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唐朝白居易《三月三日》忆微之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初衣解诗:在唐朝,三月三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种来源于原始社会对春天的祭祀与赞美,经过时光,在唐朝达到了鼎盛,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一个祝福春天,郊游踏青的好日子。
其实这一种礼仪和风俗之缘起,渊源已久。春水不寒,正是人们用春水洗沐的好日子,正式用身体感受春气,融入春天。当汉朝的时候,礼仪和民俗结合在一起,官民都要在水边洗濯,以消除疾病,祈祷风调雨顺。
到了晋朝的时候,祈祷之外,又加上了娱乐晏饮。在晋朝永和九年,晋朝的贵族王羲之,率领了42位高官朋友,在兰亭祭祀完春天之后,在兰溪的水边,用流水浮着酒杯,凡是酒杯到谁的跟前,谁就得作诗一首。这其实是古老的民俗的演变。是因为上巳节,有那种向河水投掷鲜花食品,祭祀河伯,感恩春天的礼仪。但另有快乐的是,谁拾到水边的漂浮物,就收到了春天的礼物。这是最早的漂流瓶。
但显然晋朝贵族的举动诞生了伟大的诗章,震荡着人心,春天和诗人的共鸣,乃至友谊的共振都达到极美的高度,三月三,有心人格外期待志同道合的知己,被称为人生之乐事。
三月三在唐朝达到了高潮。皇家每年此日,要举行重大的祭祀,虽然不是每年的三月三,都会在长安曲江边,举行盛会,但是曲江边皇家的三月三,则有着更多的意义。比如每三年而一次的中榜进士,会安排在这个节日里,形成了狂欢的高潮。而普通的老百姓,则把这天作为春游。几乎年年,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在众多的园林里,贵族与百姓同在,男女盛装游春。
杜甫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那么白居易和元稹又是怎样的一种故事呢?它们和3月3有怎样的联系?
虽然白居易和元稹,不是在同一年中的进士,尤其是元稹,他不是通过考进士而进入的仕途。但是他们有一个交集,就是24岁的元稹和32岁的白居易,同时登书判拔萃科,以同等的小官位,变成了同事。两个人相见恨晚,都是苦读出身的失去父亲的寒门子弟,都有一段没有结果伤心的恋情,但都有为官做事的雄心和热望,从基层中出生,更加了解本朝的社会现实和弊端。
当然他们所在的秘书省相对清闲,一起吃饭,一起探讨人生,每年三月三一起去曲江游玩,过了四年如兄如弟如大学的生活。这4年成为了白居易心中挥之不去的美好的回忆。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那个时候他们并没有成为朝廷的重臣,无需他们安排和参与重大的礼仪。两个人一起切磋诗词,用饱满的热情等待未来。在此间,元稹根据自己的爱情故事,写下了传奇《莺莺传》,而白居易也有不朽的名篇《长恨歌》,想他们的第一个读者都是对方。这没准也是友谊激起的才华的火花。
当时4年之后他们的人生路,开始分道。元稹因为孤直豪爽,锋芒太重,被贬到了河南做小县尉,之后辗转在荆蛮之地,做地方小官,这一蹉跎就是10年,而且元稹在外地,患上疟疾,穷困潦倒。
白居易虽然老成稳重,官运也不佳,自从元稹离开他之后,他母亲病故回乡守孝一段时间,等他回来的时候,也遭遇了贬谪的命运,去做江州司马。
但是宦海浮沉,天涯各地,都没有影响到她们的友谊。比如白居易在母亲守孝的期间,还收到了元稹想办法筹给他的钱和救济。
两个人曾经以为进入仕途上可以安邦,下可齐家,结果,半辈子做官受气,穷困潦倒。唯一不变的是,无论日子有多么的艰难,我们从来没有忘记对方。
但是弹指10年间过去了。
3月3是古代的雅集,一杯酒,一首诗,在唐朝,只要在亭子里修建成曲水流觞的模样,就可以两三人踏青饮酒,推高友谊。
这是这一年的三月三,元稹在四川的通州,而白居易在江西九江。天下之水归于一海,但是白居易和元稹这杯曲水流觞,既壮美,也悲凉。白居易和元稹的曲水流觞,可跨了万水千山,因为他们并不在长江边上。唐朝的四川属于边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每一首诗,每一封信,都要经历漫长的传递才能到达,甚至有遗失,甚至遗失的还有生命。
37岁的元稹,在通州荒蛮远地病得要死,他接到了45岁的白居易哥哥的三月三写给他的思念,日记一样描写了现实。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今天的我病着,贫病交加,无复从前的花前醉啊!
年轻时候的朋友都是谈兴趣谈理想,走得深远了,就是谈琐碎,谈生活。滋味虽然平淡,却有着回忆做底子,更加真挚绵长。
他们的酬唱应和诗,多达180首,在唐朝,交通和邮政并没有当代这么迅捷,维持他们不变的,是真正的友谊和心灵的慰藉。他们的友谊维持了终生。
这比晋朝曲水流觞的一时之会,更加令人回味。因为繁华与凄凉,都互相守望和存在。
三月三,不只是踏青和浪漫,它更是友谊的载体,最美的人生布景,最深沉的他年关于青春朋友的记忆和回味。
你有过这样的朋友吗?拿起笔来给他写一首诗,或者仅仅只是告诉他,我思念你!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