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歌,和校训、校徽一样,是学校的精神图腾,同时也是一所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浓缩。一首优秀的校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张扬个体特点、折射教育理念,同时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常常是一个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但是中国大多数的校歌都是千篇一律,不仅歌词没有新意,而且还没有文学色彩。至今以来,小编最欣赏的大学校歌是西南联大的《满江红》和北京大学的《燕园情》。以下列举一些大学的校歌。
满江红·西南联大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界实行了一次战略大转移,许多学校都迁徙到了大西南地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南联大。开篇的“万里长征”就是这次大转移,193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离开北京,到达了长沙。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不过在长沙不就,又迁徙到了昆明,建立了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教育部命令各校呈校歌、校训,西南联大的罗庸写下了这一首著名的《满江红》,成为了校歌。校歌采用的词式和韵与民族英雄岳飞千古绝唱《满江红》相同,激扬悲壮。歌词精炼、典雅,始叹南迁流离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集中反映了联大精神,并表达了对中国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
北京大学校歌(燕园情)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燕园情》是一首由周保平作词,孟卫东作曲的校园歌曲,以纪念北京大学迁入燕园。曾被认为是北京大学的校歌,但未获得北大校方的正式命名。青年学子朝气蓬勃、指点江山的青春气息,满含一种“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新锐之气。
清华大学校歌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绍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清华大学的校歌在各大学校是算最长的,分为三段,以文言作词,用典极多。是由汪鸾翔先生撰词,作于1923年前后,气势宏伟,含义深刻。
复旦大学校歌(老校歌)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交相勉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声名满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1925年,由现代著名白话诗人刘大白作词,丰子恺谱曲,创作了《复旦大学校歌》,此为复旦老校歌。复旦大学的名字来源于《卿云歌》,其中有“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歌》主要是歌颂尧舜禅让的歌曲,在北洋军阀时代曾经被作为国歌,以歌颂共和制度。
南京大学校歌
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校歌创作于1916年前后,是中国著名音乐家李叔同创造的。歌词简短,但是气势恢宏,显示出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
武汉大学校歌(老校歌)
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朝斯夕斯,日就月将。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念茫茫宇合,悠悠文物。
选珞珈胜处,学子与翱翔,任重道远,来日亦何长。学子与翱翔,努力崇明德,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及时爱景光。
1939年3月3日,国立武汉大学第351次校务会议通过了“校训校歌迭奉部令饬拟呈报应如何办理案”,议决“推定徐天闵、刘博平、朱光潜三先生组织校歌撰拟委员会,由徐天闵先生召集”。传唱版本是综合袁桓昌校友回忆歌词,和何淑英校友提供词曲两个版本而得。
南开大学校歌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南开校歌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夕,由校长张伯苓亲自审定,由于当时中国现代歌曲的音乐往往借鉴西方素材,所以南开校歌的曲子也取材于西方教会音乐中一首圣诞歌曲的古老的传统曲调。曲调悠扬,又蕴含激昂之情。而校歌中的儒雅、仁智、真勇、文质彬彬,正是儒家中最理想的君子形象。
中山大学校歌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中山手创,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不息自强。发扬光大,贯彻主张。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中山大学校歌《山高水长》 创作于建校初期,由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作词,陈洪作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集体对原歌词作局部修改,原校歌的曲保持不变。中山大学校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激励和团结中山大学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为贯彻中山大学创办人——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主张,勤奋学习,奋发自强,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浙江大学校歌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为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为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纶,无曰已是,无曰遂真,靡革匪因,靡故非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嗟尔髦士,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其始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镕,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1938年11月19日,在广西宜山,竺可桢校长主持校务会议,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并决定请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写校歌歌词。马一浮作的这首歌词,因为引用了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且读起来有时比较拗口,竺校长曾考虑改写,但他又觉得,马老作的歌词虽文理艰深,但含义深远,很能体现浙江大学所追求的求是精神,因此,这首“大不自多”歌仍请著名作曲家、当时的国立中央音乐学院的应尚能教授谱曲,并经校务会议通过,正式定为浙江大学校歌。
湖南大学校歌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楚材蔚起奋志安壤。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经杜鸣心、刘健、冯广映等著名的专家学者试听欣赏后,认为《湖南大学校歌》的艺术性、思想性很强, 歌词内涵深远,旋律具有很广泛的群众性。校歌历经七十多年而延用至今,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值得很好地继承和弘扬。
厦门大学校歌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必其藏?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驾慈航?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20世纪初叶,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诞生,中国开始兴起“学堂乐歌”,即新型学校学生们所唱的校歌。厦门大学创办伊始,校主陈嘉庚先生就事先计划创作校歌,将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和宗旨融入校歌中。在举行建校仪式当天,陈嘉庚先生公布了该校歌。
临江仙·东南大学校歌
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六朝松下听箫韶。齐梁遗韵在,太学令名标。
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海涵地负展宏韬。日新臻化境,四海领风骚。
东南大学校歌创作于建校一百周年前夕,是为校庆而写。此歌历时九个多月,经数十次修改才定稿,数十位诗词专家,全校的领导、师生均参加了审定,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意见。东南大学校歌是一首以《临江仙》词调写成的歌词。《临江仙》别体很多(共13种),此用第六体(依《词律》)。开头用两个六字句,上下片结尾用两个五字句,字数相同,平仄相反,易于形成对仗。全词仅58字,也方便记诵。
吉林大学校歌
白山迎旭日, 黑水泛金光,我们崛起在祖国的北疆。吉林大学啊吉林大学,哺育英才的摇篮,探求知识的殿堂。
攀登科学高峰,我们的目标,造福人类社会是我们的方向。求实创新,励志图强,艰苦创业,奋发向上,跨越黄河,跨越长江,跨越太平洋。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跨越新世纪去迎接轰响的红太阳。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跨越新世纪去迎接轰响的红太阳。轰响的红太阳。
《吉林大学校歌》,是1996年建校50周年的时候创作的歌曲,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词作者是全国著名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者、原吉林大学副校长、文学院名誉院长公木先生(张松如教授),曲作者是全国著名音乐家、中央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王世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