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嬉金水,好一抹婀娜黄昏。
三月,枝头杏花含笑说春,谁人听。
镜中城,城中镜。
究竟是谁成全了谁的今生与前世。
秋不见风来,唯见云掩面。
怎样的金黄才有勇气装点这里绚烂的琉璃?
一阵秋风,奈何用情深处片片金落下。
自2014年起故宫于官方微博上比较成体系的定期推送有主题的系列图片起故宫官微的粉丝数量也自2014年底的143万猛增至如今的489万。
当然这样的成绩并不能归功于他一个人,但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读图时代,每一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必然都会网罗粉丝一片,何况展现在大家眼前的竟然是一座全新视角的别样宫城。
为什么要截取2014年底这个时间点来解释说明这一切?好吧,本篇的重点终于要来了,关于这位神一样存在的传说中的“故宫摄影师”究竟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身世传奇呢?
张林
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毕业后即“入宫”成为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新媒体团队的一员。作为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微信的负责人,不满30岁的张林更为公众熟知的,则是他的摄影师身份。
没错,他就是创作拍摄出众多故宫美图背后的那名神秘人物之一。“爱上故宫的摄影师”这句时常出现于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评论的标签,指的正是张林。尽管,摄影只能算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对于年近600岁的故宫来说,张林实在太年轻。但年轻的思想与天马行空的脑洞恰巧成就了他对这座古老宫城的别样热爱与独特审美。
张林自嘲自己算得上是部门里的“老人”,如今的故宫博物院越来越多的90后员工,这些年轻的血液澎湃着、跃动着,为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尽着一己之力。
2014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毕业的张林如当年众多的应届毕业生一样,对于铺展在他们面前的未来或多或少还有着几分迷茫。找工作,一份又一份投出的简历,其中自然会有专业对口的故宫博物院。
张林说:“故宫对于文博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是个极佳的平台,当年投简历时根本没想过会被录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了一份。”
而正是这一次漫不经心的试试看,却让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层层考试与选拔,成为了万里挑一的“宫里人”。
办理“进宫”入职手续的那天张林随手拍下了这张,而这只是他对这座城深爱的开始。
面对这样的坊间传说他本人总是显得特别低调,每当有媒体采访他当年“入宫”经历时提及他成功PK掉近万名候选者时,他都只是淡淡的说“哪儿有那么夸张。”
其实这样的回答的确符合他本人低调谦和的性格。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张林,永远带着一身清秀儒雅的学生气,瘦高的个子,干净的穿着,双肩背包,白色球鞋。很安静,笑容有些腼腆羞涩。
对于最终能够“入宫”张林本人也表示特别不真实,不可思议。然而进宫初期的张林对于故宫摄影师这个身份也并不是那样得心应手,毕竟,故宫太大也太多积淀,如何表达成为了一直困扰张林的问题。
起初,他的片子多是色调浓重的,为了突出故宫的古老神秘,拍摄主体也大多为一些略显颓败苍凉的景致。这样的片子无论怎样也难以带给受众目耳一新的视觉感受,这样的结果绝对不是故宫新媒体人们想要传达与表现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总结,最终张林和前辈将故宫微博的视觉标签定义为一种更加明快的诗意表达。洋红、宝蓝、鹅黄、柳绿……这些具有相对高饱和度的色彩被广泛应用于故宫新媒体时代。
而大量紫禁城内的四时美景也以“紫禁城岁时”的专题定期发布,一枝玉兰,一对铜环,一片藻井,一方蓝天……都作为可以入画的美景,再配以一两句简洁又古雅的诗句,紫禁城的美开始迅速在网络上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