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来非洲了 ,可这个世界再没有你。
你是我拥抱的第一头犀牛,也是这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
你那么温柔,第一次,我听见你的呼吸。
我轻轻偷窥你的眼睛,不敢惊扰你憨憨地食草。
他们说你老了,可我觉得你那永远微笑的容颜,让见到你的人怦然心动。
——选自《在时光里流浪》
作者,江一燕
朗读者,江一燕
采访现场,江一燕忍着眼泪哽咽着读完了这段散文。在场的所有人,无一不被她的情绪所感染,仿佛面前坐的不是刚从棚里走出来,妆发精致,穿着时尚的演员,而是实实在在的,非洲草原上的那个已经晒得略带黝黑,穿着简单的白T恤的环保志愿者。她微笑着,又小心翼翼地伏在这头名叫“苏丹”的犀牛身上,闭上双眼,倾听他的呼吸。那一刻,江一燕在我眼中的形象变得立体,从荧幕前到荧幕后,从最开始模糊的轮廓,一点点充盈,逐渐清晰起来: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温度“爬行者”,不为终点赶路,只为一路的平静和温暖慢下脚步。她坚强而柔软,自由且坚定。她就是这样的江一燕,把生活过成诗,且行且歌,一路成长。
“无拘无束地出走,有所寻觅地流浪”
2012年,江一燕推出个人首部散文随笔摄影集《我是爬行者小江》。陈道明老师在序里写道:“不少演员费尽周折地美化自己的样子,我却宁可你花更多的时间来涵养你的才情。比如像现在这样,写一本书来记录和思想这些年来的奔跑进取……”
那时的江小爬,第一次从城市“出走”,开启自己的“流浪”生活。
对于江一燕来说,演员只是她众多身份中的一个。工作之外,她不是扛起相机周游世界,就是在做公益的路上。热爱摄影的她,用镜头去记录真实的生活,让世界各地都留下了独特的的足迹。这样的“出走”没有特别的目的:“演“青春”的时候,所有人都认定我就是周蒙,清纯而安静。演“安生”时,大家又相信我就是安生,执拗地追寻自己认定的自由。我也问自己,你到底是谁?不管有多少人记得那些角色,或是知道我,其实,无所谓。因为,我一直是我自己,只做自己喜欢做的江小爬。”她自在而感性地生活或旅行,走走停停中发现真实的自己。
流浪可以是身心的放逐,也可以是灵魂的自由。她会躲在自己的窝里看下雨,也会奔赴边远山区支教,更会毅然放下所有工作去澳洲游学。正如她所说,“流浪对于我来说,就是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想去做什么就做什么”。她只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想看遍沿路美妙的风景,期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决心不为既定的角色牵固,勇敢地去享受一切美好的东西,享受自己的生活。
七年一晃而过。对于江一燕,流浪的时光是一直延续的,也是时刻变化着的。逃离了盲目的忙碌,慢下来的江小爬,不再漫无目的地自由出走,而开始去刻意寻找一些答案。“我觉得我在时光里面成长了,越来越清晰自己应该要做什么”。时光带给江一燕是感性与理性的交错,这样的成长,“不是因为某一件事情就突然成长起来了,而是很多小的事情,小的感动结合在一起。”从前只做自己喜欢做的江小爬,流浪了三年,磨砺了三年。走走停停,继续通过摄影,在一次次感知中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
正如她的新书《在时光里流浪》的序言里陈乔恩所说:“她的心,她的情感,她所向往的,都在这些美好的照片里。”感性和理性结合后现在的江小爬,用照片与随笔向我们分享着着她的成长。或许有着一些疑问,但更多是思考后的方向和解答:“未来我应该做什么,喜欢我的人我们一起能做一些什么,可能以前我是不知道的,因为以前我就是不断地去享受一切美好的东西,享受自己的生活。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享受之外,分享还有责任也同样重要。”
她说:“我们一直双脚踩在大地上,站立的视角有时候让我们失去了对土地的尊重。”
她知道自己要去要做些什么。
“所有令人心动的瞬间都值得被记录,大自然是我的灵感源泉”
谈及在非洲的经历,江一燕在现场分享了一个她记忆犹新的画面。当地有一个被称作是“犀牛妈妈”的志愿者,在一只小犀牛被遗弃两天的时候,她开始抱在怀里面,一点一点照顾照顾它。现在这个犀牛已经很大了,其实都没有办法靠近,那天江一燕拍摄了这个小犀牛跟妈妈分别一年以后重逢的那个画面。“当时我就拿着那个照相机,然后我的眼泪一直一直不停地流,可是我还得特别理性的端着相机去记录那里那个人与动物之间很微妙的那些瞬间。”这样一幅画面在我们看来是柔软的,在江小爬的眼中却是充满力量的。无数个这样感动的瞬间汇聚在一起,让江小爬成长,思考,“我越来越意识到你不只是去拍他们,还要真正的去感受他们,更重要的是你要真正的为他们做些什么。”
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她数次来到非洲,支援环境保护工作,参加野生救援小组。回国后将几万张照片整理出书、做影展。她对非洲的感情也在一次次接触中深入着、升华着,她爱非洲,因为她觉得非洲代表了真正的人类家园应该有的样子。人类的的家园里面是本应有野生动物,虽和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也应是自由的生活在这片天地里面,不应被赶尽,不应被猎杀,平等地享受阳光雨露。“我爱非洲的原因,就是她是现在最后的人类净土。如果连这块净土都没有了,我觉得人们真的会忘记了自然是什么样子,人类家园是什么样子。”这份对天地万物的真诚与尊重,化作她镜头底下的光影和书中的语言。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可以鼓励她的读者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更多的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大自然的意义。”
