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亚里士多德
《生之欲》是由电影大师黑泽明执导的一部黑白影片,上映于1952年,曾获得柏林电影节参议院特别奖,并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为“史上最佳亚洲影片”,豆瓣评分高达9.1。
《生之欲》豆瓣评分
该片的主角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市民科科长渡边勘治。作为公务员,他创下了三十年全勤的模范记录,然而每天的工作任务只是重复地给文件盖章而已,他已经习惯了在无聊的工作中消磨时光。直到他被查出胃癌晚期,时日不多时才猛然惊醒过来,决定结束自己浑浑噩噩的“木乃伊”生活,去寻找真正的人生意义。
这部电影从小人物的内心出发,导演黑泽明运用鲜明的镜像语言,展现了垂死之人的挣扎与反抗,创造了一个极富哲理的故事。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渡边陷入深深的恐惧和迷茫,从不知所措到纵情享受,再到为弱势群体抗争,在向死而生的过程中,他逐渐觉醒:生命的意义并不取决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要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生之欲》电影海报
1. 对官僚机制的讽刺
电影的开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公务员群像:人员众多、机构冗杂,每个人的桌子上都堆满了山一样的文件,工作看似很忙碌,但他们其实什么也没有做。
镜头下的渡边不停地看着怀表,时间对于他来说,只是不停变化流淌的数字而已,唯一不变的是重复地在文件上盖章、签字。几十年前,他也曾热忱地写下厚厚的一本《促进办公室效率方案》,然而现在,他把这些资料撕下来当做废纸擦拭着手上的印章。
男主渡边勘治
在市政府毫无意义的忙碌中,渡边的工作热情被一点点消磨,他逐渐变得跟其他人一样,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什么也不做。碌碌无为、相互推诿成了大家共同的默契。
一天,一群抱着孩子的妇女来到市政府反映污水问题,土木科把她们推给了公园科,公园科推给了保健处,保健处推给了卫生科……兜兜转转,妇女们就像皮球一样被这群政府官员踢来踢去,问题没有被解决,耐心已经消耗殆尽,她们愤怒地摔门而去。
反映污水问题的妇女们处处受阻
伟大的电影不会过时,60多年前的场景如今看起来也毫不陌生,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抱着铁饭碗,秉持着“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的态度,对于老百姓消极应对、敷衍了事,对于上级阿谀奉承、蝇营狗苟,喝着茶、看着报纸、聊着天,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
二战结束后,在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强烈要求下,由美国主导对日本实行“民主化改革”。1951年,日本颁布新的公共服务法,旨在通过公职系统的改革,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然而事与愿违,公职改革只是形式化的变革,公职人员非但没有成为人民的公仆,反而处处掩盖民生问题,降低政府工作效率。
黑泽明导演通过快速切换的蒙太奇镜头、戏谑的背景音乐对当时的官僚体制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讽刺:政府机构得到进一步细化,然而一个简单的污水问题却投诉无门,毫无民主可言。
2. 对过去生活的反叛
当渡边发现自己得了胃癌,只剩下不到半年时间时,他崩溃了,就像往深海里丢了一颗炸弹,爆炸的一瞬间,天崩地裂。
崩溃的渡边
三十年没有请过一天假的渡边在生病后开始请假,一辈子省吃俭用的他从银行取出了5万元,他决定用这些钱去喝酒、去享乐、去感受真正的人生。他在酒馆遇到了不入流的通俗小说家,小说家直呼从未见过他这样的人,过去是奴仆,现在要翻身做主人。小说家带着渡边去弥补之前浪费掉的人生,他们玩弹子机、跳舞、唱歌、出入风月场所……在一个个看似热闹的场景下,渡边却感到无所适从,他的悲凉与周遭的欢愉格格不入,想要追求快乐的他变得更落寞了。
通俗小说家
