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老照片,是庚子之变后,日本人伊东忠太拍摄的。此人是建筑学家,因此照片都偏重于建筑方面,但里面的一些细节,都有故事。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也就是1900年6月。
两个月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西逃,联军占领了北京。这些照片拍摄于战事已基本平息之时。这是大高玄殿的牌楼,俗称三座门。该殿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5年之后毁于大火,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才重修。清朝避玄烨讳改为大高元殿,之后更名大高殿,庚子之变中内部破坏严重。
这是保和殿宝座,皇建有极四字为乾隆御笔。对联为: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
这是太和殿,也就是金銮殿。建极绥猷四字,亦为乾隆御笔(匾上中部即此四小字)。然而,此匾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后不知所踪。多少年后,重制此匾,花了一年,到2002年9月复制成功,参照的就是这张照片。
这是乾清门前金缸局部,不得不说,皇家的玩意看起来是既精美又大气。
交泰殿取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帝后起居之处。无为二字,为康熙皇帝御笔。不过它的细节不在这里,而在宝座旁边那些盒子。乾隆十一年(1746)在清初二十九宝玺里选出了二十五个,以应《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尽管他的野心没在秦始皇大,但清朝传的代数,连25的一半都不到。
宁寿宫为帝后养老之所,锡庆门则是宁寿宫通往紫禁城其它各处的门户。如果慈禧太后早到这里养老,使光绪维新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大概,就不会有这杂草丛生、沦为百姓打柴地的惨景了吧。
福寿山牌楼下,站着个日本兵。日本是八国联军里出兵最多的,据说,也是军纪最好的。为何如此?原因在,作为新晋强国,它要竖立形象,不希望再被列强看成是猴子了——明治维新中期,为修改不平等条约,伊藤博文等人搞起鹿鸣馆外交,在衣着及生活方式上向欧美靠拢,却被对方形容为沐猴而冠。
这是朝阳门外,伊东忠太拍的是城墙,我们看到的却是百姓的生活。
那个时代没有全景相机,但架不住用几张照片合出一张全景。不过,如今看来,这照片的“主角”却是御道中间的那引起人,应该是来“参观”的外国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