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那个在《论语》中被孔子提及最多的弟子,竟是如此可爱

那个在《论语》中被孔子提及最多的弟子,竟是如此可爱

文 | 卧猫

那个在《论语》中被孔子提及最多的弟子,竟是如此可爱

《论语》是儒家经典书籍,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执笔,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因为这本书,让孔子的政治主张、礼仪规范、道德标准等等得以保存,让后世人能够通过它了解到一个较为全面和真实的孔子。

《论语》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同《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又并称为“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自明朝开始,被正式列为科举考试内容,直到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废止。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在礼仪、道德等方面教化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学子。

宋代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可见《论语》无论在政治还是在教育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孔子言行而成书,至于孔子的弟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则被后世称为“孔门七十二贤”,其中最出名的当数颜回,冉求,端木赐等等。

细读《论语》,不难发现,《论语》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人,倒不是将孔子之道理解得最透彻的颜回,而是挨孔子训斥最多的子路。

那个在《论语》中被孔子提及最多的弟子,竟是如此可爱

子路画像

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是鲁国卞人,卞在今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是孔子在鲁国时的第一批弟子。

子路是孔门七十二贤中最特殊的一个,不仅仅表现在他是《论语》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位,更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敢于批评孔子的弟子。他敢公开反驳孔子,并且还曾逼得孔子发誓,是一位率直、坦诚的人。越读《论语》,越会发现子路的可爱。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宜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所言的“友直,友谅,友多闻”,大概子路可以算作一个吧。他仅比孔子小九岁,两人师生相伴几十年,早已是亲密无间,亦师亦友。

那个在《论语》中被孔子提及最多的弟子,竟是如此可爱

子路 剧照

一、不打不识,相爱相杀

子路与孔子可谓“不打不相识”。

孔子办学那年,子路在偶然间得知孔子。那时的子路,颇有些现在问题少年的意思,打扮地非常另类。据《史记》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子路戴着插满公鸡毛的帽子,刀子用雄猪皮做套子,看上去勇猛威武。对于满口“之乎者也”的孔子,子路似乎看不惯。他对孔子施以暴力,两人就是在子路的拳打脚踢中相识的。

面对子路的野蛮,孔子则以礼相待。“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就这样,孔子用以德报怨的方法,为两人开启了一段令彼此都终生难忘的师生奇缘。

说子路是“问题少年”,其实是大大冤枉了他。子路虽然从打扮上看比较野蛮,但他从小却是个孝顺的孩子。《二十四孝》中有一则《百里负米》的故事,讲的就是子路尽孝的事。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常常需要吃野菜度日。但是他不忍心让父母也受这般苦楚,自己吃野菜,却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给父母。子路后来在卫国为官,早已不必为吃穿用度发愁。然而父母早已亡故,他感叹,“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子路入孔子门下后,在孔子的教导下进步很快。孔子经常忍不住为他的优点而夸赞他,可是子路个性张扬,每次得到夸奖,都沾沾自喜。孔子又担心他骄傲,只好再敲打两句。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论语·子罕》中记载,孔子有一次夸赞子路,说他本人穿着破旧,但跟穿着讲究的人站在一起时,一点不感到自卑。就如《诗经》中所言,“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听说以后,每天念叨这两句诗,甚是得意。孔子知道他又骄傲自满了,于是敲打他,说这只是为人的基本素养,不值得被过多称赞。

子路聪明睿智,孔子总忍不住要赞美他,可他一受到表扬就翘尾巴,孔子只好再打压他一下。

《论语》中那句著名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孔子教训子路的话。大概是孔子看他太过欢脱,常常卖弄学问而不得不训斥两句吧。

孔子对子路先褒后贬的场景在《论语》中有很多记录,每次读到子路因为自满而被孔子训斥,总觉得他实在坦率可爱。

那个在《论语》中被孔子提及最多的弟子,竟是如此可爱

剧照

二、性格直爽,有话就说

子路是个性格直爽的人,他从来是有什么说什么。直爽这种性格,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能带来好处,有时却能引起祸端。所以孔子对他这一点是又爱又恨。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孔子曾经非常直接地指出子路的鲁莽,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师生多年,孔子对子路的训斥,背后都是沉甸甸的爱。

但子路的直爽也不乏可爱,他是唯一一个敢于质疑孔子的人。可以说,他是孔子身旁一个有力的“监督者”。

孔子在卫国时,曾与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有过一次会面。南子是个有名的浪荡女人,名声不是很好。但南子在齐国有一定政权,南子约见孔子,孔子不好驳国君夫人的面子,只好赴约。

子路得知这件事后,对孔子的行为很不满。他认为孔子是讲究礼仪道德的贤者,不该与南子这样的人为伍。孔子被子路质问,发誓说若有越轨行为,“天厌之,天厌之!”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能够逼迫孔子对天发誓的人,恐怕这世上就只有子路一个吧!

子路在与孔子产生不同意见时,他会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孔子最有名的弟子颜回,从来没有正面反抗过孔子。这种被质疑和反驳的滋味,大概孔子只有在子路这里体会过。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有一次,子路叫子羔去费城为官,孔子很看不上子羔,因为他学业不精。子路当场反驳,认为学习不仅仅只是读书,实践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孔子很不高兴,也很不赞同子路的做法。

在孔子看来,应该先读万卷书,有了学问才有资格为官。但子路思路比较灵活,他认为生活处处是学问。孰对孰错暂且放到一边,这种敢于坚持己见的态度,让子路显得颇有几分可爱。

那个在《论语》中被孔子提及最多的弟子,竟是如此可爱

子路 剧照

三、一语成谶,永失子路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孔子曾在不经意间讲过对子路的担忧,因为他鲁莽直率的性格,担心他会“不得其死然”。本来这是对他的一种警告,想不到竟一语成谶,成了子路最终的结局。

孔子晚年归鲁,子路留在卫国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卫国发生政变,蒯聩眼馋儿子的国君之位,意图夺取。他想拉孔悝帮自己,可孔悝反抗,蒯聩就联合了孔悝的母亲,一起绑架了孔悝。

子路得知消息,本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原则,不顾危险,当即决定去营救孔悝。再勇猛的将士也难免寡不敌众,子路受到重创,生命垂危。

就在将要倒地之时,他记起恩师孔子的话,嘴里念叨着“君子死,冠不免”,强忍剧痛,将衣服整理好,帽子戴整齐,站直身子,豪情万丈地迎接死亡。

子路的结局十分悲壮,他被砍杀,最终被剁成肉酱。

那时孔子已在古稀之年,得知子路惨死的消息,悲痛欲绝。失去颜回的时候,孔子曾感叹,“天丧予!天丧予!”而失去子路,孔子说,“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可见子路在孔子心中的地位,以及子路对孔子的价值。

孔子晚年,先是失去儿子孔鲤,后来接连失去颜回和子路。年老的人是最爱回忆的,孔子曾感叹,“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他思念着在他最落魄时守在他身边的弟子们。

可时光无情,生死有命。这是如孔子这般的智者也无法逃脱的悲哀。

失去子路后的第二年,孔子七十三岁,患病而终。

那个在《论语》中被孔子提及最多的弟子,竟是如此可爱

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这大概是对子路最大的褒奖,也是师生一场,彼此的一份懂得。

孔子周游列国,在外流亡十四年,子路始终贴身侍奉,不离不弃。

子路的一生,成也勇,败也勇。翻阅《论语》,尤其是在已知子路的结局,再回看他与孔子共同经历的时光,孔子对他的每一句嗔怪与责骂,皆是深情。

参考资料:《论语》、《史记·孔子世家》 、《二十四孝》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1928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