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读书使人灵秀”,读高考满分作文,使调研君惭愧,思想境界和逻辑思维,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赶上的,但是也能为大家指引提升的方向呀~一起来拜读大神们的作品吧!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管子》有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管仲又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基础。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
回首历史,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黄帝建造屋宇,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创制乐律;虞舜种田补鱼,烧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无事;苏秦熟读兵法,不舍昼夜,终有所成,名垂青史。无论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历史佳话,还是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无不展现着勤劳使人杰出的真理。
不仅如此,勤劳也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绵延至今?有人说是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有人说是农耕文明的稳固保守,有人说是大海、大漠、大山对于外来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诸如此类的回答,不胜枚举。我想,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长期扎根于农耕的中国人自然形成的勤劳淳朴、任劳任怨的精神特质也不无关系。因为勤劳,我们在黄河岸边的黄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迹;因为勤劳,我们走过了坎坷屈辱的抵御列强的近代重生之路;因为勤劳,我们坚定不移、从容自信地追逐着我们的复兴之梦。
同学们,因为勤劳,我们也才有了闻名于世的国家名片。上面印着苍茫山脊上的万里长城,恢弘壮丽的兵马俑,庄重神圣的莫高窟,横跨世界屋脊的西藏铁路,深入海底的钻井平台,静默不言的跨海大桥,呼啸而过的中国高铁。当然,仔细看去,上面还写着一排无形的大字——勤劳的中国人。
反观当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却存在着回家葛优躺,洗衣靠父母,吃饭等人送,扫地不积极,学习变懒散等不正之风。英国有句谚语:“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我想,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更是求知的动力。有人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诚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反,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否则,被奴役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在未来人工智能流行的年代里,我希望我们仍然能够时刻想起《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在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们,想起那句:“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尊严的活着,劳动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要,而是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任何劳动都会受人尊重。”
同学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19年陕西满分作文:
《忆五四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青春》
庄严肃穆的会场,铿锵有力的字句,一下子将时光压缩了一百年,让距离腾挪了几万里。五四,一个属于新中国的词汇,一个属于中国青年的标识,正在一下重似一下地撞击着,那个埋头书桌的我,和我的灵魂。
那声音让我想起的历史,浮雕般一一涌现。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新青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师夷、体用、洋务、实业、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于是,最黑暗处迸出了天光,沉疴累累的老大天朝艰辛地诞下了朝气昂扬的少年中国。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永远像青年一样的斗士鲁迅,毫不留情地解剖到我们皮肤的底层;“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熟睡中惊起继而创办《新青年》的钱玄同如此呐喊……
五四最大的意义,我想便是打破了我们的“一直都如此”,是之于愚昧落后的怒吼,是面对满目疮痍的奔走,是青年的胆气和担当。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百年回首,自请长缨。
于是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优厚的国外待遇,学成归国,献身于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于是26岁便登上开山岛一守就是32年的王继才,在风浪拍岸中坚守着他的赤子情怀;于是那个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的徐本禹,用刚刚毕业的稚嫩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责任和担当;于是在殿堂和田垄之间选择了泥泞的秦玥飞,背负着自己的青春,离开耶鲁,在荆棘和贫瘠中俯首躬耕拓荒守梦……
于是也想起了不久前刚开始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美贸易战!记得曾有人说,美国如果真要打击中国,不用长枪大炮,一个小小的芯片就能搞定。一百年前的坚船利炮,一百年后的核心技术,此刻正值青春的我们,又该做何想?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追求权位与高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还小?
亚里士多德曾说,时间碾碎万物,一切都因时间的力量而衰老,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遗忘。一百年了,先驱已逝,但五四精神呢?胆气与担当呢?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书桌前的我,抬起头,那不远的远方清晰可见,那巨人的言语久久回荡: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2019年四川满分作文:
《爱的目送》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对学生说:“我再看看你们。”
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再看看”。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对于老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别的是学生。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师生一回,学生们终究要远行,老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眼里满是真挚。
那之后我在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远远看到老师的背影,我认得出么?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多年之后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码,同我联系,只是想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她说她会为我骄傲,而我呢?接到语文老师电话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对老师也有一样的牵挂?上述种种,应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老师对我们那份爱,那份不舍与希冀,总是在分别之后,才被感知。
老师们知道的,是分别时,他们对学生们那一场爱的目送。
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分别后,他们也正在或终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爱的风景,随着时光永恒。
今天,因着图中这一场爱的目送,也让我想对曾经教过我的老师说一句:“请让我再看看书,也请让我再看看您!”
