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文艺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要和现实相结合。生活艺术化就是生活是现实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要老是盯住这点现实的东西,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到艺术水平,也就是我们的生活要超越现实。所以,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也就是深入现实、超越现实。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个提法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学者和后现代艺术的学者那里谈论的最多,所以我先从西方谈起。
西方现代艺术大约从18、19世纪到20世纪初。20世纪上半叶、中叶以后称之为后现代。这是一个粗略的说法。关于什么叫做现代、后现代,有不同的说法,大体上是20世纪上半叶以前称之为现代,20世纪初中期到当代称之为后现代。现代西方艺术的特点可以分成两点来说,一个特点就是重感官美,就是好听、好看,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声色之美。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西方现代艺术常常提的一个口号,叫做“为艺术而艺术”。西方现代艺术的缺点是,重视声色之美,重视感官娱乐,可是单纯的感官娱乐没有深层的内涵,表面上好看好听,锣鼓喧天,没有什么回味、内涵和背后的意义。现代艺术的“为艺术而艺术”很明显是脱离现实、脱离实际的生活。这两个缺点为后现代艺术所批判。后现代艺术强调,我们不要老讲声色之美,这太表面化了,我们要深入到感性美的背后,要讲精神境界,不是光好看好听就完了。后现代针对“为艺术而艺术”的缺点,强调艺术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艺术要生活化就是他们提出来的,就是艺术要和现实的生活相联系。
后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区别表现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各个方面,我现在专门从绘画的角度来举几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法国画家杜尚,他被称为“后现代之父”。现代艺术重视感性美,一天到晚就是讲好看,他对这点很烦恼,他说我们讲美不要老讲感性美,也不要老讲为“艺术而艺术”,要讲生活之美,要把艺术深入到生活里面去。他把这两点体现到了他的绘画里面。且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个是杜尚的《从处女到新娘》,展示从一个小姑娘到结婚做新娘的过程,他完全不用那些红红绿绿的颜色,而只用一些机械的线条,把小姑娘怎么样变成新娘的过程画出来。我不知道大家看过这幅画没有,很有意思,从一个小女孩的体态变成一个性感的少妇,最后变成新娘,由一个男士来窥视她的隐私。表面上简直是莫名其妙,就是几个线条,看不出是什么,可是仔细看就可以看出是怎样从一个纯洁天真的小姑娘变成新娘,然后和男士在一起的,通过画里面的这个过程就可以对人生有深刻的体会。所以他说,我这就把艺术生活化了,艺术是要讲生活的,不是为了好看,所以他提出艺术要为生活服务,要为现实服务,要为思想服务。光感性美,没有思想不行,艺术里面要有思想性。
再举个例子,杜尚的思想跟西方传统思想不一样。西方传统思想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想,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点跟中国不一样,我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中有二、二中有一,对立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杜尚并没有念什么中国的东西,但脑子里面有很多中国禅宗的思想,就是彼中有此、此中有彼。杜尚创作了一扇可以同时处于开和关状态的门,并在1965年的杜尚艺术展上将它展出。西方人的思想:开就是开,关就是关,彼此之间是互相排斥的。但他创作的门既是开又是关:有两个门框,两个门框的中间有一个枢纽,枢纽上面安装了一扇门,这扇门向这个框子一关,而对于另一边来讲就是开,这边开,那边就关了,开就是关,关就是开,他用这扇门表现正反两面是合一的,阴阳是合一的。这扇门本身没什么好看的,并没有感性美,但是非常有思想性,你看到他的门,就会想到反正合一,阴阳合一。