对于江一燕,大自然便有着特殊的意义。大自然是有温度的,她知道自己要记录什么。一路走来,她不为终点赶路,只为心动的瞬间驻足。而大自然便给予了她众多这样的瞬间。“我觉得在大自然里面,因为那些绽放的花,因为那些浮动的云,变幻的日出和夕阳,你还会觉得你自己是很感性的,你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可以绽放的。我觉得这种感觉是值得被记录下来的。”
“每次到大自然里面,她就是会给你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那种灵感,她每一刻都在变化。我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个天然的电影院,她每一秒钟都不一样,你会觉得很神奇。” 城市里的生活会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好像忙碌每天都充斥着你的生活。但有的时候忙碌完了之后我们并觉得不快乐。习惯了三点一线,我想我们都忽略了那样绽放的感觉太久。江一燕是感性的,她追求这样神奇的瞬间与感觉;她又是理性的,她知道城市中的快节奏正在蒙蔽人们最本真的追求,让感情渐渐麻木。所以她一次一次地出走流浪,在大自然中追逐自己所期待的灵感。她知道,正是因为这种灵感,我们才会去放开自己,去爱,去爱生活,爱每一个生命。“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需要灵感的,我们都应该去保护这种感觉,不要让自己变得特别麻木。”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生活中满地都是六便士,她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采访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另一本书:《月亮和六便士》。虽然是一本接近100年前的作品,但却敲打着现代人的心,月亮高高在上,是我们的理想。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金额最少的钱,象征着我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尝试过去平衡月亮和六便士的关系,而在江一燕身上我看到了最精妙的平衡。
“自然对人类是有疗愈作用的,是应该一直在我们身边的。”对于江一燕来说,拥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是她所向往的“月亮”,而现实中的工作则是躲不开的“六便士”。而江小爬完美的二者兼得,便是抓住工作中与户外品牌探路者合作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理想与愿望:与探路者联名设计一套户外系列的服装。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不仅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大自然,还能激励大家,亲身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至此,“燕尾蝶”系列便诞生了。这是一套为户外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户外服,也是江一燕为自己梦想所做出的努力:将大自然的元素和天然的这些东西运用到一件衣服的设计里面。外观设计上,精妙地采用了用植物,花卉等多达20多种图案样式;加入到这个系列的仿生技术,灵感同样来自于大自然中的生物:“日落蝶”。“我觉得这个也是通过人们日常生活用到的所有的物品,让我们都还能够时时去感受到自然这种感觉。”
而有过丰富户外经验的江小爬,也从自己的户外经历中得出,减轻了装备上的负荷,更能够真正的体验到户外的快乐。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她努力思考去设计出一件,仅需要穿着这一件衣服,便可以在户外任何地方去攀登,去长时间的徒步,不会给带来很大的麻烦也很轻便,无需再带那些太阳帽,防护手套去保护自己。从而鼓励更多的女性,更多的人都可以走进大自然,喜欢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毛姆在书中写到:“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到了月亮”。这句话也恰如其分地形容了作为设计师的江一燕,本来是一板一眼的工作,她却看到了独特的阐释角度,将自己所希冀传达的信息埋线于其中。能产生这样的思考,也正是源于她对大自然独特而深厚的情感吧。
也是这样深厚的情感,支持着她继续“流浪”着,感悟着,成长着。“我也很想去印度保护老虎的一个基地去看看,因为其实现在印度虎的数量也是特别特别少。然后我还想去刚果还想去刚果看看大猩猩,这些地方我其实都还没有去过。”对现在的江小爬而言,流浪有了新的意义,却不曾有过终点。“所以说准备好装备,期待下一次的出发吧。”她便是永远积极着,准备着,等待着那一场不期而至。的确,既然早晚都要追寻心中的月亮,那为何不早点出发呢?
说到最后,还是江一燕自己的自述最能贴切的描述她自己:
“生活的温柔,艺术的狂野,它们在记忆里鲜活如新,让我在这个纷繁陆离的时代里保持着一颗纯粹的初心。在寻找完美和不完美的旅途之中,几经挣扎,蜕变,生命的困惑对每个人都一样。往前走,对与错,别畏惧。把旅程中的经历交给时光,终会遇见答案。保持善良,无愧于心。我是爬行者小江。”
100个有品位的人
出品人:樊逸君
制片&总策划:刘可维
导演:卞一涵
摄像&剪辑:金胜昔
采访、文案:邹汶佳
妆发:唐子昕
鸣谢:探路者TO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