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部电影,厂长整晚没睡好。
为什么?
因为害怕。
都说看的越明白,就越感到背脊发凉。
这部号称“十年来最重要的美国电影”,真·名不虚传——
《卢斯》
相信,很多人在点进来之前,都没听说过这片。
但它名气不大,“来头”却不小。
先说排面。
海报上除最左那位小哥外,个顶个的大咖。
娜奥米·沃茨,在《金刚》里美得令人心颤,是各大电影奖项最佳女主有力角逐者。
奥克塔维亚·斯宾瑟,代表作《水形物语》、《帮助》,是好莱坞的黄金女配角。
最右
蒂姆·罗斯,这位大家应该很熟了。
他在《海上钢琴师》里出神入化地塑造了一个不谙世事、纯洁无辜的钢琴天才,是公认的最帅气的实力派。
如此豪华的阵容,让人期待值爆棚。
果然,影片上映后反响热烈。
在各大影评网站收获不错的口碑,尤其Metascore,专家给出72分。
而近期大爆的《小丑》和李安的《双子杀手》分别是58、33分。
此外,本片还提名第35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看完的厂长表示,单靠题材它就赢了。
影片直指美国社会的众多问题,从种族到性别,再到暴力与教育……
主题很广泛,节奏氛围很惊悚。
导演狠心的把观众推向黑暗的深渊,逼迫你近距离凝视其中的恶,让你直视恐惧而不得脱逃。
就像网友说的——
现在也就黑人导演敢拍这样的片子。
故事的主人公卢斯,经历有些复杂。
他出生在非洲战乱国家,父母双亡,是个拿着枪长大的童兵。
直到7岁那年,被一对美国白人夫妇收养,他才从水深火热之中逃脱。
卢斯健康长大,不仅成绩优异,还是个运动健将。
从小兵到优等生,养父母对卢斯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常被邀请演说自己的“改造”史。
一时之间,他成为整个社会的标杆,是美国教育交出的一份美丽的“成绩单”。
然而有一天,这个标杆歪掉了。
事情的缘由是,卢斯在一篇论文里,借某位历史人物的口,宣扬“只有暴力才能让殖民者摆脱统治者”,观点偏激。
卢斯的出身,戳中了老师哈莉特的敏感神经,她不允许这位好学生有“污点”。
于是私底下找来卢斯的母亲,把论文给她,让她警惕这件事。
同时一并交给她的,还有哈莉特擅自从卢斯的储物柜里搜到的烟火。
在学校,烟火属于违禁用品。
难道卢斯想要炸学校?
我们不得而知,尽管卢斯的母亲不认为儿子会那样做,还是内心忐忑,不得安宁。
她不知道该不该问卢斯,也不知道怎么问。
这边母亲还在犹豫,镜头切到卢斯,他已经发现了被母亲藏起来的论文和烟火。
很快,聪明的卢斯就意识到这事和哈莉特有关。
结果第二天,他就在课堂上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暗讽她不尊重学生的隐私,毫无根据就怀疑自己。
最后还挑衅般的,拿“烟火爆炸”这个梗调侃了一番。
说者有没有心,不确定,反正听者是绝对上心了,哈莉特这下更笃定卢斯的反动思想。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父母的质问下,卢斯声称储物柜里的烟火并不是自己的,甚至因为男生之间总是共用柜子,他也搞不清楚是谁的。
这话听起来像是狡辩,果然,父亲并不相信。
这个疑问还无解,又迎来了下一个疑问。
镜头给到卢斯一个意味深长的画面——
他在超市偶遇哈莉特和她妹妹,卢斯曾上前和妹妹寒暄了几句。
熟人见面打个招呼实属正常。
谁知第二天,哈莉特的妹妹像疯了一般,跑到学校大吵大闹,口中边喊着“哈莉特不愿承认自己的黑人身份”,边脱掉衣服,一件不剩。
妹妹是否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不知道,但此刻站一旁的哈莉特简直要崩溃。
围观学生的哄笑声,就像一把把刀子直插她的心脏。
可惜,哈莉特的糟心事这才是个开头。
当天晚上,她发现自己家中的玻璃上,被人用红漆喷上侮辱词汇;
随后一个亚裔面孔女孩,找到她,并说出一个惊人的秘密:她在醉酒后,疑似遭到卢斯性侵。
这下可好,原本就怀疑卢斯的哈莉特仿佛揪住他的小辫子,立刻带着女孩去学校,准备和卢斯对峙。
在正式开战之前,哈莉特先是和卢斯一对一。
她接连扔出论文、违禁烟花等问题进行逼问,但就像校领导说的,这些都是她的臆想,没有实际证据,更让人出其不意的是,卢斯母亲竟声称自己从未见过所谓的烟花。
哈莉特气得说不出话,准备把女孩带出来,结果一看,人不见了。
好家伙,哈莉特败得很彻底。
事情到这就结束了吗?
