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又夏至。
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到了,时令总是不失时机地提醒我们,光阴行走的速度和位置。就像夏至节,是在提醒我们夏天从此开始了。
每到夏至,总让我想起冬至,这两个节气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在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日影最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如古人所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和夏至正好相反的是冬至,冬至古人称为“日短”或“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夏至日在最北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这里又称为冬至线;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过后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恰正值酷热盛夏。
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意思是到了夏至,才真正进入炎热的季节。夏至节后,气温会日益升高,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进入三伏天,也就是头伏、二伏和末伏,一年最热的日子来了。
夏至至,雷阵至。雷阵雨,骤来疾去,如脾气狂躁的人,来时疾风骤雨,过后很快就云开日出。
所以有俗语说“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著名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描述了夏至雷阵雨的特点。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对夏日雷雨天气的描述更加生动到位:“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民间流传还有“冬九九”和“夏九九”的说法。其中“冬九九”比“夏九九”流传更广,更为大家所熟知。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
有一首《夏至九九歌》是这样说的: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北方农村也有“夏九九”歌,和前一首有些不同,歌词更加贴近生活。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九九”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敏才智。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八卦的理论中,夏至时,阳气到达极致,盛极必衰,从此阳气至极,阴气开始产生。
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古代夏至的三候是:“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就说明了夏至节气“阳气盛极阴气始生”的规律变化。
夏至开始,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喜阴的半夏在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它正是因为在仲夏时分生长出现,所以有了诗意的名字“半夏”,后来成为一味药用植物。
不管你是喜欢还是讨厌,夏至至,夏天总是如期而至了,盛夏酷暑的日子也紧随着到来。
夏天的美和春天的美不一样,春天有一种“万物生长,春水荡漾”的生机和美好,而夏季的美则是万物向阳,热情奔放的美!
夏荷袅袅娉娉,荷叶接天连叶,碧绿田田,小荷婷婷,新荷芬芳,葵花向阳,热情绽放,榴花灼灼照人眼,蛙鸣蝉唱暑气生,好一幅生动美好的夏日美景。柳映荷塘,游鱼聚影,夜雨飘荷香,黄鹂鸣池上。
日长至,阴阳争,时光如梭又一年,你将与谁共度这最长的白昼 最苦的盛夏?共守岁月之静好?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至,愿一切美好如夏而至!
感谢关注黄爱古典的头条号,感谢你的阅读、转发、点评、分享。
一路有你,处处都是好风景。因为有你,生命更有意义!
黄爱古典,爱古典,诗词歌赋文,爱怀旧,山水风物情!愿与你细细分享人间美好的一切。诗词歌赋文,山水风物情,是我们来时的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无数经典的文化、传统、思想、习俗,穿越时空,关照古今,让我们念念不忘,融入骨髓,浸入血液。如果你也喜爱,就和黄爱古典一起记住传统,回味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