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一个文化、教育和经济都迸发出了璀璨光芒的朝代。在文化方面,宋词中既有辛弃疾和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又有以李清照和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连史学家陈寅恪都说华夏文明造极于赵宋之时。
在教育方面,改革派、新学派、事功学派、理学派、新学派百家争鸣;在经济方面,手工业、农业经济作物、造船业、丝织业、印刷业等经济行业崛起,商业极度发达。
但宋朝军事总体上不如人意,至南宋时仅仅偏距南方,对北方的征讨也难有所进。在宋高宗定临安(今浙江杭州)为“行在”之后,临安一直便作为南宋的都城存在,具有了所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但整个南宋时期官方除了在《高宗本纪》绍兴八年中提到了一句“是岁,始定都于杭”之外,一直没有承认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临安具有作为都城优势
虽然南宋官方没有承认临安的都城名分,但是临安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文化上都是发挥着都城的作用。临安不但有皇帝和皇室居住的宫殿,中央政府机关一应俱全,所以很多史学家和学者一直把临安称作南宋的都城。
1.临安已为当时的政治中心
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称帝,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次年逃往南方,几经周折,把临安定为“行在”,即天子所到之处。
但是实际上在南宋此后长达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中,临安一直代表着南宋的都城。经过一百多年各个皇帝的支持下,临安有着华丽的宫殿和庞大的皇城。根据《宋史·卷八十五》记载,虽然作为“行所在”后“宫室制度皆从简省,不尚华饰”。但各种宫殿一应俱全,与北宋的都城汴京相比也相差无几。
官方在史书中记载临安也一直以“行在”称之,如大臣或者将领从抗金前线回到临安时记载为“赴行在”,行在即皇帝的住所。
在整个封建时期,无论帝王是否手握政权,即便有权臣专政,也会陪伴在皇帝身旁,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因为皇帝即正统,才是政治权力的中心。
2.临安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
临安在北宋时期因其富庶、繁荣的特点已被称为“东南第一州”,南宋时期临安经济和金融业已远远地超过了东京。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在临安初为“行在”时,城内屋舍尚有空余。
到了南宋末期时,临安城内已经没有了空闲的地方了,房屋林立,巷道拥挤,甚至难以行走。工商业从事者占总人口的三成,商业税收更是远远超过其他的城市和北宋时期的税收。
临安城的文化氛围浓厚,南宋国子监、太学所在地就是临安。几乎所有的南宋文人名士都到过临安城,有很多在临安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林升的《题临安邸》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前两句就写出了临安的繁荣景象。
整个南宋时期,临安一带的进士多达五百多人,还涌现出了大量的数学家、文学家、医学家、思想家、画家等等。可以说临安的学堂、书社、家塾、乡校遍及每一个里巷。
3.临安地理位置优越
在宋高宗称帝后,为躲避金军战乱波及而逃往南方。有数月的时间都是在船上度过的,可谓惶惶不可终日,被吓破了胆子。当局势稍稍稳定后,群臣讨论最合适作为行在的城市就是建康(今江苏南京)和临安。
但是由于建康紧靠长江,一旦金军渡江后,建康将无险可守,直面金军的进攻。而将行都定为临安,则会安全很多,所以最终确定临安为“天子行在”。
一旦长江天险抵挡不住金军后,皇帝和大臣还有时间坐船沿钱塘江逃到东海或者更加靠南的城市。况且临安水路四通八达,可以通过水路到达南方几乎所有的大城市,便于政令下达。因此苟且偷安的南宋帝王们就一直待在了临安,直到南宋灭亡也没有收复“真正的南宋都城”应天府和北宋的都城东京。
二、南宋官方没有承认临安为都城的原因
