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庞颖: 她每天在青山绿水间饮茶,是沈宏非杭州必访之人
物质越发达,我们越深信,真正的奢侈品都是金钱买不到,比如洁净的空气、甘甜的水、喜欢的工作、还有平和畅达的内心……
本期【100个有品位人】嘉宾、杭州“和茶馆”创始人庞颖曾多次登上“杭州市品质生活代表人物”榜单,是美食家沈宏非到杭州的必访之人,她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就在于这些简单又难得的事物她时刻拥有。
她呼吸的是青山绿水间最清新甜润的空气
车路过断桥,接着驶过花开正盛的曲院风荷,随后进入西湖西侧的灵隐山麓。
山上道宽车多,一开始觉得与山下人车熙囔的西子湖畔差别不大。突然,车拐去一条小径,两旁清幽茶园代替了喧闹车流,不过片刻,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
车在一扇矮栅栏前停下,开车门,耳畔瞬间被蝉鸣、水声占据。眼满绿树、灰石板路,隐藏在绿树下土黄色的古朴院落……这里是杭州法云安缦酒店所在地。
沿酒店小溪旁的石板路往里走,500米后会看到一座被绿树掩映的斜顶灰瓦木屋,屋前摆着花、挂着鸟笼,房门上方那块写有“和茶馆”三个字的木质招牌提示我们:庞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到了。
站在这方天地,呼进去的每一口空气都是那么甜润。到茶馆工作的日子里,庞颖每天都会沿着茶馆周围的青山绿水石板路走一大圈,一圈3.5公里,全程呼吸的都是爆表的负氧离子。
作为杭州城最会生活的人,庞颖首先让人羡慕的就在于她真的太会寻找呼吸之所了——要知道,“和茶馆”在杭州城的另一家店则位于有着“杭州之肺”美称的西溪湿地。
对于空气,庞颖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她是杭州城最早练瑜珈的那批人,但现在能被她选中联系瑜伽的场地越来越精贵,“开在大楼里的瑜伽馆我是不去的,因为瑜珈主要就是练气,如果空气不好,呼进去吸出来的全是污浊之气那不如不练,我练瑜伽的地方周围必须要能看得见青山绿水。”
不在杭州时,她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全国各地的茶山。每当车开进大山深处觉得有些疲乏时,她会把车停在路边,打开车窗,在车里盘腿打坐。“打坐能把身体里的浊气吐掉,再吸进大山里最新鲜的空气,大脑含氧量增加后会瞬间感觉轻松,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有青山绿水的地方,那里有最好的阳光、空气,它们都是免费的,但又都是现如今最奢侈的。”
她戴的是2500年的高古玉、1000多年的金手镯
利落短发、黑白条纹宽松T恤、不施粉黛但皮肤光洁,初见庞颖,给人简单朴质之感。但细细打量和了解后发现,她身上细节部位佩戴的每件首饰都大有乾坤——
腕上是辽代金双龙手镯和清代玉珠手串,指上是传统手艺人用金丝编成的戒指,最珍贵的是颈部那块暗红色玉坠,竟是2500年前的高古玉(汉以前的古玉称为“高古玉”)。这些平常只能在博物馆见到的宝贝,全被她戴在了身上。
正是与这些宝贝打交道的经历改变了庞颖的生活观。
上世纪90年代初,庞颖和先生结识了一批藏家朋友,其中就包括马未都。到这些藏家朋友家里做客时,庞颖第一次知道:“原来那些平常只能在博物馆欣赏的宝贝竟还可以被现代人当做生活用品来使用,而且千百过年了,依然那么美。”
在藏家朋友的影响下,庞颖也爱上了收集古董,最让她疯狂的是古代珠宝,这一玩就是小十年,她还为此卖掉了一套房!“当时有朋友问我是不是疯了?我说,我就一个女儿,如果把房留给她,几十年后房子的格局、功能她肯定看不上,但如果把这些古代珠宝留给她,那将是一种永恒的美和一笔永恒的财富。”
收藏古董的经历让学计算机的庞颖有机会把中国古代史好好梳理了一遍,在使用古董宝贝的过程中,她又对古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关键的是,这些古董还改变了她的人生观:“年轻时赶时髦,学了计算机,辛苦追了十几年高科技,发现这时髦太难赶,稍微一慢就会被超越。这时回头看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但经得起时间考验,还那么值钱,我们何苦放着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不学,去拾人牙慧呢?”
