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

“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

“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

(尹雪峰/图)

2019年7月,沈佳妮接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邀请,她将在话剧《长恨歌》中饰演主角王琦瑶。“它完成了我的一个梦想。”十几年前,她就读过王安忆的原著小说,认为“可以演这个角色真是太幸福了”。她是上海人,更能体味那位“上海小姐”的人生道路。

“《长恨歌》的电影、电视剧包括话剧都已经呈现了,这次话剧复排找到我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找到我了。”沈佳妮说。2003年,《长恨歌》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次搬上话剧舞台。2019年11月8日,它进京于国家大剧院首演。该剧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上海女人王琦瑶的故事。

2005年,导演关锦鹏拍摄了电影版《长恨歌》,次年导演丁黑拍摄电视剧版本。沈佳妮没有专门去参考,以免自己受影响,“演自己理解的这个就好了”。“她一生几十年的故事,对演员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她说,自己喜欢王琦瑶这个人物。

沈佳妮上次参演话剧还是2006年的《与空姐同居的日子》。对她来说,舞台最难的地方在于把握表演尺度。有时,导演说某个地方传达得不够,需要放大。她却觉得达到导演的标准会很夸张,就提问:“这样会不会很造作?”导演回应:“你理解的‘造作’在观众眼里才刚刚好,我会帮你把控。”

“事实证明,导演是对的。我只是过不了心里那一关,我的影视表演风格相对生活化一点,对舞台的表演尺度有点陌生,会习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沈佳妮告诉南方周末,这个课题将一直跟随她。

10月5日第一次排练,因为是复排,只有一个月。好友吴越和袁泉都在社交媒体为她加油。拿到剧本后,沈佳妮复读一遍小说,开始涂香水、做美容,指甲都做劈了。先生朱亚文对这些细微变化感到奇怪,问她怎么开始涂香水了。

“平日里是不太讲究这些东西的,但这可以让自己稍微生活得精致一些。”在沈佳妮看来,这是在排练前找人物感觉的方式,“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能不能找到,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应该做这样的事情,让自己有意识地贴近人物。”

沈佳妮尤其注意王琦瑶的体态、坐姿,认为她腰部的柔韧度好过自己。“她是上海的‘三小姐’嘛,精致,讲究。肯定不会像我这种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她认为王琦瑶身上必须有些特质,诸如“上海女孩的软、糯、嗲、作、小骄傲、清高、心气高”。

话剧三个小时,分成三幕,沈佳妮换了12套衣服。从光鲜亮丽的“上海小姐”到落魄的平民百姓,最后重新穿上洋装融入年轻人的舞会,王琦瑶的风采和命运由一件件衣服呈现出来。

“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

(尹雪峰/图)

“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

(尹雪峰/图)

“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

(尹雪峰/图)

“一个28岁的男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她呢?”

针对王琦瑶人物形象的讨论很多,孤傲坚强的女性或依附于男人的玩物之外,甚至有人认为作者王安忆“把女人看扁了”。沈佳妮不讨厌王琦瑶,但理解很多观众的看法:有点“自作自践”。“我演的时候并没有想怎么让观众同情她,不要讨厌她。我只是把我理解到、看到的,想在这个人物身上表达的全表达出来。”沈佳妮说。

故事的时代跨度很大,一个女人经历了40年爱恨。沈佳妮和整个创作团队也商讨过如何呈现时代变迁:第一阶段的不服,第二阶段的抗争,再到第三阶段的燃烧。不过,即便进入第三阶段,也不意味着要凸显王琦瑶的老态。

“一个28岁的男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她呢?王琦瑶最后一段是57岁,看现在57岁的人也不老,只是中年状态,保养好的依然很年轻。”沈佳妮心里,王琦瑶在那个阶段染头发,保持着精致的生活,始终优雅。她还参加年轻人的舞会,跟女儿的同学如朋友一般。“形容她的有句台词,‘有些女人天生就是阿姨,但有些女人天生就是小姐’。”她认为,王琦瑶就是后者,可以让年轻女孩都仰慕、追随自己,一定是不一般的。

沈佳妮自认在生活追求层面与王琦瑶是两个方向。她不大追逐潮流,也鲜少好奇心。她承认自己包容度不够,但始终没找到原因,只是“提不起兴致”。她平日素颜更多,喜欢咖啡、电影,对于明星身份不知道“要有什么架子”。

