杀掉张玄靓,自称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
张天锡掌权后,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连应该按时看望母亲的时间都忘掉了,更谈不上处理政务了。他的堂弟张宪带着棺材去劝谏他,张天锡根本不听,还是我行我素。
张天锡就这样稀里糊途地过了十年。
376年七月,前秦步骑十三万大举伐凉。张天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禁中录事席仂首先发言说:“你把你的儿子送到前秦去当人质,再给前秦君主多送些金银财宝,让他们暂时撤兵,我们再慢慢想办法,这叫以屈求伸。”席仂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其他大臣的激烈反对,他们愤怒地说:“我们世世代代以忠于晋朝而闻名,如今一旦委身事秦,就会使祖宗受到侮辱。况且,河西天险百年没有灾难,如果出动全国的军队,再求西域帮一下忙,怎么就知道不能打胜仗呢!”
张天锡在大臣们高昂的情绪感染下,胆子一下子壮了起来,捋起袖子,大声说:“我的决心以定,谁敢说投降,格杀勿论”,并把前秦派来劝降的使者阎负、梁殊吊在军门上,下令士兵用箭把他们射死。
前秦将领王统、李辩、梁熙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向前凉发起猛烈进攻。前凉的军队不堪一击,几次出击都被打败。张天锡不得不亲自出城迎战,这时,城内又发生叛乱,张天锡只得又跑回去平息叛乱,前秦军队也紧跟着张天锡来到城下。张天锡走投无路,出城投降。
前凉王朝自301年西晋朝廷拜张轨为凉州刺史至前凉末主张天锡投降前秦共九主七十六年。除威王张祚称凉王、改年号为和平、不用晋朝年号外,其余前后各主虽各有年号,但一直自称是晋的凉州刺史或凉州牧,沿用西晋年号。他们虽然名义上自称晋臣,实际上自张轨以来早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
整个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是中国北方较为安定的地区,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地区,而都城姑臧又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可以说张姓的前凉王朝为这个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纵览前凉八十年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不由得让人想起明代文学家杨慎题在《三国演义》篇头的那首《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第49章 十五岁的开国皇帝宇文觉
纵观中华历史,各朝各代的开国皇帝,无论是戎马倥偬、久经沙场者,还是专权独断、逼君让位者,创建基业之时都已人到中年,甚至于老之将至,前者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后者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然而,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却是一个年方十五、稚气未脱的懵懂少年,他就是孝闵帝宇文觉。
宇文觉是西魏宰相、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第三子,母亲为北魏冯翊公主,七岁(《周书》记为九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据说当时有善于面相者史元华为宇文觉看相,事后,史元华私下告诉宇文觉的亲人:“这位公子有至贵之相,但可恨的是他不长命。”
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他的侄儿宇文护扶持15岁的宇文觉承袭父位,由宇文护辅政。第二年正月,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把皇位禅让给宇文觉,宇文觉即位称帝,定都长安,立国号周,史称北周。
宇文觉称帝后,军政大权实际上全部掌握在他的堂兄大司马宇文护手中。宇文护专横跋扈,一部分元老大臣对他心生不服。太傅赵贵密谋刺杀宇文护,找太保独孤信商议,独孤信阻止了他,但也没有告发他。后来有人告发了这件事,宇文护立刻杀了赵贵,独孤信也被罢官,不久又被赐死。
外表斯文的宇文觉却有着刚毅果敢的性格,对于宇文护专政感到相当不满。他虽然尚未成年,但也想亲自执政,而司会李植与军司马孙恒也对宇文护专权独断深感愤怒。公元557年四月,二人便与乙弗凤、贺拔提等人一同私下向宇文觉请求诛杀宇文护。宇文觉同意了,准备借宴请公卿的机会捕杀宇文护。他们又找了张光洛一同行事,不料张光洛却将此事密告给宇文护。宇文护这次没有大开杀戒,只是改任李植为梁州刺史,孙恒为潼州刺史,将他们两人从宇文觉身边调离,贬到地方做官。
侥幸留下来的乙弗凤却不死心,加紧谋划,准备再次由宇文觉设御宴招待群臣,乘机干掉宇文护,但仍然潜伏在他们身边没有暴露的张光洛又将此事告诉了宇文护,这次宇文护不再心慈手软,立即召集心腹,将乙弗凤等人一一捕杀,使宇文觉身边没有了侍卫。接著,宇文护派贺兰祥逼迫宇文觉逊位,将他贬为略阳公并幽禁,一个月后,宇文护又派人将年仅十六岁的宇文觉毒死。
公元572年,宇文觉之弟、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下令为宇文觉上徽号。于是,蜀国公尉迟迥奉皇帝之命在南郊上谥宇文觉为孝闵帝,尊其为北周开国皇帝,称其陵墓为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