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自然景观,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意义,体现着生活的哲学。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清代文学家张潮说道:“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诗人更是与山水有着不解的缘分,山水是诗人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亦寄托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喜欢山水的诗人不计其数,写山水的诗更是不可胜数。
山水诗渊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南北朝,在这一个发展过程中,谢灵运的贡献极大,被誉为“山水诗的鼻祖”,他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开创山水诗的新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是山水诗的鼎盛时期,有大批优秀的作品传世,当中以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诗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
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诗用“神韵天然”这四字形容十分恰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王维的这首《鹿柴》是山水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诗如画卷,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是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时所作,历来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唐诗笺要》中写道:“景到处有情,情到处生景,可思不可象,摩诘真五绝圣境”。
辋川风景秀丽,是古代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风景胜地,王维在此处营建园林,是为“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与好友裴迪闲暇游览时逐处作诗,故编成《辋川集》。
《辋川集》描绘山水自然,其中收录了王维二十首诗,生动地体现了“诗中有画”这四字。这首《鹿柴》是其中的第五首,鹿柴是辋川胜景之一。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动写静,凸显了山林的幽静。空旷的山中看不到人,但却听到人说话的声音,“空山”与“人语响”相对比,因声传神地写出了山林幽深之感。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夕阳余晖的从枝叶的缝隙中斜照了进来,落在斑斑驳驳的青苔上。林深少日,易长青苔,此时阳光照在青苔上,相映成采,宛如一幅幽美动人的画卷,亦衬托出山林的寂静清幽。
在这首《鹿柴》中,王维将声音和光完美的融合在山林中,用短短的二十字,生动地描绘出夕阳下空山深林的幽静之美,如身历其境。这首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感,非常的平淡,很安静,这或许就是王维当时的生命状态,平淡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