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丁玲讲堂第二期在老西门止间书屋开讲,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前主编叶梅与著名作家王秀云登上讲堂,分别以《丰沛的常德及其他》《自媒体时代的文学期待》为题,分享她们对散文、小说的创作体会,以及对文学与生活的深层体悟。来自全市各个区县(市)的部分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百余人现场聆听。
叶梅从她最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散文《丰沛的常德》说起,用极具情感色彩的语言,谈及自己与常德的深厚缘分,谈及《民族文学》与丁玲的渊源。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她用亲身经历和创作体会为例,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对于文学的思考。叶梅认为,一个好的作家,要全面地带有感情地投入生活中,用足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要深入实地,用敏锐的眼光,用惜字如金的笔力抵达对生活的思考。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应该去书写光明,应该去记录善,见证善与恶,因为“时光将证明有些善恶终将由文学来流传”。
王秀云从三个层面谈到自媒体时代对于文学的思考。她说,大数据时代是没有秘密可言的,它打断了文学对故事叙述的垄断。作为作家,一是要回头看,也要向前走,既尊重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适应时代的巨大变化;二是要善于利用网络信息与文学进行有效的对接;三是要有一种新鲜感。
(责任编辑:陈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