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张爱玲《半生缘》:从曼璐悲剧的一生中,得到的反思

张爱玲《半生缘》:从曼璐悲剧的一生中,得到的反思

《半生缘》是张爱玲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讲述了在三十年代的旧上海,曼璐、曼桢两姐妹在背负着原生家庭的重担下,面对爱情、婚姻的态度,并由而此产生的种种爱恨纠葛。

姐姐曼璐为了养家糊口做了“舞女”,而“舞女”这个标签让她的恋爱婚姻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阴影,她对婚姻的选择,在婚姻内所使的手段,造就了整部小说悲剧的底色。反思曼璐悲剧的一生,看看得到了什么启示。

张爱玲《半生缘》:从曼璐悲剧的一生中,得到的反思

一、错误的婚姻,是悲剧的开始

曼璐的一生是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父亲一死,家庭重担一下子压到了她这个尚未高中毕业的女孩身上,她由不得选择的承担起了一家人的生计。兄弟姐妹六人,加上母亲与老祖母,一家这么多张口还有弟弟妹妹的学费,她竟就这样扛了下来。妹妹曼桢在她的培养下,顺利从大学毕业,找了一份文员的良差。

不得不说,这个曾看不到希望的家,是曼璐用着自己的重情与善良,还有那难得的责任心给支撑起来的,即便她选择的是舞女这条不归路。

张爱玲《半生缘》:从曼璐悲剧的一生中,得到的反思

《半生缘》剧照

年龄渐长,舞女这路越显困顿。弟妹渐长,她的这个身份也越显尴尬。进不得退不得的曼璐,开始为自己的下半辈子着急。身上贴着舞女这个标签,想要嫁人她已没有更好的选择,而这个时候,围在她身边打转的祝鸿才愿意娶她为妻。

尽管知道他乡下已有妻女,她还是决定嫁他做个姨太太,殊不知,这一嫁她又把自己推进了另一个深渊。

两人婚后曼璐不孕,祝鸿才沾花惹草夜夜笙歌的本性越发放肆,夜不归宿甚至常常找不到人,让曼璐又气又急。为了拴住丈夫的心,她竟鬼差神使的答应了祝鸿才的要求,把妹妹曼桢许给他。

这个荒谬的决定,把曼桢推进了火坑。曼璐装病曼桢前往探望,进了那个家门后,可怜的曼桢被软禁了将近一年。直到怀了孩要生的那一刻才被送往医院,得以逃脱。

可悲的是,曼璐牺牲了曼桢,也没能换来自己想要的幸福,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她就因病去世了。

张爱玲《半生缘》:从曼璐悲剧的一生中,得到的反思

《半生缘》剧照

曼璐一生过得不幸,有着家庭的客观因素,但她选择了一段将就的婚姻,把幸福寄望在一个男人的身上时,才是酿成她不幸的最大动因。

曼桢出来工作后,把家庭的重担从她手上接了过去。彼时她决定嫁给祝鸿才时,也自觉委屈,但在那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她把他当成了救命稻草,选择将就,赌上了自己的一生。那个在风花雪月场所混惯了的男人,并没有因结婚而收心,她这一“赌”一将就,便把人生都给输掉了。

在父亲离世后,只有十几岁的曼璐面对生活的困境,所表现出来的果敢与坚韧,在年龄渐长的曼璐身上那份难得的品质却荡然无存。这恰恰折射出部份现代大齡女性对于婚姻的焦虑感。

在年龄这个数字越变越大的情况下,她们对于婚姻的要求也一降再降,最后如曼璐般选择一人而将就,这种将就的婚姻,不完全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更多的是一种对年龄的妥协,这为婚姻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这种隐患是否会演变成实则性的伤害,要看婚内的两个人能否平等共处,彼此尊重。很显然,曼璐的婚姻里这两点都没有。

张爱玲《半生缘》:从曼璐悲剧的一生中,得到的反思

《半生缘》剧照

从曼璐因年龄妥协嫁给祝鸿才,又向祝鸿才妥协献出曼桢,这一路来她已失去了和祝鸿才平等的机会,她求他回家,求他爱她,但妥协终究不是赢回爱与尊重的手段。

她错就错在,只顾向外抓取,却不从向里探寻,当得不到别人的爱时,我们仍然可以爱自己,自己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仗赖于别人。

除却舞女的身份,曼璐有的是人脉与智商,真要经商且不论大富大贵,自己闯出一番小天地也是可以的,但她却执着于想要得到男人的一份爱。想想她曾是一家七口人所依赖的对象,末了,她自己想要寻得一份依靠却是如此的难,细细想想,曼璐的一生也确是可悲。