首演当天的彩排和演出挨得近,中间只有两个小时。沈佳妮还没缓过来,晚间开演时大脑已经疲倦。她想让自己亢奋、紧张,但始终达不到,“稍微有一点点松弛”。她对自己并不满意。

演出总有不确定性。第一场大家都有些“紧”,有朋友反馈台词有一点点卡。观众还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反应,和康明逊的部分对话似乎“苦大仇深”,却引来哈哈大笑。“我被笑毛了,他说一句词就笑,我一下子跳戏了,所以有个地方卡了一下,赶紧又把自己给拽回来。”沈佳妮纳闷,是不是北方观众特别看不起这样一个怯懦的、有点窝囊的男生,他说什么都要笑。

沈佳妮非常在意观众的反馈,首演顺利结束后去听取各方意见。第一次排练前,她有压力,一方面环境、舞台不熟悉,另一方面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也是首次合作。排练之初,导演让大家从第三幕开始。前两幕的演员大部分演过之前版本,彼此之间熟悉,对舞台、剧本也很熟悉,导演怕她因不熟悉而拘谨。第三幕的演员都是新的,大家彼此能找到正确感觉,她一下没了压力。

首演当晚,朋友告诉沈佳妮第一幕可以更妩媚一点。她和导演也讨论过,虽然跟李主任一起,但王琦瑶当时只有十七八岁,仍然有女孩该有的青涩。再问后面的演出是否会加入这些内容,她笑笑:“看情况吧,可能会有一些调整。”

“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

(尹雪峰/图)

“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

(尹雪峰/图)

“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

(尹雪峰/图)

“她的命运是跟时代挂钩的”

南方周末:你怎样看待王琦瑶的人生选择?

沈佳妮:我看到的王琦瑶,出场17岁,做了她这个年龄以及她身处环境、时代背景挤压出来的选择。上海女孩心气高,有点小骄傲,而且有虚荣心,这很正常。她第一个人生选择就没做对,导致一生都在做错误选择。但她也没有怨过谁,要怨就怨自己。所以她做的选择都是自己承担,没有想让别人为她买单。我觉得她挺有担当的,自己做错自己认,没有怨天尤人。

南方周末:那么王琦瑶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沈佳妮:真正想要的,她一开始就说了。她想离开市井弄堂,想过好生活。她生命中第一个仰慕者是程先生,是个职员,生活很安稳。但是王琦瑶还不够,她想要更突出,高于那个生活。所以她选择了李主任。但是她也说:“女人能到哪一步?女人的未来不就是要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吗?!”所以,她对男人的社会阶层是有要求的。

南方周末:在你眼中,她这是在依靠男人吗?

沈佳妮:她想靠的,但是找的男人没有一个实现。所以,她的悲剧就是一直想依靠,一直没有依靠。一直想爱,一直得不到爱。自始至终都只有自己。

她是1930年代的女孩子。在那个时代,她有怎样的抱负,根源还是传统的。她觉得女人就是要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你说她的价值观有什么问题吗?那个时代大部分女性都是传统的。王安忆老师小说里面有一段专门描写“三小姐”的:“她是专为对内,后方一般的。是辉煌的外表里面,绝对不逊色的内心。可说她是真正代表大多数的,这大多数虽是默默无闻,却是这风流城市的艳情的最基本元素……三小姐是日常的图景,是我们眼熟心熟的画面,她们的旗袍料看上去都是暖心的。三小姐其实最体现民意。”王琦瑶,一个代表大多数的女孩子。她的命运是跟时代挂钩的。如果不是在那个背景,或许她的命运截然不同。

南方周末:排练时,你在舞美或其他地方有没有提出意见?它始终是两个房间的场景转换。

沈佳妮:我们的舞美表现是极简的。三幕戏三个年代背景,这很难转,用一个场景转,我觉得也是一种风格。有一次排练,我们讨论为什么总说上海人心眼多。我们导演周小倩是西安人。她说是上海这个地域决定的,寸土寸金嘛,每户人家房子都很小,十几平米住三代人。都在一个屋檐下,连隐私都没有,难免生活上有很多摩擦,而且是亲人之间的,谁都想保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海人就是这样生出心眼的。然而北方呢,房子那么大,放眼望去人都没几个,跟谁摩擦?所以这是地域性特征,地域的文化造就了人,养成了人的性格。

南方周末:其他方面,比如在发型上你怎么塑造这个人物?

