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禅让制的解析:是儒家美化的大同社会,还是风波险恶的政治斗争

禅让制的解析:是儒家美化的大同社会,还是风波险恶的政治斗争

一,两种版本的禅让制

禅让制是中国在“五帝”时期出现的一种选举军事首领——王的制度。首先是各部落或者大臣向在位者推举“贤人”,作为下一任王位的候选人。接着由现任的王确立下一任继承者。关于禅让制的记载,主要记载于《尚书》《史记》,一直以来成为儒家尊尊乐道的历史事件。按照两书的记载,禅让制简直是完美无缺的,以此选拔出的人也是完美无缺的。

禅让制的解析:是儒家美化的大同社会,还是风波险恶的政治斗争

禅让

《史记》记载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但是他的儿子丹朱却“不肖”。在一次推举候选人的会议上,大臣们向尧推举了丹朱,尧就说“吁!顽凶,不用”。最后,尧终于找到一位完美无缺的继承者——舜。舜晚年,大禹治水有功,并舜确立为继承人。舜去世后,大禹不愿意继位,希望舜的儿子商均继位,还逃避到了阳城,但是诸侯却都到了阳城拥护大禹继位。如此,大禹不得已而继位。后来大禹又将皋陶确立为继承人,皋陶很快就去世了,大禹又重新确立益为继承人。大禹去世后,诸侯都拥护大禹之子启,于是启就继位了,开辟了世袭制的先河。

禅让制的解析:是儒家美化的大同社会,还是风波险恶的政治斗争

不过,历史上还有另外一种版本的禅让制,那就是充满血腥和暴力的政变。战国时代的荀子首先提出对禅让制的质疑,他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韩非子更是直接指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中国最早的编年体通史——古本《竹书纪年》也对此有些记载。其中有“舜放尧于平阳”,“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说明舜是夺取了尧的王位,而将之流放。《史记》中说舜是南巡苍梧而去世,《竹书纪年》则记载为被禹驱逐到苍梧去世的。关于后启和益的事情,古人有大禹暗中还是支持后启继位的说法,之后启就夺取在诸侯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

禅让制的解析:是儒家美化的大同社会,还是风波险恶的政治斗争

两者的记载可以进行对比。前者记载的人格太过于完美,这是不可信的。后者的记载充满险恶的政治斗争,符合人的本性,显得更加合理。不过,如果单独从这些史料来看,是无法判断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还需要对比各个民族的早期历史。

二,军事民主制

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研究了北美洲的原始部落和希腊历史之后,提出了著名的军事民主制。他认为一个民族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制度。按照希腊为“荷马时代”为范例,这种制度包含三个主要的机构,分别是军事首领(王)、氏族长老会和人民大会。氏族长老会是各部落的酋长组成的,拥有很大权力,可以推举王位继承人;人民大会又叫做公民大会。由成年男子组成,拥有对长老提案的同意和否决权。王,只是一个军事首领,他负责对外征战。

禅让制的解析:是儒家美化的大同社会,还是风波险恶的政治斗争

荷马时代

这种制度具有很强的民主色彩,它是古希腊民主制度和罗马共和体制的源头。根据民族学家的研究,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类似的制度,在中国也不例外。尧舜的事迹虽然难寻踪迹,但是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早期历史却被记载了下来。如辽国统治下的女真族就有军事民主色彩,如其中的部落会议具有很高的权力,“国有大事,适野环坐,画灰而议”,“每有事未决者,会而议之。自下而上,各陈其策,如有可采者,皆不择人而用之”。清朝初期保留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就是部落长老会议的残留物。

禅让制的解析:是儒家美化的大同社会,还是风波险恶的政治斗争

议政王大臣会议

原始社会末期为何产生这种军事民主制度呢?首先,原始社会,阶级尚未完全分化,部落成员之间是相对平等的,这是民主选举的基础;其次,母系氏族社会已经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战争比较频繁,一些血缘较近的部落就联合为部落联盟,各部落需要推举一位能够服众的军事首领——王。王不会干涉各部落的内政,只拥有军事征伐大权。中文的“王”字是由斧钺的形象演变而来,而斧钺在古代就是军权的象征。

禅让制的解析:是儒家美化的大同社会,还是风波险恶的政治斗争

军事民主制,在海洋文明国家会演变为了真正的民主制度,而在农耕文明国家无一例外都演变为了专制制度。如在古希腊和罗马,由于贵族阶层(部落上层)的势力较强,他们能够控制王的选拔,最终是公民大会或者元老院掌握最高权力。在农耕文明国度,由于国家更需要集权,因此权力就不断集中到了王的身上。最终,王权强大后,就废除了军事民主制,推行了世袭制。

三,禅让制是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过渡阶段

我们在反过来分析禅让制。根据中国史料的记载,“五帝”等军事首领已经不仅仅是军事首领了,他们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部落领袖。如颛顼实行了宗教改革,王垄断了宗教祭司权力,也就是标志着王权和神权结合了。尧舜禹都任命了许多官职,这说明他们能够掌握内政。但是他们却还不能完全废除军事民主制,这说明王权还未发展成熟。

对比相应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如龙山文化、陶寺遗址、石峁遗址、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都发现了较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城市,这说明部落联盟正在向国家过渡。出土了一些石钺、玉钺等,说明王权已经初步形成。而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社会出现的基础。《礼记》记载了孔子的“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禅让制的解析:是儒家美化的大同社会,还是风波险恶的政治斗争

良渚玉钺

这是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分化的景象。天下为公,说明社会总体而言是公有制的,选贤举能说明实行的民主选举,也就是禅让制。小家庭还未出现,社会的基本单位还是氏族部落,因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没有了私有制,因此人与人之间也没有商业交换,也就是没有货币,盗贼之人也不会出现,外户不闭。孔子所谓的“大同”,如果我们对比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景象,就合理了。但是在阶级分化之后,这一切都变化了,成为了“小康”。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禅让制的解析:是儒家美化的大同社会,还是风波险恶的政治斗争

陶寺遗址文物

公有制逐渐演变为了私有制,过去的民主推举演变为了夏商周的世袭制。为了巩固王权,国家修建城池,制定礼仪。从部落联盟时代的禅让制演变为国家阶段的世袭制,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必然充满了斗争。王族试图世袭,但是如此会遭到其他部落的反对,只有等王族的势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才能够开始世袭。就如尧试图将王位传给丹朱,但是陶唐氏的实力不足,最终被有虞氏击败,舜成为了新的部落领袖。大禹后来又击败了有虞氏,成为新的部落首领。最终启击败了徐氏的益,取得了王位,开辟了世袭制。如此说来,尧舜的禅让制,实际上已经是禅让制发展的后期阶段了,就是走向衰落的阶段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319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