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二月十四日,六盘山下好水川。
宋军西北军,追击西夏军途中,被狡猾的西夏军诱进伏击圈。
宋军主帅任福,率八千疲劳之师,被以逸待劳的数万西夏军包围。
战斗从上午打到中午,宋军全军覆没。
这是宋夏战争所谓三大战中的第二战,好水川成为宋军伤心地。
宋军将士在绝望的情况下,拼死一战。
宋史评价:虽然轻敌致使大败,但将士们以身殉国,称得上烈士。
任福以下高级将领全部战死。
先锋桑怿发现中计,宋军尚未列阵,立即率手下向敌人发起进攻,以延迟西夏军的进攻,为宋军争取时间。
这是自杀式的冲锋,敌军万箭齐发,铁骑拦截。
桑怿将军,最早为国捐躯,死后被追认为防御使。
01
“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需说汉唐。”
宋朝重文轻武,不管是不是这块料,大家都去读书考举。
桑怿,也不能免俗,考过两次,都名落孙山。
桑怿在龙城一带游学时,开垦了一片荒地,建了几间茅舍。
于是放弃了科举,耕田种菜,安置了下来。
桑怪喜武艺,剑术超群,罕逢敌手。臂力出众,一只四楞铁锏在手,几十人近身不得。
锏、鞭等兵器沉重,用者多为大力士,《说唐》故事“三鞭换两简”主角尉迟敬德和秦叔宝都是力大无比的猛人。
岁荒年凶,汝县周围出现了不少强盗小偷。
桑怿坐不住了,找到县长说:“让我常到乡间四处走走,看看能不能捉几个不法分子。”
算是治安自愿者。
县长当然同意,还给他任命一个“耆长”的职务。
宋时,以村镇一百户算“团”,一团设三个耆长。
里正、户长等负责帮助收税,耆长、弓手等负责帮忙缉拿盗贼。
估计耆长只算个民间的民兵排长。
桑怿把附近乡里的古惑仔们召集起来开会:“现在年成不好,大家要努力干活。坏事千万做不得,有谁如果去偷去抢,让我知道了,决不轻饶!”
桑耆长的本事,小弟们都领教过,大家应的很好听:不会不会,我们不会做坏事。
可没多久,就出了个缺德事。
一个老人死了儿子,半夜有人偷走死者身上的衣服。
裸身,下葬不了。
老人又怕事,只能憋着受气。
桑怿得知,大怒。
先潜入嫌疑人家里在柜子里找到衣服,有了答案。
第二天找到人,喝道:“你答应不偷东西,今天村里尸体的衣服让人剥走,是不是你干的?”
嫌疑人脸色都变了,三下两下让桑怿绑了。
问出同伙,破案成功。
还有一次。
桑怿和县尉一块,到一个贼窝抓人。料不着对方有十几号人,县尉怕了,找借口便走。桑怿自己上前,喝令盗贼投降。众盗欺他落单,一拥而上。只见桑怿一口剑,砍倒七八个,其他吓傻了,全部束手就擒。
后来有到襄城,又是孤胆英雄,捉了一串盗贼回来。
至此,桑怿名声大震,提拔为郏城尉,相当于警察局局长。
02
仁宗天圣年间,旱蝗灾发,强悍者聚而为盗。
天下闻名的二十三大盗,一直难以缉拿到案。
枢密院专门下文,把桑怿调来,负责捉拿二十三盗。
桑怿到了,把部队驻扎下来,关上营门,不许大家外出。
晚上,带上几个人,打扮成强盗模样,到大盗们经常出没的村子里。
老百姓都吓跑了,只有一家剩下个老妇人,煮饭给他们吃。
回来又关上营门不出,几天后再乔装外出。
如此一来,老妇和周边的百姓都以为他们是真强盗。
熟了以后,开始套话。
老妇告诉桑怿:“好汉们听说桑怿亲自来了,都吓跑了。后来见他天天闭门不出,看来胆子小的很,就都回来了。”
老张在哪儿,大李在哪儿,老太婆都知道。
桑怿给老太婆一大笔钱,告诉她自己就是桑怿,请她保密,帮助探明大盗们的藏身点。
摸清敌情后,桑怿发布命令,展开抓捕。
桑怿与一伙强盗狭路相逢,桑怿亮剑,亲手斩了三名匪徒。
二十三名大盗全部到案。
桑怿立了大功,回到枢密院交差。
院里的老差役见了:“想调到院里来吗?拿笔钱来,保证如你愿。”
桑怿答:“听好喽,用钱买官,我绝对不会干。何况我没钱,有钱也绝不会给你!”
这一记耳光太响亮了,差役恼羞成怒,不停地给桑怿使绊子。
幸好,欧阳修、宋庠等大臣都立挺桑怿,升任兵马押监,到交趾对付叛乱的獠族。
桑怿依旧妥妥地完成任务,名声达到顶点。
03
宋仁宗宝元年间,西夏李元昊称帝。
西北狼烟起,朝廷征召各地健儿到西北去。
宋庠向朝廷推荐桑怿,出任鄜延路兵马督监,到陕西走上与西夏铁骑交战第一线。
兵马督监,就是府郡的军事长官。
水浒中双枪将董平就是东平府的兵马督监。
桑怿到西北的第二个月,就随同大将任福出击西夏。
这次宋军共有一万八千多人,桑怿为先锋。
宋军在张家堡南面与数千西夏军相遇,夏军一战即溃,宋军杀了几百敌军。
西夏人丢弃的骆驼、牛、马等,一路都是。
桑怿率先锋部队就追赶了上去,任福随后跟上。
两人手下一共八千人,追击得过快,被敌军诱进伏击圈。
04
太史公《史记》记录的侠客朱家郭解,特点鲜明,言必信,行必果,急人所难。从来不夸耀自己的能力,吹嘘自己的成绩。
桑怿所为,就是这种侠士风格。
桑怿长得短小,看上去一点不出众,甚至给人一种怕事畏缩的感觉。
平常讲话少,不善言词。
但做事情,干脆利落,有胆有识有谋略。
当年,抓拿青灰山大盗王伯,那是警察厅点名的要犯。
上级巡检拿个假文书,让桑怿去招安王伯。
桑怿深入虎穴,找到王伯,同吃同住十几天,取得他的信任,成功招安。
谁知,王伯随同他一起出山,却在山口被巡检的兵马围起来,就要动手抓人,连桑怿一起抓。
桑怿明白了:巡检是怕自己抢了功劳,什么话也不说,把王伯交给巡检,让巡检大人邀功去。
后来,讨平交趾獠族,桑怿得到朝廷重赏。
他找到大臣欧阳修说:“这次行动,功劳是大家的,我受的赏最重。这个真的让我很不安。我的作用,主要是做主将的助手,我回来了他还驻防当地。厚赏我,只怕引起他的误会。”
要把赏赐让给主将。
欧阳修劝他:“这样做大家会以为你沽名钓誉,装清高!”
桑怿说:“人嘛,要用行动来说明一切的。随他们怎么想吧。”
欧阳修瞬感惭愧。
古人曰过: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直到司马迁写史记,把侠客写成是一诺千金,雄伟奇特的大丈夫,侠客才区别于暴徒或刺客,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欧阳修模仿史记的写法,为这个文化不高的英雄写了个传,很有金庸大师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
做人,是门学问。
学问,不是知识。
南怀瑾说:把人做好、把事做对,就是学问。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
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
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
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