于是,渡边转头去找职员小田切。这个姑娘青春、活泼、健康,充满生命力,这些都是渡边没有的。渡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而小田切正处于阳光灿烂的美好时光,这另他十分羡慕,他拉着小田切去喝茶、吃饭、给她买礼物,然而,小田切很快就厌烦了这种无聊的“约会”:因为渡边总是不吃不喝、不说话,他只是呆呆地看着神采奕奕、闪闪发光的小田切……
小田切和渡边
面对小田切的疑惑,渡边道出了实情,他患癌症快死了,他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溺水的场景,身边没有一个人帮他,他只能不停地在水里挣扎,却连一根稻草都抓不住,这种濒死的绝望令他感到窒息。小田切不知道怎么安慰渡边,她拿起了手边的白兔玩具,说自己做这种玩具就像跟婴儿做朋友,她劝渡边也做些什么。
渡边恍然大悟,他追求的并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是生命的价值。他冲出了餐厅,身后响起了其他顾客为寿星唱起的生日歌,这歌仿佛是为渡边而奏,那一刻,他宛若新生。
酒馆的三流作家对渡边说,不幸也有伟大的一面,不幸会让你懂得道理,胃癌让你重获新生。一语中的,渡边经历了一番与过去截然相反的生活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回到了市民科,到处翻找着“修建暗渠”的资料,他决定在弥留之际为市民做点什么。
3. 对生命价值的拷问
影片的后半部分聚焦于渡边的葬礼现场,导演采用了倒叙闪回的讲述方式,用每个人的记忆碎片拼凑出了渡边的最后几个月时光。
渡边为了治理污水沟、修建成公园可谓是卑躬屈膝、呕心沥血。他一遍遍地拿着计划书奔走于各个部门,他拖着疲惫不堪的病体去祈求副市长启动公园项目,他被要占地修美食城的黑帮威胁,他在工地现场亲力亲为地考察、验收直到晕倒……
渡边在考察污水现场
起初,大家都疑惑一辈子按部就班的渡边为什么会突然性情大变,以一己之力在部门间游说,拼命推动公园项目的开展。当同事们发现渡边是因为身患重病时,纷纷自我安慰道,如果换做自己,也会在临死前想办法创造些价值的。
然而一个同事尖锐地指出:可是我们每个人都随时会死的。其他同事听后神情骤变,他们被渡边的坚定和努力所深深触动,他们慷慨激昂地发誓要以渡边为榜样,重新去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讽刺的是,第二天上班,又有市民来反馈污水问题,新市民科科长头也不抬地说道,找土木科。豪言壮语终究是一场空。
导演用一场罗生门,鲜活地演绎了渡边的执着和伟大。对于渡边而言,他生命的价值是对官僚机制的反抗,是为民众争取权益,是尽心尽力做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他在临死之前才发现生命的价值,但更多的人直到死也不懂人生。
渡边在建好的公园里荡秋千
《生之欲》被斯皮尔伯格奉为最经典的黑泽明影片。在死亡中探讨生命的价值、个体的意义,将政治、家庭、情感、文化、人性这么多元素糅杂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包罗万象、又主题鲜明,只有大师黑泽明能办到了。
不过,在这些话题之外,有一个黑泽明最想呈现给观众的核心观点:苏醒。
渡边在临死之前发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存,而在于创造价值。于是他在病魔前反思,在死亡前挣扎,摆脱了躯体的束缚,他的精神和灵魂得以觉醒。
《月亮和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也是如此。他为了追求梦想,抛弃了常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即使穷困潦倒、居无定所他也没有丝毫抱怨,最终在一个小岛上创造了惊世骇俗的巨作。斯特里克兰德觉醒于艺术,从此告别了平庸,踏上了追梦的征途。
《月亮与六便士》图书封面
觉醒分为两个步骤,先是觉知、后是醒悟。这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你去感知、去行动,当你见过光明后,便无法忍受黑暗,人生亦是如此。
罗振宇曾说,坚持做一件事,有意义的事,一直做,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
不要放弃思索、不要放弃追寻,心之所向,素履之往。当迷雾散尽,留下的将是你用努力、挣扎和孤勇创造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