关于杜尚的这两个例子,最能说明后现代艺术所强调的,艺术要生活化,不是为了表面上好看,而是背后要有思想性。但是他走到了极端。作为一个著名画家,他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干脆不画画。他整天下棋,认为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就是艺术,他说了一句名言:“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以杜尚为例,就说明后现代跟现代的思想是很不一样的。后现代对现代的批判,有其合理的地方,就是强调人活的要有思想性,不要一天到晚就只讲表面好看就完了。杜尚最深刻的地方就是要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中国的禅宗思想对他影响很大,有人说杜尚是一个西方的禅宗。简单的好看,那是低层次的美,高层次的美是有精神境界的升华和提高,这才是真正的美,这是西方后现代艺术比现代艺术高明的地方。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后现代艺术明显有它的缺点,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比如《从处女到新娘》,都是一些机械图,完全丢掉了感性美,这未免太片面了。它的优点是使人的思想高尚起来了,缺点就是反倒把感性美丢掉了。这个缺点说明他还是受西方传统非此即彼的影响,感性美不好干脆就不要了。单纯的感性美有它的缺点,但是不能把感性美都扔掉,就像生活中女士们需要打扮,你说打扮太庸俗了,但是要打扮,人也要欣赏感性美。我们中国人就是要讲阴阳合一,亦此亦彼。而西方后现代的行为艺术,竟然在两百米的距离间来回跑,跑到累得倒下,说这是体验生活,把非平常的生活当作平常的生活来过,这太不现实了。有的后现代艺术,甚至还把废纸废物、破铜烂铁也当作美术品。当然这也有它的正确一面,垃圾也分你从什么角度来看,从某一个角度也可以把它当作艺术品,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但是西方后现代艺术,其中有一部分把艺术庸俗化了。
这样看来,西方从现代艺术到后现代艺术所走的道路,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借鉴吸取他们好的方面,也要批评他们的缺点来提高我们自己的审美境界。我们今天的艺术生活化不能脱离感性美,不能走极端,还是要讲感性、漂亮、声色之美。我不是走极端的人,我主张要讲声色之美,但是我们的声色之美要看它背后有没有精神支柱,有没有背后的意义,有没有深层的含义,而不光是看外表,要在声色之美的背后、打扮漂亮的外表看出它背后的气质。我们看一个人打扮的美,有的人只是表面美,有的人则可以从漂亮的外表看到背后的气质,那么我们就应该欣赏他的美。因此,我们讲艺术生活化不能够离开感性美,讲生活艺术化也要讲精神境界的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美和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所要走的道路。这条路不是西方后现代艺术那种简单的路,还是要按中国人亦此亦彼、阴阳合一的思想来指导。
那么,我们究竟要怎样才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呢?这就要回到中国人的美学思想上。我们知道,人如果仅仅盯着一点现实,那是没有什么美可言的,只有从现实出发又超越了现实,才能拥有美和更高的精神境界。比如庄子,他夫人死了,他鼓盆而歌,别人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妻子死了,我起初也很悲痛啊,但是我转念一想,人生本来不就是什么形体也没有吗?到后来才转换到了身体,现在又从有身体、有形体回到了无形体,就像春夏秋冬一样,这是自然之命运,也就是顺其自然。他说,我一想到这里,就想开了,于是鼓盆而歌。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庄子超脱了。鼓盆而歌并不是麻木不仁,而是从痛苦中挣脱出来,超脱出来,所以鼓盆而歌就是最好的艺术,就是生活艺术化。
从美学的理念来讲如何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就要讲到大家都很熟知的“意象说”。美在意象。“象”是形象,就是表面的感性美、形式美,“意”就是背后的意境。“美在意象”就是说,美在象之外,你能体会到形象背后的意,那就叫“美”。美感是一种领悟、玩味,美让人领悟、玩味到象外之意,在美的东西面前留恋不舍。中国的“意象说”最好用刘勰的一句话来概括,“状溢目前曰秀,情在词外曰隐。”意思是,形象的东西都显现在外面,叫做“秀”,但此外还有隐藏在形象背后的含义,即意境,那就叫做“隐”,这叫“隐秀说”。从表面能够看出背后的意境,我们欣赏中国的诗词,其实都是欣赏这种美。杜甫的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了,只剩下山河在,其内含的意思是说没有任何其他的物了;城里到了春天到处都是深深的草木,形容都没有人了。这里面就是“显”之外有“隐”,让你体会背后的东西,让你感觉更凄凉。司马光用“隐秀说”来解读这两句诗。他说:山河在,明无物矣。草木深者明无人矣。从在的东西体会到背后凄惨的景象,所以意味深长。再比如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争宠斗艳,现在都变成几个白头老太婆了,闲坐在那里谈过去的事。这首诗通过一个“在”字,在场显现的东西,让你想象不在的昔日的情景,体味无穷。