沈佳妮:第三阶段的发型是我提出的。我跟导演说上一版也很好,但是相对保守,我们可以大胆尝试下。我希望王琦瑶在第三阶段是风韵犹存、时髦洋气的,不然怎么得到年轻女孩的追随、年轻男孩的爱慕。我查了很多资料图片,最后找了一张关之琳八九十年代的照片。导演和造型师都很认可,我们就一起实现了。造型师很厉害,基本还原到我想要的状态。

“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

(尹雪峰/图)

“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

(尹雪峰/图)

没想到接二连三等来的都是告别

南方周末:你觉得王琦瑶有真正的友谊吗?

沈佳妮:有,吴佩珍。

南方周末:但吴佩珍带来了王琦瑶的一系列困扰,还出卖了她的地址。

沈佳妮:那可能是我没演好。蒋丽莉也是她的小姐妹,后来搞革命去了。吴佩珍可能更近一些。她们俩对话很直接,如果有距离,互相吹捧敷衍一下就好了。但是她们没有,还有发小的那种情感。第一幕最后一场戏蒋丽莉来看王琦瑶,是真的看不下去她的生活状态,即便多年没见也不客套,直奔主题,觉得王琦瑶作践自己。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这么交流。她怪吴佩珍出卖了地址也不是真怪,是嗔怪,也是上海小姑娘、上海女人那种撒娇。加上李主任已经很久没来,她一直处于未知的等待,没想到那天接二连三等来的都是发小们与她的告别。

南方周末:在你看来,剧中四个男人哪个是王琦瑶真正爱过的?

沈佳妮:我觉得她都爱过。李主任她不爱吗?那么动荡的年代她都不走,她家的阿姨连钱都不要了,就是要走。王琦瑶都不走,不是爱是什么呢?康明逊不用说,孩子都生了,孩子生了也不用你承担,我自己来承担,那不是爱是什么?老克腊呢,王琦瑶把底都交给他了。她每一段都说到一个底,她是有底的人。最后她为了挽留老克腊把底牌都交给他了,那不是爱又是什么。

南方周末:你会同情王琦瑶吗?

沈佳妮:她一直渴望一份可以依靠的感情,但一直都是靠自己。我是很同情她的。在剧本围读阶段,剧组好几个女演员听到我读她的一些台词都会感叹:“太可怜了。”当然也会为她感到惋惜。

南方周末:这部戏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沈佳妮:在我最想演话剧的阶段,这部戏找到我,并且是我很爱的一部小说、一个人物。剧中很多台词很有意思,越读越有味道。有段戏,和康明逊两个人所有的词都在互相传递,上面一层意思、下面一层意思。压抑又不直接表达。

我们分析过,王琦瑶在哪个时代,都算有点特立独行的。从最初只想找个可以依靠的男人过一生,到后来每个选择现在看来都是大胆的。那时做“金丝雀”、小三也不算特别普遍。然后到五六十年代未婚生育,多大胆、多吓人的事情。一个单身女人怎么带着孩子长大?这个过程都不敢想。哪怕到现在,单身母亲也让人另眼相看。最后阶段更不用说,一个57岁的女人找了28岁的男孩子,相差30岁的姐弟恋又有多少?她想做个传统女子,结果一生没有一个选择是世俗意义上的传统。

南方周末:你觉得王琦瑶内在的韧劲体现在哪里?

沈佳妮:虽然话剧分三幕来展现她的一生,但仔细去想,每一幕之间的人生经历是“细思极恐”的。第一幕尾声她的依靠没了,从天上掉到地下,她怎么扭转自己的状态,到第二幕变成一个看似安静本分的弄堂女人。第二幕尾声,未婚生子,父亲不能承担责任,她自己一个人在那个年代怎么把孩子养大。再到最后一幕开始,女儿长大成人跟丈夫出国陪读。所有这些过程,一个没有精神韧劲的女人是做不到的,早就被生活压垮了。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何豆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4596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