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跟熊逸一起读唐诗》
作者: 熊逸
一本有趣的解读唐诗的书,一本深刻的解读唐诗的书,一本可以告诉你在不同场合如何运用唐诗的书,这也是熊逸目前为止,读起来最轻松的书。作者从登高、怀古、壮心、羁旅、田园、聚散、思慕、感时、忧愤、隐逸十个方面去解读唐诗,告诉你在什么场合应该用什么唐诗。作者总能从简单中读出深刻,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时不我待;“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的怀才不遇。能从对比中读出思考,如“独美众所嫉,终弃出寒垣”是红颜薄命的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是豪杰之昭君;“自矜妖艳色,不顾丹青人”又是自负的昭君。
能从老问题中读出新意境,如针对项羽该不该渡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熊逸说,谁的人品更差,底线更差,谁的赢面就更大,于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纵向江东收烬去,应无子弟到中原”,熊逸说当代精英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高贵的死亡不但得不到呼应,甚至得不到同情。能从不同的角度赋予意象不同的质感,如竹笛,“谁家玉笛暗飞声”玉笛的描写更雅致、富贵;“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描写边塞的苍凉;“短蓑吹铁笛”铁笛则描写游子的沧桑。
能给我们解决唐诗中的疑惑,比如“中间小谢又清发”,中间原来是然后的意思;“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过乃“到”的意思,表示路过的话,一般用“经”……
跟随熊逸老师,读懂诗意,把唐诗真正用起来!
2.
《王阳明:一切心法》
作者: 熊逸
在《王阳明:一切心法》这部书里,熊逸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发现:王阳明的成功非但不是由他的学说带来的,两者甚至南辕北辙,也就是说,王阳明在军事上的攻无不克是一回事,阳明心学的理论建设是另一回事,前者靠的是机关算尽的巧妙谋略,不仅针对敌人,同样针对盟友和同僚,这里边当然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欺诈手段;后者却是“君子坦荡荡”的极致,凭着这套心法,人在险恶的局面里大概率上会成为杨涟、左光斗那样的义士或烈士。这就很容易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后人因为仰慕王阳明的成功而钻研他的心法,这真的有用吗?
熊逸还有分析说,阳明心学并没有一套严密的理论架构,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套哲学的话,那么,我们要么会看到很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要么会不断脑补,在不知不觉中使它改头换面。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是因为王阳明在提出这套理论的时候,并不是出于“立言”的考虑,而是为了针砭时弊,矫枉当然过正。
由于作者对心学的解读是透彻的,将心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还原到明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来谈,能够帮助读者完成对心学的认识或再认识。让读者明白心学的实际作用可能有多大,精髓为何,糟粕在哪儿,而取舍全在读者自身了。
3.
《熊逸说经典》
作者: 熊逸
国学有益于人生,并不在于让人见多识广,而在于使人明白古人智慧的多姿多彩和全面涵盖。进而学习一套完整而卓越的价值观,可用于立身处世、安顿心灵、并且能够在短暂的一生中以有限的力量完成个人使命。
《熊逸说经典》摘编自《熊逸书院》这门课程,作者挑选了20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包括《春秋》《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周易》《诗经》《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中庸章句》《老子》《庄子》《荀子》《管子》《国语》。
这本书大的脉络有两个:一是还原到古代语境,“五经”重于“四书”,二是从社会结构和学术思想的相互影响与共同演进出发,以《左传》作为叙述的起点和各种追溯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