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浩不是完美生动的文物,但确实是长江南岸的旧时标本——上方连接着民国重庆的繁华和骄傲,下面连接着长江码头的市井…… 转角处,有几家小店,或是改造成图书馆,或是私人的木作工作室,或是开一家远离闹市的茶铺。这是一群有情怀的人,在这个地方有意留下生活和使用印记,让街道和建筑重获新生的人。” ——摘自《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网
近几年下浩老街被翻修,现在的街道依然保留着“旧时重庆”的风貌和习俗,这几年的时间里,这里一跃成了重庆最红老街之一,被《美国国家地理》报道,捧红了在老街开茶室修花园的“南岸女侠”敖溦,老街和敖溦的故事还登上了TED(全球知名的演讲大会)被更多人知道……
如今下浩街道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另一个世界”,如果你亲身来到这里你就会发现,这里的房屋错落有致,有老式的茶馆、菜场、小卖部、商店、麻将馆,给人的感觉还是小时候的回忆。这里的豆花鱼和奇香花生米让你来了就不想走,随处可见老人坐在自己的家门口晒太阳,几个邻居凑在一块织毛衣聊家常,绑着双马尾的小朋友在街道上追逐打闹。这条老街的一切仿佛永远不会过“赏味期限”,住在这里的人像没有经历过时代变迁一般平和朴实。时光被定格在这里的一砖一瓦,下浩老街好像一位闭眼品茶的老人世事洞明,却又一言不发。
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里,曾这样描述道:在这个世界里有两种人,一种是下浩的原住民,他们保留着老重庆的生活方式;第二种是一群在下浩开茶馆的年轻人,他们为衰败的下浩增添了一抹色彩。2014年,下浩老街来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在老街开茶室修花园安居于此,几年后她自己也没想到之后她会和这条老街成为两种符号捆绑在一起,她就是被称为“南岸女侠”的敖溦。2014年,热爱历史的她被下浩老街所吸引,便搬到老街开了一个小茶室。来到下浩老街之后,敖溦过起了”慢生活”每天买菜、洗衣、打扫清洁、修剪屋顶花园上的植物,用她的话说,”就差劈柴喂马了”。直到有一天,她家的花园吸引了邻居的注意,隔壁大姐笑着打趣“帮我家也弄一个”这启发了敖溦:干脆建一个街心花园!说干就干,她联合朋友在网上用她的故事与老街的历史众筹7000多元的资金。2016年,她真的在下浩修了一个“老街花园”,她和朋友一起,围栅栏、种植物,她甚至别出心裁地邀请艺术家、小朋友来老街斑驳的墙上涂鸦,找来废弃的窗户、板凳做装置艺术。2016年7月17日,敖溦受邀参加TED在重庆的演讲活动,把她与下浩老街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也因此大家都叫她隐于老街的“南岸女侠”。
其实早在清朝时,当地官僚出于对外国人的一种惧怕把沿江而上的外国人都限制在重庆主城南岸区生活。重庆对外开埠后,下浩码头成为外国人建海关、设领馆、划租界、开洋行、办酒吧的交通枢纽站,于是南岸区的下浩街道也成为了重庆历史上外国人最多、西式建筑最密集的区域。
朴实,简单,浪漫都可以用来形容下浩老街,但其实它身上还留着“西式”的血液,曾经大名鼎鼎的立德乐洋行和卜内门洋行旧址都在这里。立德乐洋行是在重庆开设的第一家洋行,1890年由打开西部第一人立德乐创办的。这个建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仍不失其大气,屋内有精美的壁炉,漂亮的雕花,视野开阔的长廊,近几年,立德乐洋行已经完成大修重获“新生”。而卜内门洋行就更有名了,你一定听说过“多乐士”这个品牌,它就是卜内门公司旗下的子品牌。直到现在你走近卜内门洋行旧址,依然可以从房屋内部精致漂亮的雕花家居和西式壁炉,瞥见当时这家洋碱公司的奢华,如今爬山虎布满了整个大楼的外墙,整个建筑外观的色彩成了今年最流行的“牛油果绿”,临眺江景整个长江对岸的风光皆可收在眼底,多少年过去了,卜内门洋行依然跟当年一样“威风凛凛”。
下浩街道的“洋气”远不止于此,除了茶馆这里还有很多“西式情调”的酒吧旧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英国商人酒吧。当时英国人来到重庆苦于无处玩乐,便专门修建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酒吧,供英国商人娱乐消遣。据坊间流传,自从这间酒吧建成,无数富豪名伶在这里通宵饮酒跳舞,奢靡至极,在当时不少重庆人还在为吃穿发愁,他们整夜放着西洋乐,指尖叼着雪茄,将喝不完的葡萄酒洒在地板上……如今这里绿树茂盛视野开阔,可以看到滚滚长江水,也能将觉林寺的景象尽收眼底,早已蜕尽了当时的浮躁。
在下浩老街,如此多的建筑形态汇集于此,提示着从清朝再到上世纪末,下浩无可争议的繁荣。在这样的街道上,有酒有茶,有历史有故事,当你身处其中,会生出一种强烈感受,就是下浩里的一句”管他城市喧嚣,我自下浩里寻心”!
原文始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