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皇帝后妃在故宫如何取暖?古人真是聪明!

皇帝后妃在故宫如何取暖?古人真是聪明!

冬日渐深,寒气来袭,气温陡降。北方人民开始过上了烧暖气的日子,南方人民过冬依然靠抖,偶尔用用空调。

而在没有煤气和电气的时代,占地70多万平方米的紫禁城,是如何取暖的呢?

皇帝后妃在故宫如何取暖?古人真是聪明!

这一点,早期设计建造故宫的能工巧匠们早就有考虑。

故宫被列为世界五大宫之首,除因年代久远、文化意涵深厚外,建筑本身也有许多精妙之处。故宫内设有周密的排水系统,每组宫殿都有支沟通入官墙外的干沟,这些干沟又分别同太和门外的内金水河及总沟相连,最后再汇人故宫外的护城河。为了宫殿的防潮,地面还作了特别的处理,一般要叠垫七至十层地砖。为了改进音响效果,官内的戏楼下都埋设大缸……这些技术即便放在当前,也很有借鉴意义。

对于房屋修建相当重要的取暖,工匠们自然不会马虎。他们精心借助外力、修建房屋特殊构造以及发明取暖用具等,力争从方方面面保障紫禁城中人的冬天也能温暖如春。

皇帝后妃在故宫如何取暖?古人真是聪明!

借助外力方面,紫禁城内的宫殿建筑大都是坐北朝南,可以利用日照取暖。

同时,房屋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十分保暖。再加上一道又一道高大的宫墙,可以抵挡西北风的侵袭。同时,宫殿内金砖铺地,光可鉴人,这种金砖是用泥土烧制的一种细科方砖,具有光润耐磨、不滑不涩的特点。金砖还可防止地上潮气上升,故屋里的被褥决不会潮湿发霉。

用于取暖的特殊构造,则是后来有名的暖阁结构。紫禁城内一些宫殿的地面下都挖有火道,添火的门设在殿外,是两个一人多深的坑洞,即灶口,除此以外,还有暖炕,上至皇帝、皇后,下至宫女、太监,凡是居室,都有炕床,炕下有火道,结构与今北方农村中的炕床相似。平时,宫外的灶口都会用砖或木板盖严,一般人不易发觉。

皇帝后妃在故宫如何取暖?古人真是聪明!

此外,宫中还有多样的取暖用具——火炉,火炉又叫火盆、熏笼,熏笼的制作十分精美,使其既有实用功能,也可供艺术审美。熏笼分为盆和笼两部分。大的熏笼重达数百斤,高1米多,或3足、或4足,有的青铜鎏金,有的嵌丝珐琅,十分华贵。

为确保安全,炭火盆外均加盖一种金属网罩,既实用又美观。如今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处,都陈列熏笼。小的火炉像西瓜那么大,随手可以踢动,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于暖手的叫手炉,制作精美讲究,古时只有皇帝、皇后及妃、嫔们才能使用。

皇帝后妃在故宫如何取暖?古人真是聪明!

清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上记载:“今年(雍正元年)殿试,天气已寒,诸贡士若照旧例在丹墀对策,恐砚池冰结,难以书写,着在太和殿内两旁对策。再传喻总管太监,多置火炉,使店内和暖,诸贡士得尽心作文写卷。”可见,火炉在殿内用于取暖,广泛设置。

既然有那么多火道,却没有烟囱,烟火是从哪儿排出去的呢?原来故宫一切用火全部以木炭做燃料,这样既可保持环境不受烟熏污染,又可避免高大的烟囱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美观。而皇宫内使用的木炭,都是经过反复精选的如筷子一般长短的上等木炭,如“红罗炭”,《明宫史》记载:“凡宫中所用红罗炭者,皆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运至红罗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这些木炭敲之叮当作响,在漫长的冬季,每年宫内需用木炭数量达数十万、数百万斤之多。

皇帝后妃在故宫如何取暖?古人真是聪明!

因是用炭取暖,管理制度则相应严格,以免发生火灾。但是由于宫殿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仍容易因取暖用火不慎而发生火灾。清嘉庆二年(1797年),太监郝世通在一天夜里把火盆里的木炭闷灭后,随手倒在楠木槅扇旁边,不料余烬未灭,死灰复燃,竟把楠木槅扇点着了。一时烈焰冲天,大火熊熊,一夜之间,整个乾清宫及其附近的交泰殿、宏德殿、昭仁殿都化为灰烬。为此,“龙颜”震怒,当即把郝世通处死,其余有关联的25名太监,也分别受到很重的处罚。

皇帝后妃在故宫如何取暖?古人真是聪明!

这种取暖技术虽然隐蔽,但它毕竟不如空调,屋内难免使入有干燥之感。为了保证皇帝后妃屋里的湿润,太监每天要爬在地上,用湿布擦试地上的金砖和室内的陈设。每天早上还要敞开屋门,排除污浊气息,使室内空气清新。

看完当年紫禁城中人冬天取暖的方式,是不是突然觉得暖气和空调,也因简单方便而可爱了几分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7904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