西方后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念过老子的《道德经》,他的美学思想有很多跟中国古代的“隐秀说”相似,当然他的思想不见得完全是从中国学的。他有一个思想叫做“显隐说”,任何东西都有显出来的一面,这是在场的东西,可是在场的东西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呢?在场的东西之所以形成,都有背后的东西支撑。我今天在这讲话这样的一个形象,讲这样一些内容,都有背后的东西支撑,但背后的东西不在场。比如我今天讲这些东西首先有我的老师教我的,有我过去念的书,我这个形象跟父母亲的性格有关,父母亲又跟祖父母有关,这样牵扯祖祖辈辈,所有过去的东西,即使非常遥远的,也影响了我。所以我今天讲的其实跟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有关,跟我周围的朋友有关,跟我念的书有关,跟我的老师有关,跟老师的朋友有关,跟北京有关,跟我在武汉有关,跟全世界都有关系。尽管越远的东西影响越少,但多少都有影响。所以海德格尔认为每个在场的显现出来的东西,都是背后的无穷的不在场的东西的一个集合统一体。那么我们欣赏美就要从当前的东西体会到背后的东西。比如他举的例子,我们到一个古庙去看到一些楼有裂痕,都裂开了,会欣赏美的人看到裂痕,就在那徘徊,从裂痕里面想象到几千年几万年的风风雨雨的摧残,所以他在那玩味,这就有美了。还有梵高画的一个农鞋,上面画了一个破窟窿,这幅画让你有无穷的想象,可以想到这个农夫一个人在路上、在田埂上面走来走去,为了面包历经艰难辛苦,让你想到背后各式各样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所以在那画的面前流连忘返,这就是美。表面漂亮的东西看完转身就可以走了,而有意味的东西却可以让你站在那里体味半天。海德格尔的“显隐说”有意无意的就跟中国传统的“隐秀说”非常接近。
因此,从这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要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就不要只盯住当前的一点现实的东西(“象”“形”),要超越现实,超越就是能体悟、玩味到背后的东西(即象外之“意”),这样,胸襟就开阔了,也就是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我对于怎样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简单回答。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喝茶,喝茶是为了解渴,一个没有精神境界的人喝完解渴就算了,但是有精神境界的人可以从饮茶中品出诗意来,这就有了美。
所以这是我们应该走的道路,但是人生要超越现实并不容易,要经过挣扎、磨练和搏斗,我开始说了,庄子妻死,鼓盆而歌,他说:我开始的时候不是没有痛苦,后来想通了就不哭了,其实,这个超脱是经过痛苦挣扎的,没有经过磨练,没有从痛苦中挣扎的精神,是达不到庄子那样的境界的。比如陶渊明,我们一般都把陶渊明想象成是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非常轻松自由的人,好像一点痛苦都没有,其实不然。讲一个我碰到的旧事,大家都知道宗白华先生,他是美学家,他在的时候老爱背着一个黑提包坐着公共汽车到王府井逛街,大概一个礼拜就要去一次。有一次我碰到了他,我说宗先生真是自由自在,真是像陶渊明一样。宗先生说,不对,许多人把陶渊明理解错了,以为他是那样的完全没有一点沉重之感,快快乐乐。其实不然。“既自以心为形役”,说明他自己的精神(“心”)曾经受身体(“形”)的束缚(“役”),跑到官场去当官,觉得不自由,后来懊悔了。宗先生说:“懊悔就是超脱。”这说明他是从过去的名缰利锁中挣扎出来了,才达到高远的精神境界。所以超越现实,做到超脱,并不容易。人生多曲折,酸甜苦辣都有,要超脱就需要有搏斗的精神,有挣扎的精神。黑格尔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经过人生一系列的对立统一,不断地和对立面搏斗,经过磨炼才达到的,最后就像一个百战百胜的战将,才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
总之,我们人生要想俯仰自由,达到高远的精神境界,需要经过搏斗、挣扎,让生活艺术化。好,祝大家从拼搏磨炼中获得自由,过一个美的艺术人生。
*本文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世英在首届中国文艺评论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