南宋政府把临安当做都城却不承认,原因一是无非还有着收复北方国土的奢望;二是能让一大批的爱国军士官员对南宋仍旧心存希望,继续效力赵宋皇室;三是为了自己的脸面,而掩盖丢失东京和应天府两都城耻辱的遮羞布罢了。
1.南宋一直有着北伐的动作
虽然在南宋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丢失了北部的大部分土地,朝廷蜗居临安,但北伐行动却几乎不曾停止。具体查阅历史记载可知南宋总共有四次具有规模的北伐动作。
宋高宗时期,刚刚经历靖康之变。北方在战乱中丢失,一大批爱国将领奋勇杀敌,其中以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为代表的中兴四将战绩颇丰,将金军拦截在长江一线并赶到淮河以北。
可惜的是,宋高宗允许爱国将领北伐只是为了增加和金国谈判的筹码,在岳飞北伐取得了大好局势的情况下,依然十二道金牌召回并杀死了岳飞与金国议和。宋高宗赵构初期为赢得安定而主张抗金,中后期缺乏坚持抗金的决心,贪图安逸放弃了收复故地的做法令人痛恨和惋惜。
宋孝宗即位后,为岳飞平反,重用主战派将领,并于隆兴元年发动北伐,史称“隆兴北伐”。虽然在北伐初期战况顺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仅二十日后即宣告失败。隆兴北伐的失利导致宋朝与金国关系再降辈分,并割让秦州和商州给金国。
虽然隆兴北伐以失败告终,但是宋孝宗在内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他惩治贪腐、整顿军备、改善吏治,使国力得到了增强。
宋宁宗时期政权先后被韩侂胄和史弥远两名权臣操控。开禧二年,韩侂胄为笼络人心发动北伐,很快就失败了。开禧北伐的失败迫使南宋签订《嘉定和议》,宋加大岁币赔偿和三百万军费。
“开禧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至此时已缺乏优秀的将领领导主持战事,再加上宋军作战能力的不足和主和派的作梗,使得开禧北伐也以失败而告终。
宋理宗时期蒙古国势大,给予金国强大的压力。蒙古想和南宋夹击灭掉金国,宋理宗答应之。至端平元年,南宋北伐攻下郑州、邓州等地,同年五月,金哀宗在蔡州自缢身亡,金国灭亡。
虽然宋理宗联蒙灭金取得了成功,但也直接导致了南宋失去了金国作为屏障,直面蒙古的威胁。在此之后的四十年里,蒙军蚕食了南宋所有的国土,最终在1278年的崖山海战后,宋朝正式灭亡。
2.迫于舆论压力不敢承认临安为都城
宋高宗初期渡江难逃后,是有定都临安的想法,但苗傅、刘正彦因不满王渊和宦官的骄奢腐败、皇帝无坚定抵抗金军的情绪,发动“苗刘兵变”,迫使宋高宗禅位给三岁的幼子,后苗刘兵变被韩世忠、张俊等将领平叛。
虽然宋高宗复位后为防止将军拥兵自重而削减了将领的军权,从此南宋重文轻武的氛围愈发严重,宋高宗也没有了承认临安为都城的勇气。
苗刘兵变后宋高宗不敢承认临安的都城地位,因为一旦正式宣布在临安定都,那么等于放弃了北方的中原故土和宋朝立国之本的东京。也等于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无法面对北宋先皇,而且会在给人以煽动舆论的话柄,实在得不偿失。
而南宋的朝堂官员虽然在主战还是主和的问题上一致争论不休,但是却一致的认为东京汴梁才是宋朝的国都。
在另一方面,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也是一次重要的北人南迁活动。特别是跟着赵构逃到南方的官员和军士,他们的亲人和故乡都在北方的中原之地,不承认临安为南宋都城,会传递给他们一种朝廷一直有着收复中原的准备,汴京也终究会回归大宋的怀抱,这能够更多的得到士兵和官员的认同感。
总结:
南宋偏安江南已成事实,只不过皇帝和朝廷没有光明正大的揭穿罢了。
南宋时期北方的汴梁有都城之名,却从未有皇帝居住过,而临安虽有都城之时但是却有名无分。南宋的大部分皇帝和官员都不思进取,没有奢望过收复中原的土地,即便有过北伐也都是很快就以失败告终。
怪不得林升在《题临安邸》的后两句中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了只知寻欢作乐的达官新贵们只求偏安,而不想着收复中原的愤慨之情。
参考文献:
1、《论南宋都城临安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地位》
2、《南宋定都临安城原因探索》
3、《从开禧北伐看南宋政治积弊》
4、《南宋的野望:岳飞死后的三次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