似乎没那么容易,“失踪”的烟花突然出现了,并直接把哈莉特的办公室烧了个精光。
意外的是,校方并没有责怪哈莉特指认的卢斯,而是怀疑是哈莉特栽赃、报复卢斯,甚至要让她丢掉工作。
看到这,别说你了,就连厂长也糊涂了。
到底是女老师说谎,还是卢斯说谎了?
烟花到底是不是卢斯的?哈莉特妹妹的发疯是否和他有关?放火的又是谁呢?
是卢斯?
可从亚裔女孩对卢斯妈妈说的话,他曾帮她解围,让人感觉卢斯是个不错的男生。
但要说不是卢斯。
那为何卢斯母亲否认收到过烟火,并且,在火灾发生后,家中的烟花竟不翼而飞了。
提前告诉你,导演直到最后也没给出答案。
因为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你猜不透,简直是比烧脑片还烧脑
。
不瞒你说,厂长几乎站过每个角色,也质疑过每个人,猜到最后就愈发感到偏见的可怕,歧视的不公。
“双标”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再常见不过,而且,人们通常意识不到。
比如老师哈莉特。
她本身是非裔,因此对种族问题上异常敏感,强调美国人眼中的“政治正确”。
她反对暴力、歧视黑人、偏激思想。
却在没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卢斯、为黑人妹妹感到丢脸,发现黑人学生吸大麻,给予的处分要远超过白人学生。
这些无疑将她对黑人的刻板印象,以及内心深处的自卑表露无疑。
还有卢斯的妈妈。
她爱卢斯,更爱教育成功后的“卢斯”,用他的优秀来满足虚荣心,彰显自己高尚的品格。
她帮卢斯“隐瞒”烟花的事情;
听到亚裔女孩讲述被男生们醉酒后欺负,她立刻反问:有没有可能,卢斯是那些男生中的一个?
她对儿子卢斯有着不自知的歧视。
在这样畸形的美国“政治正确”的引导下,黑人卢斯言论不能涉及任何暴力,吸大麻、看A片也不再是简单的坏学生干坏事。
他必须是好的,不能有一个污点。
可以说,卢斯象征着美国教育的成功,他俨然成了社会标榜美国精神的牺牲品。
在这种看似自由公正的环境下,卢斯戴上面具,学会虚伪和掩饰。
他的野性和无奈,我们只能从他奋力奔跑的表情和sex中瞥见一二。
可悲的是,影片最后卢斯不得不再次站上令他厌恶的演讲台,重复着“感动励志”的成长史——
我意识到我能成为美国人有多么幸运。因为在这里,我能放下过去重新开始,也能做回真正的自己。
哪怕并不完美,人们也依然能接受这样的我。
在改名为“卢斯”之前,他的名字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背负着所有人的高尚,承载着一个虚伪的美国梦。
为此,“卢斯们”注定要永远带着面具活着。
因为一旦这面具破碎,他们便什么都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