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这里丰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出今日京城独有的韵味。
千百年来,山川、庙宇的静与幽,深远的意境,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在著名的“西山三百寺”里,北京大觉寺与潭柘寺、戒台寺、法源寺等并称为北京十大古寺。
在如今越扩越大的京城里大觉寺可谓“大隐隐于市”。它在海淀区阳台山麓,开车不足几十分钟便可到达。古刹建于辽代(1068年),因寺院西北李子峪有清泉流入,故得名“清水院”。到金代时成了西山八大水院之一。明代改名“大觉寺”。由此可见,至今我们都推崇的“西山美泉”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寺院坐西朝东,山门朝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这是辽国契丹人崇尚太阳的宗教习俗,与我们中原建筑坐北朝南的习惯非常不同。
大觉寺内非常清雅
进了山门,迎面两棵遮天蔽日的古树,把暑气挡在院外。碑亭分立两侧,放生池中肥大的锦鲤团聚了抢食,仅仅这一点热闹,就足以打破古寺的幽静。如今人们踏古寻幽只为一份雅兴,曾经作家冰心却将新婚洞房搬到了大觉寺内的禅房中,郭沫若更是把一株从寺内移走的银杏树苗植到自家院内,亲昵的称为“妈妈树”……
古寺依山势而建,建筑主体由中路寺庙,南路行宫和北路僧房组成。来到大觉寺除了氛围清幽,雅致,寺院内一株千年银杏,一棵百年玉兰,两块牌匾,让大觉寺在众多庙宇中脱颖而出,扬名在外。
“无去来处”与“动静等观”两块牌匾
与别的古寺不同,它后世虽不断坍塌,不断修复,但古建的气韵保留了下来,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走过钟楼、鼓楼、穿过天王殿,大雄宝殿来到眼前。没有通常寺庙的华贵,它通体乌黑,古旧庄重而雄伟,在浓绿的院落中,有遗世独立的威严。上方高悬匾额,“无去来处”。这句佛语,没有生灭的地方,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仿佛包容一切,看淡所有,充满生命的大智慧。
据说这“无去来处”四字已不是当年乾隆御笔所提,原字被一个逃难到寺庙不懂佛理的军阀,误认为不吉而刮去毁掉。如今我们看到的四字是后人由乾隆书法中拼凑而来。
如果不是春秋两季的赏花时节,大觉寺的游客并不多。此时院内稀稀落落除一对情侣,几位老人外,一群大鸟在树丛间飞来往去,其余便是深蓝结实的天空,苍老的庙堂,它们定格此刻,仿佛千年只是一日,仿佛“无去来处”。绕过大雄宝殿来到无量寿殿前,同样是通体乌黑,同样是肃穆,未经粉饰的大殿,古朴中盛满历史的苍凉。屋檐下的匾额“动静等观”这四字墨宝是乾隆亲笔所提。动即是静,静亦是动,世间万物皆为相对,进与退,好与坏……站定观望,这字迹中的美感竟是当头棒喝般的肃杀。
千年银杏树的壮观
大觉寺中名气最大的“千年银杏”就在无量寿殿前,左右各有一株。北面一株为雄性,相传它种于辽代,距今已近千年。人们叫它“白果王”“银杏王”,这千年古树粗壮有力,要六七个成人才能合围。每年11月,银杏树叶全部换成金黄,金光灿灿,引来京城爱摄影的朋友长枪短炮围着拍照。最独特的是树边的石栏杆,它中间没有镂空通体实心。据说此样式也是辽代特色。
走至后山,一座白色舍利塔高高耸立。这是迦陵舍利塔又叫大觉寺塔,它是寺内住持迦陵禅师的墓塔。塔基有两层须弥座,灵泉池将塔身与蓝天一并纳入池内,微风抖动,池水涟漪,古雅与清幽,此刻我看到的瞬间是否与百年前寺内僧人眼中的一样?
百年玉兰是北京踏青胜景
说起北京最老的玉兰,大觉寺四宜堂内一棵高10多米的玉兰树已有超过300年的树龄。相传它是雍正年间,由迦陵禅师从四川亲手移种过来。每年春季,花开如拳,从清明前后一直持续到谷雨,古树素素一身洁白,异常美丽。因此这里的“古寺兰香”是北京的踏青胜景。曾经,大觉寺的白玉兰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被称为北京三大寺庙花卉。
辽代从辽太宗,取燕云十六州,北京就在其内。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他们其后充分吸取中原文化,辽太宗对中原佛教倍加尊崇和保护,一时间佛教大盛。因而北京一带很多庙宇的历史最早都可追溯到辽。
这就是北京的迷人之处,它的山雄壮,豪迈,自古少数民族飞缰跃马,汉人修了长城,烽火狼烟守关将士留下无数诗词歌咏。深山古刹,有多少参天松柏千百年屹立不倒,笔墨书画名人轶事成就一时佳话。大觉寺正是北京千年岁月朝代更迭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古人对人生境界的追寻,生与死的感悟,对美的理解……
此时灵泉池中淌下的汩汩清泉,沿山路向下,它们最终汇入门口的放生池。放生池里金红的鲤鱼依旧挤成团竞相抢夺着的食物,如果鱼儿有智慧,它们还会这么无休无止的争抢吗?夕阳拖出长长的身影,出了山门,城市的热浪直扑过来,就像那群热闹激烈的鲤鱼,在晚高峰的车流里我一路拼杀,不久便陷入到火红欲望的暮色中。
本集完,原创图文盗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