2019年北京满分作文:
《文明韧性的光辉》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谙生活的玩味。单看“韧”字的构成,便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折磨与难以挣脱之感。或许与“韧”字相关的,都是需要坚强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无论与外人或是于自己——才能实现,做到尽善尽美。
而韧性,在我看来,有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性情。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提到我们的文明,绝不仅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伟建筑或是遗留下来的璀璨的文艺瑰宝,最值得为人道也的,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劳、善良、奋进,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韧性。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元朝骑兵已经问鼎中原,对汉文化进行“蚕食”时,那些汉文化的捍卫者们,是忍耐着多大的痛苦与不甘,但为了文化的传承而忍辱负重,是中华民族的坚持,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被侵蚀、被毁灭;我更是为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之时,即便已经濒临绝望与崩溃,但仍可以重新起立,复兴中国的精神与毅力所动容。很多西方人曾用“中国人没有信仰”为名对我们大肆批驳,但事实上,我们可以铿锵有力地回复他们——我们没有统一的宗教,但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心理纽带,这种文明的指引,就是将我们中华民族凝聚的最崇高的信仰。作为文明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值得这份殊荣。
几千载漫漫风雨征程,中华民族逆风前行,在无数外力以及内我的挑战与威胁中,保持中国人的品格、文化与意志岿然不动——这就是我们的韧性的光辉。
除了历史沧桑变迁中中国于世界所展现的坚韧,于中华民族的内部性格而言,这份韧性更是在民族发展中最本质的精神基石。若勇敢被定义为抵御外部困难时的不放弃与勇于面对,那韧性较之更为伟大的是对个人所长期坚持的理念的否定与价值观的重塑。这可能再外在看来是一种对过去的放弃与抛弃,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令人惋惜,但事实上,敢于直面自身的缺陷、并且敢于动摇自身以换取更强的生命力以及社会更加积极正向的发展,这份心,就是我所赞颂的“韧”。我们不能否认,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先于时代而不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或吞没。
我景仰那些先哲——商鞅、王安石等变革家,都是在向已现颓势却深入人心的制度与社会生活方式宣战,与他们相对抗的,不仅仅是利益的相关者,更是如大山般沉重的陈旧观念。而现代的重大改革,更是展现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性格中的韧性——我们可以改变、甚至可以颠覆,但最本质的精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目的也统一于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如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所作,市场化无疑于社会主义而言是不可相容的,但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国经济的腾飞,他和他们所有人,愿意承受这份风险。他们相信,这是巨大而改变,但一定不会带来毁灭。而我们勇毅坚韧的中国人,更是逐渐适应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自己的奋斗,构建了更美好的家园——唯有这份韧性,才能如此处变不惊,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向复兴。
韧性于中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又后天不断坚定的信念。正因这种坚韧不屈,我们的文化才能至今愈加灿烂;正是这种柔中带刚,让我们的人格完善而强大,得以构成更加美好的家园。
2019年上海满分作文:
《中国味》
在历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着这多滋多味的中国味。
回眸历史,仰望苍穹,中国味是什么?
中国味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对恋人的思念,她在帘卷西风中,人比黄花瘦地等待着,她对明诚的等待坚如磐石,衣带渐宽终不悔。无言的爱孕育那份心酸,中国味是无尽含蓄的等待。
中国味是“问汝平生之功绩,黄州惠州詹州”的淡然。乌台案平息后,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划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个“监视居住”,他们的丑恶嘴脸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贵的头颅如何低垂。但你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处之。中国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国味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乌江边,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地倒下,接着,爱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在乌江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奔腾不息的乌江,你知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随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复返。你自人愧对江东父老,愿以死来保全他们以后的安定生活。中国味是不惧生死的豪迈。
中国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针,终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贞。在蒙古铁骑入侵,国破家亡,在惶恐的滩头,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虏,他们威逼利诱你投降,你只选择了三条路:腰斩,活剐,下油锅。你皆不怕,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中国味是无畏的忠肝义胆。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
中国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淡定;
中国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临竿而钓,夜梦蝴蝶的逸出尘世;
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思情怀;
中国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
中国味是……
……
透过历史的眸子,中国味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它给我们以信念,给我们以坚定,给我们以淡然,给我们一从容,给我们以力量,给我们以坚强的后盾………
2019年浙江满分作文:
《愿为苍生鼓与呼》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如果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创造生活的“作家”,那么他当然应该“心中装着读者”。
为什么?因为,作品需要传播,传播需要读者。作品好不好,需要围观,需要争鸣,更需要喝彩。
世界上,心中装着读者的大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受欢迎,享誉世界,是文学的丰碑,是文化的经典。《水浒》中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江湖好汉,面对无法忍受的压迫,于绝望中奋起,用刀剑棍棒诉说自己的反抗。《聊斋志异》里的那些鬼怪狐仙,他们或丑陋或美艳,但是无论悲欢离合,他们与生死以之的爱情故事,赚了多少痴男怨女的眼泪?还有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古今中外名家,典型事例不胜枚举。
而我们,每一个识文断字的中学生,既然我们的生活是“作品”,那就意味着要对得起“读者”。这些“读者”,与我们的生活与命运息息相关。他们是父母,是老师,是同学,是其它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亲友。面对他们,我们应该尊重、理解、热爱;对待自己,我们则应该坚韧、勤奋、努力。唯有行得正走得端,踏实勤勉,才能创作出一部杰出的“人生作品”。
还是允许我用“作家”来说吧!尽管我的“读者”和我一样只是芸芸众生之一,在滚滚红尘中极容易被轻忽被无视,我还是愿意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放在心上。
我知道他们微不足道的快乐。清晨树叶上闪烁的的一颗露珠,傍晚水面上暗红的一抹夕阳,父母一缕慈祥的笑靥,老师一道赞许的目光,被他们尽收眼底。我知道他们无法诉说的忧伤。头顶烈日,劳作在尘土飞扬的工地;推推挤挤,穿梭在污水横流的菜场;卧病在床,担心没钱求医问药;四处奔波,总是难逃生计无着。
如今,生活确实有了很大变化,可是每个村落每个城镇的建设,都需要有人关注。譬如:家乡的道路是否通畅?往昔的街巷是否繁华?远处的青山是否依然翠绿?村边的小河是否还是碧水荡漾?而那些古塔、水碓、黑瓦、白墙,是否还能承载那一段浓浓的乡愁?
我为苍生代言,我为他们歌唱。那些只为自己写作的,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这部作品的“首席作者”,也是这部作品的“第一位读者”,那么请想一想,你不也是平凡微小的苍生吗?
我愿意是作家,我愿意为万千苍生鼓与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