因为这些原因,1999年,庞颖和先生在杭州开了一家茶馆,她在茶馆里展示古人的生活用品和生活场景,这间全是古董的茶馆立刻轰动全城。
她喝的是亲自到崇山峻岭中访到的最好的茶
开了17年茶馆,饮茶如同呼吸成了庞颖的生活日常。相比单纯的喝,她更在意的是怎么喝——
早上九、十点钟起床后,她会先喝一杯很淡的绿茶再开始洗漱。之后的一天,她绿茶不离手。乌龙、普洱则是她用来搭配饮食的茶:“海鲜山珍吃多了,会喝乌龙茶;油腻、肉吃多了,会喝普洱茶。这两种茶喝完后,会再继续喝绿茶。”
1999年刚开茶馆时,庞颖对茶还一无所知。她用了两年时间去找老师,“一是去古书里找,看古人是怎么喝茶的,再就是去现实里找,跟着老师一点点学。”
学了两年后她发现,要想真正弄懂茶还得从茶山学起,“只有爬上每座茶山,查看茶园的地形地貌,感受茶园的气侯变化,了解茶的生长环境,弄清楚茶农是如何施肥、杀虫、采收、制作的,才能搞懂每种茶的秉性、优劣和最佳喝法。”
2001年,庞颖开始了茶山访茶之行,15年爬下来,中国各大名茶产地她都走了个遍——为了解黑茶,她重走了川藏茶马古道,在那里看到了此生见过的最美雪线;最长的一天,她在需要两位山民拿柴刀在前面披荆斩棘临时开道的深山里走了40多公里山路,脚上全是泡;没厕所、没地方洗澡、用老乡家带着味的被子裹着发黏的身体倒头就睡是常有的事……
但也正是这一座山一座山爬下来,她找到了各大茶山、各个茶种里最好喝的那个,她把这些宝贝带回了杭州,带进了自己的茶馆里、茶杯里……
她吃的是各地最天然最地道最原汁原味的美食
茶喝久了,庞颖的口味变得非常清淡,在她的茶馆私厨里找不到味精、鸡精,她甚至用了五年时间帮她的厨师扭转做菜放味精的职业习惯。
对于吃,庞颖最在意的是吃出食物的本味,因此她非常在意食材质量。她吃的食材很多都是去老乡家收茶时顺便收到的地道美味,这次去杭州拜访庞颖时,我们有幸吃到了和茶馆的私房菜,其中一盘丝瓜炒笋干用的笋就是她去山里收茶时随便收到的,那种鲜嫩口感在市场上很难买到。
十几年茶山爬下来,庞颖练就了一个本事——不仅能迅速找到当地最好的茶,还能找到当地与这款茶相匹配的最佳美食。去武夷山找大红袍时,她吃到了九曲溪里连鳞片都鲜甜柔滑的红眼溪鱼;去庐山找云雾茶时,她吃到了长在悬崖峭壁上极其珍贵的庐山野生石耳;去安溪找铁观音时,她用当地的茶配当地最有名的湖头米粉,吃出了最完美的搭配……“不管去哪里,我的准则是:一定要摸清楚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去吃当地最地道的菜,配当地最地道的酒和茶。这套方法我在国内、国外都实验过,结果总是意外又意外、惊喜又惊喜。”
她悟出的是遵从本性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原则
开茶馆17年,庞颖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点打烊后才能回家,睡觉都是后半夜的事。生活中,她吃肉喝酒不节食,平时不做美容不用护肤品,去茶山里找茶时,日晒雨淋,她连防晒霜都不抹。但神奇的是,今年52岁的她皮肤细腻有光泽。采访那天,她才从西班牙飞回来,没有倒时差、没有补眠,但精神十足、气色极好。
庞颖觉得这是茶的功劳:“我的工作性质导致我的作息不科学,但是没办法,人总得适应环境,而茶就对我不是很科学的生活习惯做了一定的修复。从我身上,能看到茶具有的排毒、抗氧化的作用。”
除了身体上的感受,茶带给庞颖的还是心灵上的收获,“跟茶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洞察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也看到了一杯好茶的得来,从种植、采摘、制作到沏泡的全过程中都要充分了解、尊重和运用自然规律,方能取精华、去其糟粕。对茶,我们要遵从自然规律,对人也同样要遵从内心本性了。”
庞颖把她的感悟运用到了生活中,比如,她女儿不喜欢数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数学永远不及格,在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女儿学得很不快乐。对此,庞颖不是花钱给女儿请家教,而是索性把女儿送去了国际学校,女儿立刻找到了自信,现在还考上了大名鼎鼎的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圣马丁课业非常重,但女儿喜欢,所以学得很开心。从一个读书的小孩身上就能看出,遵从本性多么重要!就像我爬了15年茶山,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说那么艰难,你要不要反反复复去?但我内心喜欢,爬得很高兴,以我的身体还能爬十年,为什么不爬呢?”
品位课堂
庞颖讲茶:如何泡出一杯最甘甜的绿茶?
首先,你得找到正确的容器。很多人认为泡绿茶要用高玻璃杯,其实,玻璃杯会把绿茶的苦寒之性泡出来。而在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中我们都清楚看到,这种宽的、矮的瓷杯泡出来的绿茶不苦不涩不寒,这才是最适合泡绿茶的器皿。
然后,注意茶量。200毫升的茶杯用的茶叶量大概在1克到1.2克,口味较重的人也最多不要超过1.5克。
泡的时候,千万别用沸水直接冲撞嫩芽表面,因为在高温下,茶叶中的咖啡因很容易被泡出来。而要沿茶杯内壁切线方向倒水,加上浅瓷杯散热快,这样泡出来的茶不苦不涩,也没有过多的咖啡因,不影响睡眠,同时还萃取出了抗氧化抗辐射的茶多酚,这样泡出来的绿茶才是一杯最好的抗氧化佳饮。
喝的时候,一定要让茶叶时刻泡在水里,千万别等水都喝干了再添水。
以上所有技能都被明末清初大文豪、茶艺鉴赏行家张岱300多年前用11个字概括过——浅瓷瓯,淡放之,沸水冲泻之,这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采访后记
她的品位取自于大自然
采访庞颖老师最大的感受是,她的生活很难模仿,可从另一个角度讲,她的生活也很好模仿。
比如,我们很难像她那样每天在青山绿水间饮茶,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办公室放一只浅宽口瓷杯,每天清早等待电脑开机那几分钟里,用正确方法给自己泡一杯最好的抗氧化绿茶。
我们也不可能像她那样用脚步丈量每一座茶山,亲身体会自然、茶、人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但至少可以在夏日周末,在花瓶里插入几朵冰淇淋色的绣球花,然后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观察吸水前后的绣球从垂头丧气到精神抖擞的有趣变化。
美好生活源于陶渊明所说的“心远地自偏”的心境,也源于庞颖所说的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这些都是不要成本又屡试不爽的美好哲学。
采写: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