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有着“天下第一剑”的美誉。鲜为人知的是,在“越王勾践剑”刚出土时,并没有人发现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践剑”。
起因
这事儿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1965年12月,湖北省江陵地区连续两年遭遇了干旱。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带的部分农田。
没想到挖到纪南城西北7公里处时,人们发现这里的土层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这里土质疏松,好像曾经被挖动过。人们认为这次发现的异样土层下面,很可能藏着一座古墓。
望山一号楚墓内部景象(图:《江陵望山沙冢楚墓》)
考古专家们闻讯赶来,经过仔细勘测,发现地下果然有古代墓穴,并且不止一座,初步估计大约有50多座。就这样,灌溉工程的挖掘,被一次不期而遇的考古发掘代替了。专家们把这一片古墓群称为望山楚墓。
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墓主人的内棺打开,人们赫然发现,在内棺尸首骨架的左侧,有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当保管员将宝剑从剑鞘中小心翼翼抽出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这把宝剑寒气逼人,虽历经2400余年仍纹饰清晰精美,有莽撞的好事者伸手去拿剑,不料手指碰到剑刃上,竟划出了一道口子,鲜血立刻流了出来。
误认邵滑剑
如此锋利之剑,是用作何处?剑的主人又是谁?一时不得而知。随后,考古专家在近剑格处发现两行八字鸟篆铭文,字体怪异。
当时在考古发掘工地指导工作的著名历史学家、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壮猷教授,与在工地的考古工作者一起,对这件青铜剑的八字铭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剑上的铭文是用“鸟虫书”所书写的。所谓鸟虫书,又称虫书、鸟虫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南方诸国的一种文字。经分析,“钺王”就是越王,“自乍用鐱”表示是其亲自监工并佩戴的。至于“钺王”后面的两个字人,按过去剑上发现铭文的惯例,应是某位越王的名字。方壮猷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并认为邵滑可能是史书所记载的越王无疆的儿子越王玉。据此,他将此墓认作越王墓。
因此,“邵滑剑”之名就被初定了下来。
而对于方壮猷有关“邵滑”二字的意见,当时在考古发掘工地上的其他文物工作者也有不同看法。于是,在方壮猷的领导下,工作人员立即将这件青铜剑的八字铭文进行临摹、拓片、拍照,随后,方壮猷于12月底,将这些资料及自己的看法,分别写信给郭沫若、夏鼎、唐兰、陈梦家、于省吾、容庚、商承祚等十几位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征求意见,请他们帮忙作进一步的鉴定。
郭沫若很快就寄来了回信,在信中,他肯定了方壮猷的研究意见,认为那不能确定的两个字就是“邵滑”。
然而,1966年1月5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唐兰写下的信件里,却提出了一种新颖而有震撼力的意见。唐兰认为,宝剑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越王勾践,他认为这两个难认的字为“鸠浅”,而“鸠浅”正是“勾践”的通假字。因此此墓不可能是越王墓,应是楚墓;这方剑是楚灭越以后所得的越国宝物。
这个新颖的意见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2月28日,郭沫若复信也明确指出:“越王剑,细审确是勾践之剑。”
随后,方壮猷将剑铭考释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结论函告各位先生,同行的专家们也都认同了唐兰的结论,于是,“越王勾践剑”就这样以崭新的名字横空出世了。
中国”剑“文化
论起中国的“剑”文化,可以说已经持续很多年了,为何名剑纷多,只有越王剑被称为“天下第一剑”呢?这越王勾践剑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属于越王勾践剑的那段神奇过往。
相传越王勾践剑,亦名纯钧,乃十大名剑之一,纯钧被称为“尊贵无双之剑”,为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欧冶子此人,龙泉宝剑的铸造者,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铸剑大师。
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竭而亡。
传说可能略有夸张,但管中窥豹,也能看出越王勾践剑的铸造之难,工艺之精湛,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剑”也毫不逊色。
国宝重器
2500年后,非遗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传承人沈新培跨越历史时空再造国宝《越王勾践剑》,与先秦大师欧冶子隔空对话,唱响千古文物佳话。
越王勾践剑过去也曾出过复制件文创品,而这次发布的越王勾践剑白玉至尊版、碧玉尊贵版、青玉典藏版、纯铜珍藏版,更为“尊贵”。
越王勾践剑作为一代霸主用剑,代表了吴越青铜剑技术的巅峰。铜剑的制作不同于铁剑,虽称不上千锤百炼,但剑身铜锡比例需要进行反复调试,攸关剑身品质。再造《越王勾践剑》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技艺,映射文化之美,经过再创作之后,成为一件美的艺术品,完美再现青铜时期辉煌。
《越王勾践剑》铜典藏版
再造国宝《越王勾践剑》工艺精美绝伦
细节无与伦比
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
正面雕刻“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授权监制”
内刻间隔同心圆饰
同心圆中圈雕刻湖北省博物馆标识
剑柄长8.4厘米,饰饕餮纹
剑长47.2厘米,剑身饰菱形花纹
近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
“钺王鸠浅,自乍用鐱”
集国宝文物、大师、珍稀和田玉于一身
实现多重价值的统一
《越王勾践剑》的再造,实现了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统一。它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曲中带直、柔中带刚、能屈能伸的思想内涵,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励精图治、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