而被她陷于不义的曼桢,更加可悲。

张爱玲《半生缘》:从曼璐悲剧的一生中,得到的反思

《半生缘》剧照

二、盲目的嫉妒让人失去理性

曼璐把曼桢推出去当她婚姻的牺牲品,还有另一层更深的原因是:嫉妒。

曼璐十七岁的时候曾经定过婚,后来因为父亲离世她当了舞女,便单方面提出了解除婚约,但那个和她定过婚叫做张豫瑾的男人,却不曾从她心底抹去。

即使在她结婚后,与豫瑾在十多岁时期发生的那段初恋,也是她在苦困生活中最怀念的一点甜。当这仅有的一点甜,因为曼桢而被破坏时,她内心霎时充满了怨恨。

豫瑾来上海小住在顾家一小段日子,对曼桢暗生了情愫。曼璐对此毫不知情,当豫瑾仍像当年那般对自己念念不忘。

张爱玲《半生缘》:从曼璐悲剧的一生中,得到的反思

《半生缘》剧照

顾母提到想要撮合豫瑾与曼桢时,她还在想豫瑾一定是因为曼桢与自己有几分相像才会喜欢上曼桢。她便想借此与豫瑾谈谈,在豫瑾要离开上海的那一天,她穿了一件他当年很喜欢的深紫色旗袍来见他,这一见,她的梦便碎了。

“其实你不该上这儿来的。难得来上海一趟,应当高高兴兴地玩玩,我真希望你把我这个人忘了。你看你还是那个样子,你看我已经变了吧?”

“人是会变的,我也变了。也不知是年纪的关系,想想从前的事,非常幼稚可笑。”耿直如豫瑾,直接把过去的一切用一句话否定了。

她所珍惜的回忆,在他眼里成了幼稚可笑的往事。豫瑾匆匆告别后,她在空房间里哭得如抛沙似的。看着曼桢为预瑾准备的书与台灯,脑补出曼桢极力在预瑾面前献殷勤的样子,顿时恨从心中生,认定是妹妹故意在豫瑾面前卖弄风情,把她的回忆给糟蹋了。而曼桢何其无辜,她已跟豫瑾表明,自己已有世均,与他再无可能。

张爱玲《半生缘》:从曼璐悲剧的一生中,得到的反思

《半生缘》剧照

祝鸿才很早以前就打上了曼桢的主意,奈何曼桢清高,他一直没有机会接近。借着常不归家,曼璐跟他闹之际说:“以后我听你的,不出去,不过有一个条件。”曼璐知道他说的条件是曼桢,对这个妹妹又添上几分嫉妒与恨意。

“要是真能够让他如愿以偿,他倒也许从此就好了,不出去胡闹了。他虽然喜新厌旧,对她妹妹倒好像是一片痴心。她想想真恨,恨得她牙痒痒的。”

她这邪恶的思想一起,曼桢的生活从此万劫不复。为她这个姐姐,曼桢失去了世均,更失去了将来幸福的更多可能。

曼桢对曼璐表现出来的恨意与嫉妒,是强加更是无由来的,她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便把一切过错推到别人身上,以此来为自己的无能找一个借口。

事实上,即使没有曼桢,豫瑾也不会再爱曼璐,祝鸿才也依然会出去鬼混。问题不在曼桢身上,她再怎么责怪,苦难与煎熬也不会因她的“迁怒”而消失。

张爱玲《半生缘》:从曼璐悲剧的一生中,得到的反思

《半生缘》剧照

行为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情绪转移定律”,指事情如果没有按照人的心理预期发展,不好情绪没有得到正确的宣泄,就会转移到其他人和事上,是一种坏情绪的蔓延现象,简单来说就是“迁怒”于人。

现实生活,这种“迁怒”的现象无所不在,我们因为在他人身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待遇,而把心中的不愤迁怒于家人和朋友。迁怒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人无法正确探寻问题的根本原因,这种粗暴的情绪宣泄,使人与人之间矛盾更加激化,让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曼璐迁怒于曼桢,这种盲目的仇恨,是导致她自我毁灭的一大原因。如果她能正确审视自己的内心,正视和祝鸿才的矛盾根源,理性的判断是非对错,人生也许会是另一番光景。

三、即使不完美,也要永怀希望

“我还不是过一天是一天。我要是往前看着,我也就不要活了!”曼璐跟自己的母亲说。

或是觉得人生已无希望,她的将来连她自己都不敢往前看,正是因为这份恐惧,在祝鸿才愿意娶她时,她仿佛在人生的黑暗处看到一丝亮光,匆匆而定的婚姻最后潜在的风险,祝鸿才这个人的劣根性,统统被她无视掉。这种得过且过又缺乏理性思考的行为,注定了她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这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因为自身的一些不完美,而放弃掉人生的希望,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然后把自己的失败落魄,理直气壮的归因到这个“不完美”上。“从前犯过一些错我的人生没有希望了;我的原生家庭不好;我受到的教育不好……”,这些都是他们自认为“不完美”的借口。

但“不完美”是人生常态,谁的身上还没有一两个不足?只是有的人正视补缺,有的人糊涂逃避,不同的人生态度,也导致了不同的人生结果。

困境要人使人伟大,要么使人渺小,它从来不会使人保持原貌。世上只有一个人可以开创快乐、富有、健康的人生,那就是你自己。——诺曼·文森特·皮丘

你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舵手,错误的把希望寄于他人身上,或将就的混一天又一天,又怎指望命运给你丰厚的回报?自我封闭者,注定看到的是失望而不是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3698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